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晨光穿透薄雾,洒在云水湖粼粼波光上。岸畔,簇新的楼群披着金色朝霞,如同一幅刚刚完成的油画。
七十八岁的张大爷拄着拐杖,站在小区栅栏外已经整整一个小时。他颤抖的手抚过光洁的栏杆,眼眶湿润:“真好啊……这真是给咱们老百姓盖的房子吗?简直就是做梦一样啊!”
就在三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繁忙的工地。如今,十三栋崭新的住宅楼拔地而起,浅灰色的外立面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
小区内,工人们正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修剪绿化带的工人细心雕琢每一处景观,安装健身器材的师傅反复拧紧每一颗螺丝。
“小心些!那张石凳要对着湖景摆正!”项目经理高声指挥着。这位市安置建设集团的资深工程师,已经连续三个月吃住在工棚。他口袋里揣着女儿的照片,却舍不得请假回家看看。“早点完工,就能让乡亲们少在外面租一天房。”他对工人们这样说。
上午九时,一辆中巴车驶入小区。区委书记李大云快步走下车辆,他没有按照既定路线视察,而是突然拐向最近的一栋单元楼。
“电梯试运行过没有?让我看看。”李大云径直走进电梯,随机按下12层的按钮。电梯平稳上升,他仔细听着运行声音,突然问陪同人员:“听说上周有部电梯卡住了?”
项目经理连忙解释:“已经全部检修过了,那是调试时的正常现象。”
“哦!安全是第一位的”李大云斩钉截铁,“安置群众里有多少老人孩子?电梯安全必须是重中之重。今天下午之前,我要看到所有电梯的检测报告。”
在小区中心花园,李大云遇见了正在打扫卫生的园林工人老周。得知老周也是等待安置的村民,李大云立即蹲下身,与他并肩拔起花坛里的杂草。
“老哥,说实话,这房子盖得怎么样?”李大云边干活边问。
老周搓着手中的泥土,憨笑道:“俺天天在这儿看着,用料实在,做工细致。就是……就是不知道俺能不能抽到这里的房。”
这时,一阵喧哗声从小区门口传来。原来是不请自来的村民们,他们挤在栏杆外,翘首张望着新家园。保安正要阻拦,被李大云制止了。
“让乡亲们进来看看吧!这是他们的家,哪有不让主人进门的道理?”
人群欢呼着涌进来,如同潮水般四散开来。孩子们飞奔向游乐场,老人们在长椅上试坐,年轻夫妇则围着户型模型热烈讨论。
七十八岁的张大爷在儿子的搀扶下,第一次走进电梯,第一次站在高楼的阳台上俯瞰云水湖。老人抹着眼泪,连说三个“好”字。
与此同时,在北街街道办事处会议室里,一场关于分房方案的讨论正进行到白热化阶段。
清房专班的李红星拍案而起:“我不同意单纯按签约顺序分!那些最早支持拆迁的老实人,等了整整六年,应该优先选房!”
会议室炸开了锅。有人说这不公平,有人说要照顾特殊困难家庭。
正当争论不休时,李大云推门而入。
会议室的人齐刷刷的站了起来。北街街道办事处书记叶宏伟赶忙起身准备去迎接,李大云一个健步就来到了他的身边,叶宏伟赶忙让坐。
“我刚从小区调研考察过来,”他声音洪亮。“老百姓对安置房通过三审三公示的名单,没有意见。认为这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这个制度很好,阳光操作,以后要坚持下去并且要在全区推广。”
李大云停顿了一会儿,说:“知道你们在开安置房分配会,所以我过来看看。看到乡亲们在新房前的笑脸,我想问问大家——我们折腾这么多程序,究竟是为了什么?”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
“是为了让最需要的人最早住进新房!”李大云斩钉截铁,“我建议:等待时间最长的前一百户优先选房,特殊困难家庭单独划拨指标,其余全部公开摇号。同意的举手!”
全场齐刷刷举起了手。
抽签选房那天,小区广场上人头攒动。红色的抽号箱摆在正中,公证人员严肃地站在两侧。当第一个号码被念出时,全场寂静得能听见心跳声。
“A018,李红星!” 人群爆发出欢呼声。这位在六十平米出租屋里熬了六年的老党员,颤抖着走上台,将手伸进抽号箱。他抽中了三套不同户型的房子——一套给自己和老伴,一套给儿子一家,一套给女儿一家。
“老天爷啊……”李红星哽咽难言,朝着台下深深鞠躬,“谢谢政府,谢谢同志们!”
更令人动容的是,当得知有十余户家庭因特殊困难需要照顾时,先前抽到好房号的村民主动提出交换。肢残人士王建军原抽到六楼,邻居老陈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二楼与他调换:“你腿脚不方便,应该住低层。”
夜幕降临,村民们自发搬来美食佳肴:金黄的柑橘、喷香的炒花生、饱满的瓜子,还有家酿的米酒。村支书张为被村民们团团围住,这个硬汉子终于忍不住落下眼泪。
“这一年,我们吵过闹过,哭过笑过,”张为举着米酒碗,声音哽咽,“但今天看到大家这么开心,所有的委屈都值了!”
月光如水,洒在崭新的楼宇间。家家户户的窗户陆续亮起温暖的灯光,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
云水湖静静地见证着这一切,波光里荡漾着一个又一个安居梦圆的故事。
而明天的太阳升起时,将会有更多的故事,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继续书写。
喜欢铁血反腐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铁血反腐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