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逸选择了“永恒宁静号”深处一间绝对安静的冥想室进行闭关。门扉合拢的瞬间,外界的一切喧嚣与波动都被隔绝。他盘膝坐下,并未立刻开始吸收能量,而是首先沉入内心,回顾在“永寂终末之渊”的每一刻。
与古老绝望意志的对抗,太初之力的极限演化,“虚无之泪”的冰冷重塑,星澜“绝唱”的炽热共鸣,云飞扬斩断概念的决绝,墨芷指引路径的精准,以及最终“归墟”诞生的奇迹……无数画面与感悟在他心间流淌、碰撞、融合。
他不再仅仅将太初之力视为创造与演化的源头,而是更深层次地理解了其“包容”的本质。这种包容,并非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调和与转化。它能容纳“生”的勃发,也能承载“灭”的沉寂,甚至能将纯粹的“无”转化为平衡循环的一部分。
他的意识仿佛再次连接到了那进化的“宇宙之心雏形”,但这一次,他的感知更加敏锐。他能“看”到,在那磅礴的生机之下,一丝极其微弱、却真实不虚的“寂灭”意蕴,正如影随形,如同生命的呼吸,有吸入,也有呼出。生与灭,在此达成了动态的、和谐的平衡。
而当他将感知投向星澜所发现的那些“法则涟漪”时,他又有了一种新的发现。这些“异质规则”并非完全陌生,其底层似乎隐隐与“归墟”所代表的、有序化的“寂灭”力量有着一丝同源的联系,但又更加活泼,充满了探索与变化的欲望。
“是了……”云逸心中明悟,“归墟梳理终末,是让‘灭’归于秩序。而这些新生的规则,或许就是宇宙在吸收了这有序的‘灭’之后,焕发出的……全新的‘生’之形态?”
就像一片被山火烧过的森林,灰烬中会孕育出与之前不同的、更加顽强的生命。宇宙在经历了“虚无之主”的威胁并建立起新的平衡后,其法则本身,似乎也在进行着一场悄无声息的进化。
在他的感知中,那些微弱的“法则涟漪”,仿佛宇宙这棵巨树上萌发出的嫩芽,脆弱,却蕴含着无限的可能。
与此同时,在外界,墨芷构建的时空模型取得了初步进展。她发现那些异常点并非静止,而是在以一种极其缓慢的速度,沿着宇宙基础结构的脉络“流动”,并且似乎在彼此靠近,有汇聚的趋势。按照模型推演,几个潜在的“汇聚点”被标注出来,其中一个,恰好位于一个名为“萌芽星域”的、不久前才从星云状态凝聚成型的新生恒星系附近。
星澜的沟通尝试则更加艰难。那“异质规则”似乎没有清晰的意识,只有一种本能的“探索”与“模仿”。她能感受到它们对现有宇宙法则的“好奇”,以及试图与之“融合”的倾向。偶尔,她能捕捉到一些极其破碎的、类似于“如果……会怎样?”的意念碎片,充满了孩童般的天真与不确定性。
阿土的监控网络捕捉到了更多类似的微小异常,证实了这种现象并非个别,而是在宇宙范围内缓慢扩散。他将这些数据与墨芷的模型、星澜的感知进行交叉比对,一个模糊的图景逐渐清晰:
宇宙,似乎正在学习如何运用这新纳入平衡的“寂灭”力量,并尝试着催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前所未有的新法则。这个过程是自发的、缓慢的,但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就在云逸闭关的第七天,位于“萌芽星域”附近的那个潜在汇聚点,发生了第一次可被明确观测到的能量签名突变。
一道从未被数据库记录过的、带着微弱灰色光晕的能量脉冲,如同新生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悄然划过了寂静的星域。
新的序曲,已经奏响。
喜欢风之低语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风之低语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