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殿内,金砖映日,蟠龙柱静默矗立,仿佛也在聆听这石破天惊的旨意。
万历皇帝朱翊钧那“准在长江口至琼州沿海自选三处建港,五年专营,税赋全免”的话语,如同九天惊雷,在每一位朝臣的心头炸响。
短暂的死寂之后,是压抑不住的哗然与骚动。
利益攸关者,如几位籍贯江浙、与沿海贸易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官员,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眼神中交织着震惊、嫉妒与难以掩饰的愤恨。
那三处港口五年的专营权,无异于一座座尚未开采的金山银海,如今却被皇帝轻描淡写地赐予了一个初来乍到的“商贾”,这让他们如何能甘心?
首辅申时行率先出列,这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面容清癯,眼神深邃如古井,他拱手沉声道道:“陛下,开拓海疆、设立港口,事关国策,牵涉海防、税赋、民生乃至邦交,千头万绪,非同小可。
岂可因一人进献奇珍,便如此轻率授予专营之权?
老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交由户部、工部及沿海督抚详议后再行定夺。”
他话语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试图以国策纲常来约束皇帝一时兴起的“独断”。
兵部尚书石星紧随其后,他身形魁梧,面容刚毅,声若洪钟道:“陛下,首辅大人所言极是!
如今东南沿海,虽戚继光将军余威尚存,然倭寇、海盗犹如疥癣之疾,时有反复,并未彻底肃清。
骤然开设新港,商船云集,必引贼人觊觎,若防护不力,恐成倭寇巢穴,动摇海防根本!望陛下三思!”
他搬出了海防安全的大旗,言之凿凿。
面对两位重臣的质疑,万历皇帝那刚刚因玻璃镜而焕发神采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耐。
他久不临朝,最厌烦的便是这般引经据典、看似为国为民实则束缚手脚的谏言。
就在气氛凝滞之际,一向以稳重持中着称的吏部尚书宋纁,却出乎众人意料地迈出一步。
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陛下,老臣以为,陛下圣心独运,慧眼识人。
奕帆此人,虽出身商贾,然观其献宝之诚、应对之智、剿匪之勇,兼有惠民济世之心,确非常人。
陛下授予其港口专营之权,限以五年之期,五年后港口、税赋尽归朝廷,此乃‘以私济公’之妙策。
既可探索海贸之利,又无需朝廷即刻投入巨资承担风险,若成,则国享其利;若败,亦无损国体。
陛下此决断,实为老成谋国之举。”
宋纁这番话,角度刁钻,将皇帝的“独断”巧妙解释为“老成谋国”,既维护了皇帝的颜面,又给了奕帆一个看似合理的台阶。
他此举,固然有回报奕帆之前通过二管家示好之意,更深层也是看出皇帝决心已定,不愿在朝堂上再做无谓纠缠,同时或许也存了借此试探、乃至分一杯羹的心思。
宋纁的表态,让许多原本准备附议申时行的官员顿时踌躇起来。
站在武臣队列中的宁远伯李成梁微微颔首,他对这个敢于开拓、武功不凡的年轻人颇有好感,低声道:“有点意思。”
而站在他旁边的武定侯则面露忧色,他与东南沿海的一些豪商大贾素有往来,新港口的开设无疑会触动现有的利益格局,让他如何不心急?
郑贵妃在珠帘后将这些争论听在耳中,她轻轻扯了扯皇帝的衣袖,用那娇柔婉转、却能清晰传入皇帝耳中的声音说道:“皇上,您听听,这些人就是见不得新鲜事儿。
奕先生献上这般神奇的宝物,解决了宫中用度,他们不说好;您赏罚分明,他们又要阻拦。
臣妾觉得奕先生是个能干实事的人,既然您已经金口玉言,何必再听他们啰嗦。
再说了,开港口做生意,赚了钱还不是充盈国库,到时候皇上您想修个园子,赏赐臣下,不也宽裕些么?”
这话声音虽轻,但在寂静的大殿中却格外清晰,尤其是最后一句,更是说到了万历皇帝的心坎里。
他近年来为何怠政?一部分原因正是与文官集团在“国本”和“财权”上的争斗让他心力交瘁,内帑空虚更让他捉襟见肘。
郑贵妃的话,正好点燃了他内心打破现有格局、开辟新财源的渴望。
“够了!”
万历皇帝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道,“朕意已决!
奕帆献宝有功,忠勇可嘉,更兼胸怀富民强国之志,朕相信他必能办好此事!
尔等不必再多言!”
他转向奕帆,目光中带着期许,也带着一丝帝王的警告道:“奕帆,你尽管放手去做!
朕赐你专断之权,若有难处,可直接奏报于朕!
但切记,莫要辜负朕今日之信任,五年之后,朕要看到的是繁荣昌盛、利国利民之港,而非烂摊子!”
奕帆心潮澎湃,但面上依旧沉静如水,他再次深深叩首,声音坚定如铁道:“臣,奕帆,领旨谢恩!
定当竭尽全力,开拓海疆,富国强民,绝不辜负陛下信重之恩!
若五年后港口未能达到预期,臣愿领受任何责罚!”
退朝的钟声悠扬响起,这场波澜起伏、暗藏机锋的大朝会终于落下帷幕。
然而,真正的风波,才刚刚开始。
……
喜欢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时代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时代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