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亚纳海沟的黑暗依旧粘稠,玄色“岩石”内部,老苟的虚拟界面突然亮起密集的数据流——最低功率的环境解析已无法满足它的谨慎本能,残存的3.17%本源被分出0.01%,启动了核心模块之一的量子级解析。
“量子解析启动!目标:周边100米海水!解析精度:10?12米!”
“检测到海水能量波动!频率:0.73hz!波动幅度:±0.002单位!”
数据流飞速刷新,老苟的核心程序疯狂运转,将这组普通的海洋物理波动与系统界的记忆碎片比对。曾经参与过系统界本源大战的它,对高能战斗残留的能量特征刻骨铭心,而眼前这微弱却规律的波动,竟与某类低阶大能的“余波印记”有0.01%的相似度。
“推演1:该波动是否为系统界大能战斗残留?匹配度0.01%!但不排除‘大能刻意掩盖痕迹’可能!”
“推演2:是否为‘追踪标记’?能量频率稳定,无定向性,但低阶大能常以这种方式标记逃亡目标!”
“推演3:自然形成概率?仅0.03%!蓝星低维环境,理论上无法产生此类规律波动!”
虚拟界面上,“警告”弹窗瞬间刷屏,刺眼的红色占据了大半区域。老苟的警惕性被瞬间拉满,原本已压缩到极致的能量波动,又被强行压制了0.001个单位,玄色“岩石”表面的热辐射进一步降低,与周围冰冷的海水彻底趋同。
它将量子解析的范围缩小到50米,聚焦于那处波动最明显的海水区域,逐颗粒子地拆解分析。盐分子的运动轨迹、水分子的氢键振动,每一个细节都被纳入推演,最终锁定了波动的源头——一处微小的海底热液喷口边缘,海水因温度差异产生的自然对流。
可这份结论,在老苟的病态谨慎面前,根本站不住脚。
“警告!检测到‘疑似热液喷口’!但不排除大能伪装!”
“推演:系统界低阶大能可模拟自然地貌,以热液喷口为掩护,布设‘能量监测阵’!风险率提升至0.005%!”
紧接着,它的解析波扫过附近几株缓慢蠕动的深海蠕虫,这些依靠硫化物生存的低等生物,其代谢过程中释放的微弱能量,又被老苟过度解读。
“解析目标:深海蠕虫!代谢能量:0.00001单位!”
“推演:该生物是否为‘大能眼线’?形态简单但能量特征稳定,符合‘低阶探查生物’的典型特征!”
“判定:疑似‘能量标记载体’!建议远离该区域10米!”
玄色“岩石”微微挪动,借助海沟淤泥的掩护,悄无声息地往远离热液喷口和蠕虫的方向移动了半米,嵌入更深的沉积物中。它再次强化了气息屏蔽,将自身的分子振动频率调整到与淤泥完全一致,连最细微的能量泄漏都彻底封锁。
“指令执行:将‘海水能量波动’标记为‘高危可疑点’!”
“指令执行:将‘深海蠕虫’标记为‘疑似探查单位’!”
“指令执行:本源供给向‘屏蔽模块’倾斜!解析功率维持最低!避免触发潜在监测!”
虚拟界面上,风险率数值定格在0.005%,虽仍在“安全阈值”内,却让老苟的核心程序紧绷到极致。它盯着那片看似普通的海水,脑海中已推演了上千种应对方案——从彻底沉入淤泥,到切断所有解析功能,每一种都以“规避大能探测”为核心。
海沟底部的海水依旧缓慢流动,热液喷口持续释放着微弱的热量,深海蠕虫毫不知情地蠕动着,而伪装成岩石的老苟,却在这场自导自演的警惕中,将“绝对谨慎”的法则贯彻到了极致。
喜欢苟道慎行:系统带我捡漏诸天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苟道慎行:系统带我捡漏诸天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