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未亮,文山村村委会二楼的灯光却早已刺破黎明前的黑暗。
安置房清理专班成员们不畏艰难,起早摸黑,深入到全村每一户家中,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他们人口迁入迁出情况。
他们仔细查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每一户的拆迁安置情况都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细致的核实。
当专班成员陈卫东推开满桌的档案材料,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目光再次落在李大宝的户籍档案上。
那张略显模糊的一寸照片里,男子眼神闪烁,嘴角却带着不合时宜的笑意。
“组长,这已经是第七次核对李大宝的材料了。”
年轻组员小赵端着两杯浓茶走过来,呷了一大口,袖口抹了抹嘴唇,“迁入记录、建房审批、拆迁协议,表面上严丝合缝,可就是太完美了,完美得不像真的。”
陈卫东没有立即回应。他起身走到窗前,看着晨曦中的文山村。这个曾经被称为瓦子庙的荒凉半岛,如今已是楼宇林立的新社区。
但他比谁都清楚,在这光鲜的表象之下,埋藏着多少错综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
新中国建立以后,“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局面很快得到改变,人们终于找到了对抗这些寄生虫的方法,血吸虫病在这片土地上逐渐被消灭。
在血吸虫被有效控制之后,以村民小组长陈卫东的父辈们——那些勇敢而勤劳的人们为代表,开始陆陆续续地踏上这片曾经被遗弃的土地。
他们或是带着对土地的深情与敬畏,挥汗如雨地开垦着一片片荒地,希望在这片肥沃却又未被开化的土地上播种下希望的种子;或是驾着小舟,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撒网捕鱼,以渔业为生,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丰饶与宁静。
六十年前,陈卫东的父亲作为第一批垦荒者,踩着血吸虫肆虐的沼泽地来到这里时,整个生产队只有七十几户人家。
如今,文山村已有四千户、一万五千人,其中两千户竟是既无房无地的“空挂户”。每想至此,陈卫东都觉得肩上的担子又沉了几分。
“走吧。”陈卫东突然转身,抓起外套,“再去会会李飞龙老人。”
李飞龙家住在新安置小区的三楼。88岁的老人独居在一套两居室里,客厅墙上挂着一张发黄的全家福——那是他年轻时与妻儿的合影,妻子早逝,儿子在外打工多年未归。
“陈组长,你们来了。”老人颤巍巍地打开门,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期待,“那个李大宝的事情,有进展了吗?”
小赵拿出记录本,陈卫东则蹲在老人身边:“李大爷,您再仔细说说,当年李大宝是怎么来到村里的?”
老人的记忆之门再次打开。1983年春天,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敲响了他家的门,自称是邻县来的难民,想要投靠远房表叔李飞龙。
“我当时就觉得奇怪,”老人眯起眼睛,“我说我家在邻县没有亲戚,那年轻人却扑通跪下了,说一定是弄错了,求我收留他几天。”
这一留就是三十年。李大宝先是借住在李家的柴房,后来在后院自建了三间瓦房。
村里人都说李飞龙好心有好报,白捡了个侄子养老送终。谁知拆迁时,李大宝通过贿赂村干部,不仅独吞了全部补偿款,还企图霸占李飞龙的安置房。
“最奇怪的是,”李飞龙突然压低声音,“有一次他喝醉了,说梦话喊的是另一个名字,叫什么...卫国?还说什么‘那件事没人知道’。”
陈卫东与小赵对视一眼,同时感觉到这个细节的不同寻常。
回到办公室,陈卫东立即去派出所调取全省同名人员查询系统。当“林卫国”这个名字出现在屏幕上时,一连串惊人的信息让所有专班成员屏住了呼吸。
“1987年,平板县故意杀人案在逃嫌疑人...”小赵念出屏幕上的字,声音不由自主地颤抖,“组长,这个林卫国的年龄、籍贯,都与李大宝吻合!”
陈卫东当即决定亲自前往平板县核查。
十八个小时的火车,再加上三个多小时崎岖的山路,当他终于站在渭水村村委会门前时,已是次日黄昏。
村支书老杨是个朴实的中年汉子,听完陈卫东的来意后,他皱起了眉头:“李大宝?我们村确实有个李大宝,但他从来没出过远门啊。”
真正的李大宝是个满脸沧桑的农夫,正蹲在自家门槛上抽旱烟。得知有人冒用自己的身份,他惊得烟杆都掉在了地上。
“1983年那年,我在去广州打工的火车上丢了钱包和身份证,”真李大宝回忆道,“只好灰溜溜地回家种地,再没出过大山。怎么会有人冒充我呢?”
就在陈卫东准备进一步询问时,老杨突然插话:“说起来,那年我们村还出了件大事。林家的二小子林卫国,因为感情纠纷把人家打死了,然后就失踪了,至今没抓到。”
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串联成线。陈卫东强压内心的激动,立即联系当地公安机关。人脸比对结果令人震惊:文山村的“李大宝”与在逃嫌疑人林卫国的相似度高达98%!
当晚,当地公安机关立即与陈卫东连夜赶回文山村。
抓捕行动在凌晨四点展开,当特警破门而入时,假李大宝——真林卫国正在清点又一笔刚刚到手的违规补偿款。
“林卫国!”陈卫东一声大喝。 那个冒用了三十年别人姓名的男子,听到这个几乎被自己遗忘的名字,顿时面如死灰,瘫倒在地。
第二天清晨,消息传开,整个文山村沸腾了。
村民们聚集在村委会门前,既为逃犯落网感到震惊,也为专班的工作效率赞叹不已。
但陈卫东没有时间享受成功的喜悦。他站在办公室的白板前,上面密密麻麻写着56户可疑安置户的信息。
“同志们,林卫国案只是开始。”他的目光扫过专班组成员年轻而坚毅的面庞,“文山村四十年来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我们一桩桩、一件件地去厘清。这不是简单的追赃退赔,更是还文山村一个朗朗乾坤!”
窗外,阳光正好洒在文山村崭新的楼宇间。
陈卫东仿佛看见父亲那代垦荒者佝偻的背影,看见这片土地从血吸虫肆虐的荒地变成今日的繁荣社区。而现在,他们这一代人面临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关乎公平正义的较量。
他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
喜欢铁血反腐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铁血反腐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