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一闪,枝条的脉动骤然加快,像被什么牵引着。我指尖还贴在识海边缘,那颗珠子忽然自主震颤,频率与枝条完全同步。上一章推演时留下的符号残影,在意识中重新浮现,排列方式却变了——不再是断裂的警告,而是闭合的环。
我没有犹豫。
按照之前建立的编码模型,神识模拟b3类震荡节奏,以三短一长的脉冲模式,再次触碰珠体。这一次,珠子没有迟疑,幽光如潮水般扩散,识海中央裂开一道狭长光隙,边缘浮现出与裂缝中相同的扭曲符号,只是此刻它们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符环。
我沉入其中。
身体在浮空岩上静止,呼吸近乎停顿,但意识已完全转移。眼前是一片灰白交杂的空间,无天无地,只有脚下延伸出的灰雾状地面,向远处淡去,仿佛被稀释在虚无里。空气里没有风,也没有重量,只有极细微的法则波动,像背景音一样持续震动。
我低头看手。
皮肤上的暗灰光泽比外界更深,肉身状态被完整保留。我取出记事本,炭笔在纸页上划下第一道刻痕:【幻灵空间·初入】。
外界一日,空间十日。这是我在推演《混沌锻体经》时,珠体投射出的隐性参数。现在,我需要验证它。
我闭目,开始运转第一重经文。呼吸放缓,心神沉入体内,引导混沌之气沿推演后的路线运行。一个周天结束,我在记事本上添了一笔:【单位周期完成】。
重复七次后,我停下。
外界若仅过去一日,那这里应已过七日。但身体没有饥饿感,也没有疲惫累积。时间在这里,不是以生理变化为尺度,而是以意识活动为基准。
我尝试启动“混沌推演”,将《混沌锻体经》第二层“凝煞成髓”的需求输入识海。珠体响应,幽光流转,开始补全经脉图谱。这一次,推演速度明显慢于上一章。珠体表面的金瞳纹路未现,那组扭曲符号也只是微弱闪烁,像是能量不足。
我明白原因。
上一章它为我抵挡法则反噬,消耗了本源之力。现在尚未恢复。
我停下推演,将注意力转向空间深处。四周寂静,但神识能感知到某种微弱的牵引——来自左口袋的枝条。它的脉动频率再次变化,不再是与珠体同步,而是指向某个方向。
我起身,循着频率前行。
地面逐渐由实转虚,踩上去时有轻微的塌陷感,像踏在凝固的水面。神识探出,仅能延伸三丈,再远便被稀薄的法则层阻隔。我放慢脚步,每一步都确认脚下稳定。
枝条的跳动越来越急。
半个时辰后,前方雾气骤然稀薄,一片悬浮的田地出现在视野中。它不大,约莫十步见方,边缘无栏无界,却自成一体。田土呈灰黑色,表面浮着一层极淡的青光,像是从地底渗出的微芒。
田中央,一株幼苗静静立着。
高不过寸许,茎干透明,叶片呈嫩青色,边缘微微卷曲。它不动,却能感知到其内部有规律的能量流动,频率与枝条完全一致。
我蹲下,小心翼翼取出枝条,靠近幼苗。
两者距离三寸时,幼苗叶片轻颤,青光骤亮。枝条也同步发烫,脉动加快,仿佛在呼应。我尝试将枝条轻触幼苗根部,接触瞬间,一股微弱的反冲力传来,像是某种排斥机制被触发。
我收回手。
幼苗的光芒缓缓平复,叶片上的纹路却未消散——那正是我在推演时见过的扭曲符号,此刻清晰浮现,如同被激活的铭文。
不是巧合。
这株苗,与幻灵珠同源。甚至,它可能是枝条的“本体”在幻灵空间中的投影。
我沉思片刻,决定实验。
指尖凝聚一丝混沌罡风,这是我在外界吸收的原始能量,未经炼化。我将其缓缓引向幼苗叶尖,控制输出量为最小单位。
风触及叶片的刹那,幼苗猛然舒展,整株拔高半寸,青光暴涨。叶片上的符号迅速蔓延,从叶脉延伸至茎干,形成一套完整的回路。与此同时,我识海中的珠子剧烈震颤,幽光大盛,那组符号在珠体表面完整浮现,持续三息后才缓缓隐去。
推演进度,瞬间推进了三成。
我明白了。
这株苗,是幻灵珠的“外显法则接口”。它不吸收能量,而是解析能量的结构,并将解析结果反馈给珠子,间接加速推演。
我再次引风,这次加大剂量。
幼苗吸收更快,青光几乎刺目,茎干开始木质化,第二片叶子萌出。珠体反馈更强烈,推演速度提升五成。但就在第三片叶即将展开时,幼苗突然停止生长,青光骤暗,叶片边缘出现细微裂痕。
过载了。
我立刻收手。幼苗的光芒缓慢恢复,裂痕未消,但脉动仍在。它需要时间消化。
我记录:【混沌罡风可滋养幼苗,但剂量需控制。过量将导致结构崩解。幼苗生长与推演效率正相关,疑似为推演核心载体】。
合上记事本,我盘膝坐下,决定利用时间优势,完成第二层推演。
我将已知的煞气运行路线再次输入珠体,同时以神识模拟幼苗的频率,尝试建立稳定连接。这一次,珠体响应更快,幽光流转中,第二层经脉图谱逐步显现:凝煞成髓,关键在脊椎三十六窍,需将混沌之气压缩至骨髓深处,形成“煞核”。
推演进行到关键节点时,异变发生。
空间内的法则波动突然放缓,仿佛时间本身被拉长。我感知到外界的流动几乎停滞,而幻灵空间内,已过去整整五日。这不是错觉——记事本上的刻痕自动增加了四道,无需我手动记录。
时间流速,与推演深度相关。
越是接近法则核心,空间内的时间膨胀越明显。若我能完成第二层推演,外界或许只过去半天。
我集中精神,继续推进。
图谱补全至七成时,幼苗再次响应,青光微闪,叶片上的符号与珠体同步,形成共振。推演速度再度提升。我抓住时机,将剩余残缺部分全部输入,等待补全。
就在最后一段经文即将成型时,枝条突然剧烈发烫。
我低头,发现它表面浮现出与幼苗相同的符号,但排列紊乱,像是被强行激活。紧接着,幼苗的叶片无风自动,符号开始逆向流转,从闭合环变为断裂链。
警告。
我立刻中断推演。
珠体幽光骤暗,幼苗青光退去,恢复寸许高度。枝条的热度缓缓消退,符号隐没。
我盯着幼苗,意识到一件事:它不仅能加速推演,还能判断推演内容是否触碰禁忌。刚才的逆向符号,是它在阻止我继续。
就像那道裂缝中的意识体。
幻灵珠并非完全安全。它有自己的规则,而幼苗,是规则的守门人。
我静坐良久,重新翻开记事本,写下:【推演受限条件:1. 能量不足;2. 触碰禁忌;3. 幼苗过载。三者皆可导致推演中断。幼苗为推演核心,亦为安全锁】。
我合上本子,决定暂停。
第二层推演虽未完成,但已有七成把握。我需要时间消化,也需要让珠体恢复。更重要的是,我必须理解这些符号的本质——它们不是装饰,不是编码,而是法则的原始形态。
我起身,走向灵田边缘。
蹲下,指尖轻触田土。灰黑色的土壤毫无反应,但当我注入一丝混沌之气时,土层下青光微闪,如同回应。我加大剂量,青光扩散,整片灵田亮起微弱的网格状纹路,与幼苗叶片上的符号结构一致。
这片田,也是活的。
我收回手,正欲起身,忽然察觉异样。
枝条的脉动,变了。
不再是与幼苗同步,而是独立跳动,频率加快,像是在……传递信息。
我取出枝条,贴近灵田。
当它距离田地三寸时,田土中的青光网格骤然亮起,符号流转,形成一段短暂的序列:三短,两长,一断。
与我之前输入珠体的b3类编码,完全一致。
我呼吸一滞。
不是我在使用幻灵珠。
是它,在回应我。
喜欢混沌幻灵珠:我执斧辟命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混沌幻灵珠:我执斧辟命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