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初步成效:河水清澈,鱼鸟回归
一个月后,东郊河。
时间像一条看不见的河,悄无声息地冲刷着一切。
一个月前,那几十个从河底淤泥中挖出的、锈迹斑斑的铁桶,像一串引信,点燃了清源县官场的一场剧烈爆炸。桶里封存的,是高浓度、未经处理的剧毒化工废料,其成分与华源化工备案的生产原料高度吻合。
人证、物证、数据链,形成了一张天罗地网。
曹金华没有等到被正式调查,便主动缴纳了第一笔高达三千万的“生态补偿金”。这笔钱,与其说是补偿,不如说是封口。
事情被控制在了一个极小的范围内,没有见诸报端,没有在公众面前掀起波澜。但在清源县的权力圈子里,这无异于一场八级地震。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到了新任副县长林枫那看似温和的笑容背后,是何等凌厉的手段和坚决的意志。也让所有人明白,县委书记陈建国那句“天塌下来一起扛”,绝不是一句空话。
常务副县长王建民,在那之后,请了半个月的病假。
而那三千万的资金,则像一针强心剂,悉数注入了东郊河的治理工程。
初秋的午后,阳光和煦,微风拂面。
李家村的李大爷,搬了个小马扎,坐在了河岸边新修的石板小径上。他今年七十有三,在这河边住了一辈子,也对着这条臭水沟骂了一辈子。以前,夏天连窗户都不敢开,那股味儿,能把人熏得三天吃不下饭。
可今天,他没骂。
他只是静静地坐着,看着面前的河水,浑浊的老眼里,满是不可思议。
河水,已经不再是那种令人作呕的乳白色,也不是挖掘时翻滚的墨黑色。它呈现出一种带着些许浑黄的青色,在阳光下,波光粼粼。虽然远谈不上清澈见底,但至少,它看起来像“水”了,而不是什么化工原料的混合液。
那股盘踞了十几年的恶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雨后泥土和水草混合的清新气息。
“邪了门了……”李大爷吧嗒着旱烟,喃喃自语。
一个月前,当那些挖掘机和工程船开进来的时候,村里没人信他们能把这河水弄好。大家都说,这是新来的县长作秀,糊弄几天,拍几张照片,也就完事了。
可谁也没想到,这位年轻的林县长,是来玩真的。
他真的就住在河岸边的临时板房里,跟工人们一起吃盒饭。他穿着雨靴,每天在泥地里走上几十里路,哪个地方的管道铺设不到位,哪个地方的淤泥没清干净,他比谁都清楚。
环保局的钱局长,以前在村民眼里,就是个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纸的官老爷。可这一个月,他几乎天天泡在河边,手里拿着个小本子,见人就念叨什么“氨氮”、“cod”、“溶解氧”,魔怔了一样。
沿河几十家小作坊的排污口,被水泥封得死死的。有几家不服气,想闹事,第二天,住建局和执法的车就开了过来,直接把违建的厂房给推平了。
杀鸡儆猴,雷厉风行。
渐渐地,没人再敢说风凉话了。村民们从一开始的怀疑、观望,变成了好奇,再到如今,隐隐有了一丝期盼。
“李大爷,晒太阳呢?”
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李大爷抬头,看见林枫和钱学东正朝这边走来。
林枫还是那身半旧的迷彩服,皮肤晒黑了些,但眼睛却愈发明亮。钱学东跟在旁边,脚上那双锃亮的皮鞋早就换成了解放鞋,裤腿上沾满了泥点。他手里拿着一个透明的玻璃瓶,里面装着半瓶刚取的水样,宝贝似的捧着。
“林县长!”李大爷赶忙站了起来,脸上堆起了朴实的笑容。
林枫的目光掠过李大爷的头顶,那原本代表着【-40,抱怨\/无奈】的灰色数字,此刻已经变成了【+20,期盼\/感激】的绿色。
“大爷,您坐,别客气。”林枫笑着摆摆手,“今儿感觉怎么样?河里还有味儿吗?”
“没味儿了!一点都没了!”李大d爷激动地摆着手,“住了七十多年,头一回闻着这河风,不觉得呛鼻子!林县长,您是真给咱老百姓办实事啊!”
周围几个正在河边散步的村民也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附和着。
“是啊,以前这河跟茅坑一样,现在总算有点河的样子了。”
“俺孙子以前都不敢往河边跑,这两天,天天吵着要来看挖土机。”
一张张朴实的脸上,洋溢着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林枫的视野里,一片片绿色的民心值数字不断跳动,汇聚成一股温暖的洪流。
“林县长,您看!您看!”钱学东献宝似的把水样瓶举到林枫面前,脸上泛着红光,“刚刚测的,cod降到100以下了!氨氮也下来了!虽然还是劣五类,但比一个月前,那简直是天壤之别!照这个趋势,再有两个月,我们肯定能达到五类水的标准!”
看着钱学东那副狂热的模样,林枫有些想笑。他想起一个月前,在会议室里,这位钱局长还是一副被逼上刑场的表情。现在,他倒成了整个工作组里最积极的人。
“老钱,别高兴得太早。”林枫拍了拍他的肩膀,“这只是第一步。截污和清淤完成了,下一步的生态修复才是关键。水生植物的种植,增氧曝气设备的安装,都要跟上。”
“放心吧林县长,方案我都准备好了!”钱学东拍着胸脯保证,“我跟农科所的专家都联系好了,第一批耐污的水葫芦和芦苇,后天就运到!”
两人正说着话,河边的李大爷突然“咦”了一声,指着不远处的浅滩,压低了声音,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快看,那水里……是不是有东西在动?”
众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
只见在靠近岸边、水流平缓的浅水区,阳光穿透水面,能模糊地看到水底新铺的鹅卵石。就在那石缝间,有许多指甲盖大小的、近乎透明的小东西,正在成群结队地游动。
是鱼!
是鱼苗!
“天呐!有鱼了!”一个年轻村民忍不住叫出声。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仿佛看到了什么奇迹。这条被毒了几十年的河,竟然重新出现了鱼的踪迹!虽然只是些不起眼的小鱼苗,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最有力的信号——这条河,正在活过来。
林枫的心头也涌上一股难言的激动。他知道,这是系统里购买的【水体生态激活菌剂】起了作用。这种菌剂不仅能高效分解污染物,还能快速重构水体内的微生物环境,为生命的复苏提供了最基础的条件。
就在众人为这群小鱼苗而惊喜万分的时候,天空中,传来几声清越的鸣叫。
几只体态优雅的白色大鸟,舒展着翅膀,从远处的天际滑翔而来。它们在东郊河的上空盘旋了一圈,似乎在确认着什么,然后,姿态轻盈地,降落在了河道中央一处新近冲积形成的沙洲上。
是白鹭。
它们伸着长长的脖颈,迈着细长的腿,在浅滩上悠闲地踱步,时不时低下头,用尖喙在水里啄一下。那雪白的羽毛,在秋日阳光的映照下,像是不染尘埃的精灵。
河岸上,所有人都看呆了。
嘈杂的人声消失了,只剩下风声和水流声。
李大爷的嘴唇哆嗦着,眼眶慢慢红了。他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的东郊河,清澈见底,河里鱼虾成群,一到傍晚,成群的白鹭和野鸭就会落在这里,那景象,跟画儿里一样。
他已经有快二十年,没在东郊河边,看到过一只鸟了。
“回来了……都回来了……”老人用手背抹着眼睛,声音哽咽。
这幅画面,比任何数据报告,比任何工作总结,都更具冲击力。它像一幅会动的画,无声地宣告着这场生态保卫战的初步胜利。
林枫看着眼前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幕,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他脑海中的系统界面上,【清源县区域民心总值】,正在以一个缓慢而坚定的速度,向上攀升。
“叮铃铃——”
口袋里的手机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
林枫走到一旁接起,是县府办主任周建国的电话。
“林枫,你在哪儿?”周建国的语气听起来有些异样,混杂着兴奋和一丝紧张。
“我在东郊河的工地上,怎么了?”
“你赶紧来县委一趟!快!”周建国压低了声音,“省里来人了!”
“省里?”林枫一愣,“哪个部门的?”
电话那头,周建国似乎深吸了一口气,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
“是省委宣传部和省电视台的!他们说……他们说要拍一部关于我们清源县绿色发展的纪录片,指名道姓,要采访你!”
喜欢官场:我能看到民心值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官场:我能看到民心值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