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赵晓颖团队紧锣密鼓地准备对“三号渠”区域进行实地侦察,目标直指以“胖头鱼”朱富财为首的黑恶残余势力时,另一条看似与此并无直接关联,却可能触及更深层次问题的线索,以一种近乎偶然的方式,浮出了水面。这条线索,将调查的触角引向了一个充满尘埃与旧纸堆的地方——清州市城建档案馆,并指向了一个令人费解的档案室谜团。
事情的起因,源于小吴在一次例行的基层走访中,与一位在城建档案馆工作了近三十年的老管理员闲聊。这位姓冯的老管理员,是清州城市建设的“活字典”,对档案有着近乎偏执的守护感。闲聊中,小吴无意间提到了最近在做一些关于清州城市发展历史的资料收集,冯管理员顿时打开了话匣子。
说着说着,冯管理员像是想起了什么,压低声音,带着些许困惑和不满对小吴说:“小吴记者,你说现在这世道,真是搞不懂。前阵子,就是魏长明、刘明坤他们刚出事那会儿,有好几拨人,拿着各种批条,来调阅一些老档案,特别是关于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咱们清州第一批企业改制、还有早期土地出让的那些卷宗。”
小吴立刻警觉起来,追问道:“冯老师,这有什么问题吗?调阅档案不是很正常?”
“正常是正常,”冯管理员推了推老花镜,眉头皱成了川字,“但怪就怪在,他们调阅的都是些非常冷门、几乎没人会关注的档案。而且,有些人看起来……不像是搞研究的,倒像是……唉,我也说不好,就是感觉不对劲。更奇怪的是,有几份档案,他们看完之后,我按规矩归位时,总觉得顺序有点乱,好像被人动过手脚,但仔细检查,又没发现缺失。可能是我老糊涂,多心了吧。”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小吴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其中不寻常的气息。在魏长明、刘明坤倒台后的敏感时期,频繁有人调阅早期的企业改制和土地出让档案?这绝非巧合。她立刻将这一情况详细汇报给了赵晓颖。
赵晓颖听到这个消息,沉思良久。她想起了之前老陈挖掘出的“第一农机厂改制案”,那正是十年前的旧案。难道,除了农机厂,在更早的时期,还存在着其他未被揭露的、可能存在国有资产流失或权力寻租问题的“历史遗留”案件?那些急于在风暴后调阅这些陈年旧档的人,是想寻找什么?是想掩盖什么?还是想利用这些旧档案中的某些信息,作为新的筹码或武器?
“档案是不会说话的,但想让它说话的人,心里一定有鬼。”赵晓颖对老陈和小林说,“这很可能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富矿’,里面可能藏着比我们想象中更多的秘密。那些‘余毒’,或许不仅在现实中活动,也在试图抹去或篡改历史的痕迹。”
她当即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继续按计划侦察“三号渠”;另一路,则由她亲自带队,深入城建档案馆,去解开这个档案室谜团。
在履行了正规的查阅手续后,赵晓颖、老陈和小吴再次拜访了冯管理员。看到赵晓颖亲自前来,冯管理员似乎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翻出那段时间的档案调阅登记簿,仔细回忆着当时的情况。
根据登记簿显示,在那段特殊时期,确实有来自不同单位(包括某些政府部门的研究室、个别律师事务所、甚至一家背景不明的“咨询公司”)的人员,调阅了大量上世纪九十年代至2005年左右的档案,主要集中在:
1. 市属集体企业、小型国有工厂的改制方案、资产评估报告、产权转让合同。
2. 早期通过“协议出让”方式转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档案,包括地块坐标、评估价格、受让方信息等。
3. 一些早期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如道路、桥梁)的招标文件和合同。
“他们重点看了哪些,我记不太清了,但印象里,他们对‘红星机械厂’、‘清州第二纺织厂’还有城北那块后来建了‘丽景花园’的地皮档案特别感兴趣,反复看了很久。”冯管理员努力回忆着。
赵晓颖和老陈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红星机械厂”、“清州第二纺织厂”,这都是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名字,它们的改制过程,是否也像“第一农机厂”一样,存在着不为人知的黑幕?而“丽景花园”那块地,如今是清州的高档住宅区之一,其当初的土地出让,是否也存在猫腻?
“冯老师,您感觉档案被动过,具体是哪一类档案?”赵晓颖追问。
“主要是土地出让的那些图纸附件,”冯管理员指着档案架,“有些蓝图、勘测定界图,原本用牛皮纸袋装得好好的,但归还时,封口的线绳系法不一样了,图纸的折叠痕迹也似乎有了变化。但我仔细核对过编号和主要内容,又没发现少了什么或者多了什么。真是怪事。”
图纸附件?赵晓颖心中一动。这些图纸往往包含了地块的精确边界、坐标,甚至可能有一些当时标注的但未体现在正式文件中的特殊信息(如地下管线、特殊地质构造等)。如果有人想在这些图纸上做手脚,会是为了什么?篡改边界?掩盖某些不利于当前开发的信息?还是……寻找某种“凭证”?
“小林,”赵晓颖转向带着便携式扫描仪和高清相机的小林,“重点扫描冯老师提到的这几份敏感档案的全部内容,特别是图纸部分,要最高精度。我们要回去进行数字化分析和比对。”
接下来的两天,赵晓颖团队几乎泡在了档案馆的阅览室里。小林负责将所有可疑档案进行高精度数字化,老陈则凭借其经验,仔细翻阅纸质档案,寻找任何可能被忽略的注释、印章或笔迹。赵晓颖则试图从宏观上梳理这些被异常调阅的档案之间的内在联系。
档案室谜团的轮廓逐渐清晰:这是一次有组织、有目的的档案查阅行为,目标指向清州早期企业改制和土地出让中的敏感环节。查阅者似乎在寻找什么,或者确认什么,甚至可能对某些原始档案进行了极其隐蔽的、不为人知的“处理”。
然而,谜团依然存在:他们到底想干什么?这些尘封的旧档案,与当前的“余毒”有何关联?难道在魏长明、刘明坤之前,还存在着一个更早的、尚未被触及的腐败网络,而它的某些秘密,就隐藏在这些泛黄的纸页和蓝图之中?
带着海量的扫描件和满腹的疑问,赵晓颖团队离开了档案馆。他们知道,解开这个谜团,或许需要更专业的知识(如土地管理、图纸鉴定),也需要与当前“三号渠”的侦察相互印证。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无意中又推开了一扇通往更深黑暗的大门。历史的尘埃之下,可能埋藏着更惊人的秘密,而这些秘密,正被某些人不希望任何人发现。追寻真相的道路,从来都是这样,环环相扣,柳暗花明,却又危机四伏。
喜欢官场破局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官场破局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