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朝西南部,云川行省。
景启和老道士乘坐飞行专线到了一片群山之中,这趟专线是老道士自己订的。
景启没坐过这种专线,不过查了一下,起步价比他上次特供线还贵好几倍,让他一阵咂舌。
“道士原来都这么有钱吗?”
心里想着,脚步没停,紧跟着老道士后面,走向一座大山。
放眼望去,并没有整齐的道路和登山的楼梯,只能看见郁郁葱葱的树木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异的花。
这让景启有点意外,他还以为要去的道观应该会和那些景点的一样。
恢宏气派,游客不绝,然后还有专门的飞行线。
现在看来,或许要爬山了。
老道士并没有说话,只是迈着悠闲的步子,带着景启走进了一处山林。
刚踏进林子,光线就被茂密的树林遮住不少。
光暗交替,鸟雀脆鸣,时不时还有鹿鸣声在林间回响,清澈的溪流在山石间流淌,潺潺声不绝于耳。
林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其中偶尔还夹杂着一丝清香,闻起来浑身舒爽。
这种感受,景启从未体验过,就好像心灵突然间受到了洗涤,一时间感觉浮躁的内心渐渐平静下来。
这就是修行中人所持有的平和感吗?
放慢脚步,落后老道士五六步的样子。
景启用力深吸了一口气,感觉通体舒畅,一股莫大的真实感笼罩了他的全身,直到现在才理解了,老道士说的浑浑噩噩是什么意思。
光影交错间,在林间小道上走着,并不是那种现代道路,而是一条时而弯曲时而通荡的土路,踩着挺坚实的,应该是走的多自然形成的。
偶尔会有一些青石板在土路上,有时候是十来块的距离,分布着,散落在路上。
各块石板的距离,景启心中估算了一下,应该在10-40厘米之间的样子,并不规整,铺在路上的时候可能有点随意,而且有时候上百米没有一块石板,有时候在一段石板后,十几米后又有一段距离的石板。
“这叫望心路,我当初上山的时候,那个老头这样告诉我的,据说是老头的引路人这样告诉他的。”
前面的老道士并没有丝毫停顿,也没有一直望着前面的路,而是时而左望一会,时而右望一会,慢悠悠好似对着空气在说。
但是景启知道,这是在和他说。
“望心路吗?”
景启轻声说出了这个名字,在说完的时候,感觉心里某个地方好像动了一下,想问点什么,但是却不知道自己想问的是什么。
“是啊,望心。”
老道士的语气变得有一些感慨,
“寻道者,有三次望心的机会。
一次是在前往道的路上,
一次是在离开道的路上,
一次是在忘记道的路上。
望心并没有所谓的对或者错,只要有了这个想法,结果就已经存在了。
只不过躲在内心的深处,只有在下次望心的时候,才能察觉到上一次望心的结果。”
在说到“已经存在”的时候,老道士加重了点语气,景启听着好像懂了什么,但是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懂。
“众生者,从未望过心,或许连心是何物都不曾认清,直到长出青苔,变成一块脏兮兮的石头,就不会再回头看一眼了。
剩下唯一的机会,就是在归寂的时候,那一次的忘道之路。
可能会再次回首,发现自己的世界中,有一个怎么都看不清的怪东西。
擦之不清,搬之不离,带之不走,就一直呆在过去的那里,看着自己离去的身影,好似不属于那个人一样。”
景启听完,只感觉很玄妙,但在仔细理解后,发现完全听不懂,大脑还在不断重复这些话。
不知道多久以后,景启眼中突然闪过一丝清明,在清醒过来后,发现自己已经站在原地很久了,老道士也在前面几步的距离慢悠悠地走着,就好像没停过。
景启顿时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自己这原地想了很久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应该有几分钟,不,几十分钟?还是几个小时?或者是,更久?
但为什么感觉前辈并没有停下等过自己?
景启来不及细想,加快了一点速度跟上去,就又保持在前辈后面几步的位置了。
看着前辈的背影,顿时感觉神秘莫测,不由得心里更加崇敬几分。
“障意,障意也。你如果这样,就不要跟着我上山了。”
这突然传进耳朵的话,让景启有点发懵,没理解是什么意思。
“你心里原来怎么看我,就还是那样。
如果你对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而无法回到最初,那就说明你不适合我们这一道,那也是我看走眼了。”
前辈的话在景启耳边炸响,并且带了一丝莫名的感觉,明明声音不大,但是直入景启脑海深处。
因为不知道这这些话是什么意思,让景启有点乱,思维乱,心也乱。
然后在乱七八糟的想法中,听到老前辈的语气缓和了一点,
“道非道,寻之愈久,离之愈远,道不在心,心就是道,心若改之,道不再矣。
这是我们这一道开山祖师设下的训诫,你可懂了?
懂了才能随我上山啊,好自为之吧。”
听罢,景启感觉大脑更乱了,好像无数丝线缠住了他,让他无法脱身。
然后感觉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啊!
明明是跟着老道士上山,怎么还没上去,就说不要跟他上山了?
这是玩哪一样啊,自己哪里说错话了吗?
不对啊,自己好像只说过四个字吧,那时候没说自己说错了啊,怎么突然现在说?
喜欢故往无已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故往无已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