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罹患怪病的行商,在济世堂后院被隔离救治了整整七天。
这七天里,林逸、苏仁和苏婉清三人轮番守候,几乎不眠不休。林逸以《青囊经》中记载的应对“疠气”之法为纲,结合病人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方剂,时而用大寒之药清泻热毒,时而佐以扶正之品固护元气,灵枢九针更是每日施为,疏通其闭塞的经络,激发其自身的抗病能力。
苏婉清负责照料病人的起居和伤口处理,她细心地将破溃的水疱用特制药水清洗、上药,防止继发感染,那份不避污秽、耐心细致的模样,让原本有些恐慌的商队伙计们都安定下来,心中充满了感激。
苏仁则凭借其丰富的经验,总揽全局,把握着治疗的节奏,防止用药过猛伤及根本。
在三人竭尽全力的救治下,病人的高热在第三天彻底退去,身上的水疱开始结痂,神志也逐渐恢复清醒。到了第七日,虽然身体依旧虚弱,需要调养,但疫毒已清,不再具有传染性。
当林逸宣布病人脱离危险,可以解除隔离时,整个济世堂,乃至关注此事的整个清河湾,都仿佛松了一口气。
那行商东家姓周,得知自己是得了如此凶险的时疫,又是林逸等人不顾风险将他从鬼门关拉回来,感激得无以复加,坚持要付重金酬谢。林逸依旧只收取了正常的诊金和药费,对于额外的酬谢,婉言谢绝。
周东家感慨万千,握着林逸的手道:“林神医不仅医术通神,更兼仁心高义!周某这条命是您给的,日后但有所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所在的商队常年行走北麓,这条人脉,对林逸而言,或许比金银更有价值。
随着周东家的康复和商队伙计们的离开,笼罩在济世堂上方的阴霾彻底散去。而林逸成功控制并治愈烈性传染病的消息,也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清河湾及周边地区。
这一次,不再仅仅是“医术高明”的赞誉,更增添了“勇于担当”、“防疫有力”的光环。在普通民众眼中,济世堂不仅是看病抓药的地方,更是在危难时刻可以信赖的庇护所。连镇上原本一些对林逸几人持观望甚至轻视态度的乡绅富户,也纷纷转变态度,主动交好。
更重要的是,此事甚至惊动了清河湾名义上的管理者——乡老会。几位乡老联袂来到济世堂,对林逸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出的专业、果敢和仁心表示了高度赞赏,并正式授予济世堂在清河湾范围内,协助处理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防疫)的权责。这虽然只是一个虚名,并无实际权力,却代表着官方对济世堂地位的一种认可。
“林小神医年轻有为,实乃我清河湾之福啊!”一位须发皆白的乡老拍着林逸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送走乡老,林逸站在济世堂门口,看着街上熙攘的人流,心中感慨。经此一役,济世堂才算真正在这北麓边镇扎下了坚实的根基。名声、人脉、官方的认可,都已初步具备。
“师弟,看来我们暂时可以安稳一段时间了。”苏婉清走到他身边,轻声道。连日辛劳,她清瘦了些,但眼神更加明亮沉静。
林逸点点头,又摇摇头:“表面的安稳而已。乱世之中,危机四伏。此次疫情提醒了我们,必须要有更充分的准备。”他顿了顿,低声道,“我打算将《青囊经》中一些基础的防疫知识和常见急症处理方法,编纂成册,简化后,让阎虎、阿木他们学习,甚至……可以考虑在合适的时机,向镇上的保甲、民兵头目传授一些。”
苏婉清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理解和支持:“此举若能成,功德无量。只是……恐非易事。”知识的传播,在这个时代往往伴随着猜忌和阻力。
“我知道,所以需从长计议,潜移默化。”林逸目光坚定,“但总要有人去做。”
就在两人交谈之际,一个穿着普通棉布衣裙、挎着菜篮的妇人从济世堂前走过,看似随意地瞥了匾额一眼,目光在林逸和苏婉清身上短暂停留,随即若无其事地融入人流。
林逸并未特别留意这个普通的妇人,但他的灵觉似乎比以往更加敏锐,隐隐感觉有一道目光掠过,抬眼望去,却只看到行人背影。
与此同时,在清河湾镇外不远的一处高坡上,一道墨绿色的身影迎风而立,正是曾化名“雪刃”的女子。她远远望着清河湾的方向,清冷的眼眸中映着镇子的轮廓。
“济世堂……林逸……”她低声自语,“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化解危机,立稳根基,甚至得到乡老会的认可,倒是有几分本事。看来,这北麓之地,又要多一个值得关注的角色了。”
她手中把玩着一枚看似普通的黑色棋子,目光深邃。
“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你的济世堂,真能在这乱世漩涡中独善其身吗?更大的风雨,恐怕就要来了……”
她的身影悄然隐入山林,仿佛从未出现过。
济世堂内,林逸似有所感,望向镇外的方向,眉头微蹙,但那种感觉转瞬即逝。
“怎么了,师弟?”苏婉清问道。
“没什么。”林逸收回目光,笑了笑,“可能是累了。走吧,师姐,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危机暂解,名声鹊起,但林逸心中那根弦并未放松。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而他和他的济世堂,必须积蓄足够的力量,才能迎接那未知的、更大的风浪。
喜欢乱世,我以医术救天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乱世,我以医术救天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