第二次直播前,林墨在客厅反复推演流程,核心目标只有一个:用“自然伪装”掩盖系统操作,让捡漏全程无破绽。第一次直播的意外走红让他意识到,粉丝的关注既是掩护也是束缚,必须摸索出一套安全的直播技巧,才能在涨粉的同时,不暴露系统和本源掠夺的真实目的。
“核心原则:只展示‘捡漏表象’,不暴露‘能量本质’。”林墨对着镜子梳理话术,将直播技巧拆解为三点:路线伪装、操作隐藏、话术引导。他选择的直播地点是城郊一处废弃古寺遗址——这里曾有考古队短暂勘探,散落着不少残碑碎瓦,不仅本源能量点密集,而且地形复杂,便于绕路和镜头遮挡。
开播前,他提前用25倍探测范围锁定了3个高浓度能量点(浓度1.2%-2.5%)和多个零散能量点,规划了一条“看似随机、实则精准”的路线:从入口处的普通瓦砾区出发,故意绕远路经过杂草丛生的空地,再“偶然”发现残碑区的高价值目标,全程模拟普通捡漏者的探索逻辑。
“家人们晚上好!今天带大家探废弃古寺,听说这里以前出过老碑刻,咱碰碰运气,主打一个随缘!”林墨扛着相机开播,镜头先扫过古寺的破败山门,营造出“盲探”的真实感。直播间刚上线就涌进几百人,大多是上次关注的粉丝,弹幕热情高涨:
“墨哥来了!今天能捡到硬货吗?”
“这地方看着比上次的古村落有料!”
“求主播别绕路,直接冲重点!”
林墨笑着回应弹幕,脚步却按照预设路线前进,故意在入口处的普通瓦砾堆里翻找:“捡漏哪能急?得慢慢逛,说不定宝贝就藏在不起眼的地方。”他拿起一块不含能量的碎瓦,对着镜头展示:“你们看这瓦当,虽然没花纹,但质地很老,留着做纪念也不错。”一边说,一边用余光确认第一个零散能量点的位置,却没有立刻拾取,而是继续绕路前行。
“主播怎么还不冲?急死我了!”
“哈哈哈哈墨哥这是在‘地毯式搜索’吗?”
“感觉主播今天要空欢喜一场。”
林墨假装没看到催更弹幕,故意在杂草丛生的空地里停留,镜头对准几只飞过的麻雀:“你们看这环境,原生态没被破坏,说不定真有好东西。”实则借着镜头转向的间隙,激活【极速夺宝】,快速拾取了藏在草丛里的一块能量碎瓷片,同时用【本源固化】功能将能量固化结晶,整个过程不到1秒,镜头切换完美掩盖了动作。
“家人们,前面好像有块残碑!”林墨突然提高声音,镜头转向不远处的残碑区,假装“偶然发现”。这正是他锁定的第一个高浓度能量点,残碑上刻着模糊的经文,能量就藏在碑身的裂缝中。他快步走上前,镜头紧紧盯着残碑,嘴里滔滔不绝:“我的天!这是块老碑刻,你们看这字体,像是明清时期的,虽然碎了,但太有价值了!”
弹幕瞬间沸腾:
“卧槽!今天运气爆棚啊!”
“这碑刻看着就值钱,墨哥捡到宝了!”
“快看看有没有落款!”
林墨故意放慢动作,先用手擦拭残碑上的灰尘,镜头聚焦在碑文字体上,左手则悄悄伸向能量点所在的裂缝。“这裂缝里好像有土,我清理一下。”他一边说,一边借着“清理灰尘”的动作,指尖泛起微不可察的银光,【极速夺宝】瞬间触发,将裂缝中的高浓度能量体拾取。
“搞定!”林墨心中暗喜,表面上却装作专注清理的样子,对着镜头说:“可惜裂缝太大,碑刻碎得厉害,不过能捡到这么一块,今天没白来!”他将残碑立在一旁,镜头给了个特写,完全没人注意到他左手的细微动作,系统面板上的能量储备已经悄悄上涨了2.5%。
接下来,林墨用同样的技巧处理第二个高浓度能量点。他故意在杂草中绊倒一下,相机镜头短暂晃动,借着“整理装备”的名义蹲下身子,快速拾取了藏在石头下的能量块,同时固化结晶。起身时,他还不忘对着镜头自嘲:“哎呀,这路太滑了,大家捡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主播没事吧?小心点!”
“哈哈哈哈墨哥这是‘乐极生悲’啊!”
“没事就好,安全第一!”
粉丝们的注意力全在他的“意外”上,没人怀疑这是故意的操作间隙。林墨继续推进路线,遇到零散能量点时,就借着“调整相机角度”“喝水休息”的间隙快速拾取;遇到高浓度能量点时,就用“镜头特写”“清理杂物”的方式遮挡动作,全程行云流水,没有一丝破绽。
“家人们,你们看这块玉佩碎片!”林墨举起一块刚拾取的能量玉佩碎片,对着镜头展示。这是他锁定的第三个高浓度能量点,浓度1.8%,外形酷似玉佩残片,正好符合“捡漏”人设。“虽然碎了,但质地温润,看着像老玉,我回去好好清理一下,说不定能看出纹路。”
弹幕再次刷屏:
“墨哥今天大丰收啊!”
“这玉佩碎片看着不一般,主播赚了!”
“求主播后续更新清理过程!”
林墨笑着答应,将玉佩碎片放进背包,同时完成能量固化,心里暗自庆幸:“这些技巧太管用了,既展示了‘捡漏成果’,又隐藏了真实操作,粉丝完全没怀疑。”他知道,直播的关键在于“沉浸式真实感”,只要路线、动作、话术都符合普通捡漏者的逻辑,就能完美掩盖系统的存在。
直播接近尾声时,林墨背着装满“老物件”(实则大部分已固化能量)的背包,沿着原路返回,镜头扫过走过的路线:“今天收获满满,捡了残碑、玉佩碎片还有几块老瓦,虽然不值大钱,但过程很开心。感谢家人们的陪伴,下次带大家去探另一个古遗址!”
关闭直播后,林墨查看后台数据:直播时长1小时30分钟,峰值人数2100人,新增粉丝580人,弹幕数3000+,比第一次直播热度翻倍。他翻看着粉丝留言,全是夸赞他“真实”“运气好”“认真”的内容,没有一条怀疑他操作的弹幕。
“完美!”林墨松了口气,系统空间里新增的35颗本源结晶和88.9%的能量储备,印证了直播技巧的成功。他总结出的这套方法,核心在于“用真实逻辑包裹虚假目的”:绕路让路线看似随机,镜头转换和动作间隙掩盖系统操作,话术引导粉丝关注“老物件”而非“拾取过程”,三者结合,形成了无懈可击的伪装。
接下来的几天,林墨又开启了两次直播,分别探索了城郊的古桥遗址和废弃窑厂,每次都用同样的技巧:提前规划路线、借动作间隙拾取能量、用“捡漏成果”吸引粉丝关注。直播间热度持续上涨,粉丝数突破2000人,甚至有粉丝私信推荐“捡漏地点”,其中就包括几处未被开发的小型古遗址,正好成为他后续探索的目标。
“直播不仅是伪装,还成了探索线索来源!”林墨心中大喜。他没想到,原本只是为了掩盖痕迹的直播,竟然带来了意外的助力。粉丝推荐的地点大多是小众古遗址,安保宽松,本源能量点密集,非常适合“外围捡漏”。
他将粉丝推荐的地点整理成清单,用系统探测功能逐一筛选,锁定了下一个目标——一处位于山区的废弃古驿站,粉丝称那里散落着不少明清时期的驿丞用品,而且人迹罕至,适合捡漏。
林墨看着清单,心中充满了期待。有了成熟的直播技巧、粉丝的线索助力,再加上“凡人极限+”的体质和V6.5系统的加持,他的探索之路越来越顺畅。他知道,只要继续坚守“真实伪装”的原则,就能在涨粉和本源掠夺之间找到完美平衡,在不暴露秘密的同时,稳步提升实力,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夜色渐深,林墨开始整理下一次直播的装备,相机、背包、话术脚本都准备就绪。他看着系统空间里整齐排列的本源结晶,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直播捡漏的游戏才刚刚开始,更多的遗迹、更丰厚的能量、更庞大的粉丝群体,都在等着他去解锁。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他精心设计的“无破绽伪装”之上,让他在光明正大的直播中,悄悄完成着属于自己的本源掠夺之旅。
喜欢苟道慎行:系统带我捡漏诸天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苟道慎行:系统带我捡漏诸天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