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发布会的消息,像一颗投入池塘的石子,但它激起的,却不是涟漪,而是足以掀翻航船的巨浪。
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三号会议室,此刻的气氛比高压锅炉还要凝重。二十多名博士、博士后和青年研究员,研究院最精锐的笔杆子和智囊团,全部正襟危坐。往日里轻松的学术讨论氛围荡然无存,空气中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被压抑的呼吸声。
钱文博站在巨大的白色书写板前,背着手,神情冷峻。他没有发火,甚至没有提高一丝声调,但正是这种冰川般的平静,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脊背发凉。
“《求是周刊》那篇文章,想必各位都看过了。”他缓缓开口,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紧张的脸,“一篇匿名的、逻辑不通、充满臆测的所谓‘研究’,却登上了头版头条。这不仅是对我个人,也是对我们整个研究院,乃至全省城市规划学界的公然挑衅。”
他的助理小高在一旁,手心里全是汗。他小心翼翼地将刚刚打印出来的材料,分发给每一个人。那是钱文博连夜亲手草拟的反击大纲,标题触目惊心——《论学术研究的严肃性与“伪问题”的危害——兼评“13.7%现象”一文的非科学性》。
“明天上午十点,我要用事实告诉所有人,什么是真正的学术,什么是哗众取宠的垃圾。”钱文博拿起一支红色的记号笔,在白板上重重写下四个大字:
“理论根基。”
他转过身,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小王,你负责整理我过去十五年,所有关于城市发展可持续性模型的论文,把核心论点提炼出来,做成ppt。我要让他们看看,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是如何构建的。”
“小李,你带人去核查‘滨江一号’项目建成后五年的所有环境监测数据,特别是空气质量、水文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用数据说话,把那份所谓的‘生态承载力报告’,做成铁证!”
“还有你,小赵,去把近十年国际上所有关于大型基建项目预算管理的权威文献,全部找出来。我要让那个躲在阴沟里的作者知道,他所谓的‘专家终身负责制’,在国际上是多么可笑和幼稚的论调!”
他一条条指令下达,精准、清晰,像一个正在排兵布阵的将军。会议室里的气氛,从压抑逐渐变得亢奋。年轻的学者们被导师的自信和气场所感染,他们感到自己正在参与一场扞卫学术尊严的圣战。
只有助理小高,在旁边看着这一切,心里那股不安的感觉却越来越强烈。他总觉得,事情不该是这样的。对方那篇文章,就像一个经验老道的猎人设下的陷阱,而钱教授此刻所有的愤怒和反击,都像是被激怒的猛兽,正一步步踏入那个陷阱的中心。
他想劝,却一个字也说不出口。在钱文博一手建立的学术王国里,质疑他,就是背叛。
……
风暴的另一边,省发改委的办公楼里,却是一片截然不同的景象。
李瑞的工位,已经成了整个楼层事实上的“战情中心”。他一会儿刷新着省内各大论坛的页面,一会儿又点开几个媒体人的社交账号,嘴里念念有词。
“爆了,头儿,彻底爆了!”他压低声音,但兴奋得脸都有些涨红,“你看看这个帖子,‘深度开扒《求是周刊》雄文背后,剑指何方?’,下面跟了三百多楼了!有人猜是审计厅的人写的,还有人猜是某个被排挤的老专家,说什么的都有!”
“还有这个,这个更逗!”他把手机凑到林舟面前,“‘技术流分析:13.7%这个数字,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下面一帮会计和工程师吵成一团,还有人开了个盘口,赌这篇文章的作者会不会被揪出来。”
林舟正靠在椅子上,手里慢悠悠地转着一支笔,目光落在窗外那棵枝叶繁茂的香樟树上,神情淡然,仿佛李瑞说的,是隔壁办公室的家长里短。
“沉住气。”他淡淡地说。
“我沉不住啊头儿!”李瑞急得抓耳挠腮,“现在外面都传疯了,说钱文博要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处刑这篇文章。你说,他会不会真有什么后手?万一他拿出什么我们不知道的证据,把这事给反转了,那我们……”
“他没有后手。”林舟收回目光,看着李瑞,“他的所有牌,都摆在明面上。理论、资历、人脉,还有那份被他自己奉为圭臬的‘生态承registreer报告’。他以为这些是他的铠甲,但在13.7%这个数字面前,这些东西越坚固,就碎得越响亮。”
林舟的脑海中,【因果沙盘】的界面一闪而过。
他将“钱文博召开新闻发布会”作为核心变量,进行了新一轮的推演。沙盘上,代表钱文博的那个模型,其头顶的【声望值】正在缓慢而稳定地攀升,媒体的关注、学界的声援,让他的气势达到了顶峰。
然而,在代表“舆论场”的那个巨大数据池里,一个名为【公众质疑】的数值,也在同步悄然增长。
沙盘的推演结果清晰地显示:钱文博的反击越是猛烈,越是高调,就越会将“13.7%”这个核心议题,放大到所有人的面前。他越是想用复杂的理论去证明自己的清白,就越是会让普通民众觉得他是在狡辩,是在转移视线。
因为民众不懂那些复杂的模型和理论,他们只认一个最朴素的道理:你说得天花乱坠,可项目预算为什么还是超了那么多?这多出来的钱,到底花到哪里去了?
钱文博想打一场学术战争,但他不知道,林舟从一开始,为他选择的,就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放心吧,”林舟的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他现在爬得越高,明天就会摔得越重。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像个普通的观众,买好瓜子,等着看戏就行。”
李瑞看着林舟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心里那点焦虑莫名其妙地就平复了。他嘿嘿一笑,搓了搓手:“头儿,那我再去潜潜水,看看前线的最新战报。您说得对,看戏,看戏!”
他哼着小曲回到自己的座位,感觉自己不是在参与一场凶险的政治博弈,而是在玩一场最高端的、以上帝视角布局的战略游戏。
这种感觉,实在是太上头了。
……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省委大院的某个会议室里,几位级别不低的领导,在会议的间隙,也聊起了这件事。
“老张,你看了这期的《求是周刊》没?有点意思啊。”一个头发花白的领导端着茶杯,意有所指地问。
被称为老张的领导笑了笑,不置可否:“文章写得是犀利,但还是太年轻了。想凭一篇文章就撼动一个利益群体,难啊。”
“难,才更有看头嘛。”另一人接话道,“钱文博这次是真被戳到肺管子了,连新闻发布会都搞出来了。这出戏,怕是刚开了个头。”
他们说话的声音不高,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他们不会轻易表态,只是静静地观察着。对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场学术争端,更是一次观察风向、判断力道的机会。
那个匿名的作者,究竟是一时冲动的愣头青,还是某个派系扔出来试探的棋子?这背后,水到底有多深?
所有人都像经验丰富的棋手,盯着这块突然被搅动的棋盘,审视着每一个变量,计算着各自的得失。
夜色渐深,省城电视台一号演播厅里,灯火通明。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布置着明天的会场。摄像机、摇臂、提词器、背景板……一切都在为一场万众瞩目的“审判”做着最后的准备。
助理小高站在空旷的演播厅中央,看着那张即将属于钱文博的、被无数聚光灯照亮的讲台,心中那股不安的感觉,达到了顶点。
他忽然想起那篇文章的结尾,那个被红笔划掉又重新写上的“靶”字。
他打了个冷颤,感觉这灯火通明的演播厅,不像一个澄清事实的殿堂,反而像一个精心搭建的、华丽的祭台。
而他的老师,钱文博教授,正穿着最隆重的礼服,一步步,坦然地,走向那个属于他的,最终的祭坛。
喜欢官场推演:我设计的未来震惊全球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官场推演:我设计的未来震惊全球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