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杨王司帑:堵“是非口”,护大局!
当初,晋阳有个相面先生叫周玄豹,曾说后唐庄宗(唐主)有极贵的命格。后来唐主想把他召到京城来。赵凤劝阻说:“玄豹的话已经应验了,要是把他留在京城,那些轻浮、好冒险的人肯定会一窝蜂凑到他门下。自古以来,很多术士靠胡说八道,最后害得别人满门抄斩!”唐主听了,就任命周玄豹为光禄卿,让他退休算了,没把他召到京城。
杨沂中(杨王)闲居在家时,某天去郊外散步,遇到一个会通过看“签名”断吉凶的人。杨王用手里的拐杖在地上画了一笔。相士连忙下拜说:“阁下怎么微服出行到这儿了?可得保重自己啊!”杨王很惊讶,问他怎么看出来的。相士说:“‘土’字上面加一笔,就是‘王’字啊!”
杨王笑了,就批了五百万缗钱,还像平时一样签了名,让相士第二天去府里的司帑(管钱财的官员)那儿取钱。司帑拿着票据仔细看了看,说:“你是什么人,敢伪造我家王爷的签名来骗钱!我要把你抓去官府治罪!”相士赶紧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甚至喊冤,希望能让杨王知道。
杨王府里管接待的官员(司谒)跟司帑商量后,给了相士五千缗钱。相士气得大哭,一边骂司帑一边走了。后来司帑找机会跟杨王说起这事,杨王奇怪地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司帑回答:“他今天说您是‘王’,明天说不定又乱加胡说,到时候对您的诽谤就会越来越多!而且您已经是王爷了,哪里还用得着靠相士来证明什么呢?”杨王站起来,拍着他的背说:“你说得对。”随后就把原本答应给相士的几百万缗钱赏给了司帑(边批:这赏得太对了)。
【管理智慧】
一、赵凤:拒召相士周玄豹,不是不给面子,是怕“术士进京,麻烦堆成山”
最早的时候,晋阳有个看相的叫周玄豹,曾经说后唐的开国皇帝(唐主)“以后绝对能当大人物”,后来这话真应验了。唐主称帝后,就想把周玄豹召到京城,让他留在身边。
赵凤(当时的大臣)立马站出来反对:“玄豹的话已经灵验了,这时候把他召到京城,那些爱搞事、心浮气躁的人,肯定会一窝蜂围到他门下!以前多少人因为术士乱说话,最后全家被灭族啊!” 唐主一听,觉得有道理,没把玄豹召来,反而给了他个“光禄卿”的虚职,让他退休回家了——等于既给了相士面子,又把“引祸”的风险掐断了。
赵凤的“防坑逻辑”:术士是“麻烦磁石”,一进京就会有人借他“搞事”
赵凤怕的不是周玄豹本人,是“术士进京后带来的连锁反应”——玄豹算得准,会被当成“活神仙”,想当官的、想搞阴谋的人,都会围着他转,甚至编造“玄豹说某王爷要当皇帝”“某大臣有反相”的假消息,最后只会引火烧身,连累唐主和朝廷,“族灭”不是吓唬人。
当代案例:公司拒请“风水大师”,避开员工迷信、业务混乱的坑
某互联网公司老板最近信风水,觉得“公司业绩下滑是办公位风水不好”,想请“风水大师”来公司“看布局、给员工算运势”,还打算让大师给每个部门“定招财方案”。
hR总监赶紧拦住:“老板,大师一来,肯定有员工天天围着他问‘啥时候升职’‘要不要换工位’,摸鱼找借口;要是大师说‘技术部在西北方,属水克火,得裁员避祸’,技术部不得炸锅?之前有个同行请大师,大师乱说话说‘销售部经理有离职相’,结果销售经理真被猜忌,带着核心客户跳槽,公司直接亏了几百万。咱们与其信大师,不如优化业务流程,比啥都管用。” 老板听了,没请大师,后来靠调整业务方向,业绩真的回升了——这就是赵凤“拒召相士”的现代版:别被“迷信、虚头巴脑的东西”带偏,不然只会引一堆麻烦,耽误正经事。
二、杨王司帑:怼走相士拒给钱,不是小气,是怕“好话变坏话,王爷招诽谤”
杨王(杨沂中)退休后闲居在家,某天去郊外散步,遇到个“看手相、认押字”的相士。杨王随手用手里的拐杖在地上画了一横,相士一看,立马跪拜:“您是大人物,怎么微服到这儿来了?可得保重自己啊!”
杨王很惊讶,问他为啥这么说。相士答:“‘土’字上面加一横,就是‘王’字啊!您肯定是王爷!” 杨王觉得好笑,就批了五百万铜钱(缗钱),用自己平时常用的“押字”(签名)写了凭证,让相士第二天去司帑那儿领钱。
结果相士去了,司帑拿着凭证仔细一看,立马翻脸:“你是谁啊?敢伪造王爷的押字来骗钱!我现在就把你抓去官府治罪!” 相士急得把跟杨王相遇的经过全说了,喊冤叫屈,想让杨王知道来救他。最后杨王的司谒(管接待的下属)跟司帑商量,给了相士五千铜钱打发他走,相士气得大哭,骂着司帑走了。
后来司帑找机会跟杨王解释,杨王奇怪地问他为啥这么做。司帑说:“他今天说您是王爷,明天说不定就乱加话,比如‘王爷有当皇帝的命’,到时候对您的诽谤就重了!再说您已经是王爷了,哪还用得着相士来捧?反而会招人猜忌。” 杨王听完,站起来拍着他的背说:“你说得对!” 不仅没怪他,还赏了他几百万铜钱,夸他做得好。
司帑的“护主逻辑”:好话是“糖衣炮弹”,今天捧得多高,明天摔得多惨
司帑不是心疼钱,是怕“相士的嘴没把门,今天的好话变明天的祸根”——相士为了多骗钱,以后可能会添油加醋,跟别人说“杨王画‘王’字时,天上有祥云”“我算过杨王能当更大的官”,这些话传到皇帝耳朵里,只会被当成“杨王有野心”,到时候杨王就算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才是真的害了主子。
当代案例:公关经理压下“领军者”宣传,帮cEo避“捧杀”坑
某科技公司cEo参加行业论坛,被媒体夸“下一个行业领军者,三年内能超越头部企业”,记者还想做个专题报道,把这句话当标题。
公关经理赶紧拦下来,不仅没让报道发,还跟cEo解释:“现在说您是‘领军者’,要是咱们明年业绩没达标,对手会拿这话嘲讽‘吹出来的领军者’;要是有人再编‘cEo说要垄断行业’,监管部门说不定还会查咱们。您现在要的是踏实做产品,不是虚名——等咱们真成了领军者,不用宣传,大家也会认。”
后来对手果然想找cEo的“狂言”当把柄,翻遍报道没找到,只能不了了之。cEo后来夸公关经理:“幸好你拦着,不然我现在就得被架在火上烤。” 这和司帑“怼相士”的逻辑一样:下属护主子,不是“主子说啥都照做”,是要拦着“看似好听、实则招祸”的事,比盲目听话管用一百倍。
三、核心启示:不管是当领导还是做下属,都得避开“虚荣引祸”的坑
赵凤和司帑的智慧,说到底就是“不贪虚、看得远”——别被“算得准”“夸得好”迷了眼,眼前的面子、虚荣,可能藏着灭族、招谤的大坑,记住这两点,能少踩很多雷:
1.领导别贪“迷信\/虚荣”:遇到“大师、好话”,先想“会不会引麻烦”
唐主没召相士,避开了“小人围堵、乱说话”的祸;公司老板没请风水大师,避开了“员工迷信、业务混乱”的坑。当领导的,越有人捧、越信“玄乎的东西”,越要冷静——问自己“这东西能帮我解决正经事吗?会不会引来后续麻烦?”,别被虚的带偏。
2.下属别盲目“听话”:遇到“主子要踩坑”,得敢拦、会拦
司帑没按杨王的意思给钱,反而护了主子的名声;公关经理没按媒体的意思宣传,帮cEo避了捧杀。做下属的,不是“主子说啥都照办”,是要“帮主子看长远”——发现主子要做“看似对、实则坑”的事,别怂,找合理的理由拦住,这才是真的护主,比“唯命是从”强太多。
【原文】赵凤 杨王司帑
初,晋阳相者周玄豹,尝言唐主贵不可言。至是唐主欲召诣阙。赵凤曰:“玄豹言已验,若置之京师,则轻躁狂险之人必辐凑其门。自古术士妄言致人族灭者多矣!”乃就除光禄卿致仕。
杨王沂中闲居,郊行,遇一相押字者,杨以所执杖书地上作一画。相者再拜曰:“阁下何为微行至此?宜自爱重。”王谔然,诘其所以。相者曰:“土上一画,乃‘王’字也。”王笑,批缗钱五百万,仍用常所押字,命相者翌日诣司帑。司帑持券熟视曰:“汝何人,乃敢作我王伪押来赚物!吾当执汝诣有司问罪!”相者具言本末,至声屈,冀动王听。王之司谒与司帑打合五千缗与之,相者大恸,痛骂司帑而去。异日乘间白杨,杨怪问其故,对曰:“他今日说是王者,来日又胡说增添,则王之谤厚矣!且恩王已开王社,何所复用相?”王起,抚其背曰:“尔说得是。”即以予相者几百万旌之。边批:赏得是。
喜欢智囊里的管理学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智囊里的管理学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