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船离开苏州,继续向东航行。
运河在这里渐渐开阔,两岸的景致也与苏州大不相同。
少了些精致婉约,多了些开阔苍茫。
水面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远处可见白帆点点,那是出海捕鱼的渔船正在返航。
奕兄,你看这河水,已经开始带着咸味了。
程潇波在船头捧起一掬河水,仔细嗅了嗅,道:再往前,就是海了。
这咸腥味,错不了!
奕帆极目远眺,但见水天一色,远处帆影点点,偶尔可见几艘海船高大的桅杆。
空气中确实开始弥漫着一股特有的海腥味,与内陆的湿润清新截然不同。
唐江龙摇着折扇,望着两岸略显荒凉的滩涂,感叹道:这里倒是与苏州大不相同。
难怪古人说吴淞江上水连空,万里风帆一望中。
这等开阔气象,在内陆是见不到的。
程潇波笑道:唐公子说得不错。
再往前就是吴淞口了,那里江海交汇,风浪可比内河大得多。
不过今日天气好,应该无碍。
船行半日,前方出现了吴淞码头的轮廓。
但见江面在此处豁然开朗,形成一个天然的港湾。
码头上桅杆如林,大小船只往来穿梭。
与苏州码头的精致不同,这里的码头显得粗犷而繁忙,扛包的苦力号子声震天,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好一个热闹的吴淞码头!
奕帆赞道,果然是江海要冲,气象不凡。
程潇波笑道:大哥有所不知,这里是江海交汇之处,南来北往的货物都在这里集散。
别看现在热闹,等到涨潮时分,那才叫壮观呢!
众人下了船,在码头附近寻了处客栈住下。
安顿好后,奕帆便带着程潇波在码头周边考察。
但见码头设施简陋,多是木质栈桥,虽然繁忙,却显得杂乱无章。
更让奕帆注意的是,这里的治安似乎也不太好,不时可见一些彪形大汉在码头逡巡,目光不善。
程兄弟,你看这些人...
奕帆低声道。
程潇波冷哼一声道:都是些地头蛇,专门欺负外来客商。
俺在漕帮时,没少跟这些人打交道。
正说话间,几个汉子围了上来,为首一人满脸横肉,斜眼看着奕帆道:这位公子面生得很啊,第一次来吴淞?
程潇波上前一步,挡在奕帆身前道:怎么?
这吴淞码头是你们家开的不成?
那汉子咧嘴一笑道:好说好说,这码头虽然不是我们家开的,但要想在这里平安做生意,总得表示表示。
奕帆不动声色道:不知要如何表示?
简单!
那汉子伸出五根手指,道:五百两银子,保你在这里平安无事。
程潇波怒极反笑道:五百两?
你们怎么不去抢!
那汉子脸色一沉道:看来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兄弟们...
话音未落,程潇波已经一个箭步上前,手中分水刺如毒蛇般点向对方咽喉。
那汉子大惊失色,慌忙后退,却哪里躲得过程潇波这等好手?
只听的一声,那汉子的衣领被划开一道口子,吓得他脸色惨白。
程潇波收刺而立,声若洪钟道,再让俺看见你们欺负人,小心你们的狗命!
那几个汉子连滚带爬地跑了,围观的众人纷纷叫好。
奕帆笑道:程兄弟好身手。
程潇波挠头笑道:对付这些地痞无赖,就得来硬的。
不过大哥,看这情形,吴淞码头鱼龙混杂,管理混乱,怕是不适合建港啊。
奕帆点头道:确实如此。
这里虽然位置重要,但水深不够,且治安不佳,不是理想之选。
次日,奕帆决定前往金山卫考察。
众人雇了马车,沿着海岸线向南而行。
越往南走,景致越发荒凉。
大片大片的滩涂湿地一望无际,芦苇丛生,水鸟翔集。
远处,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阵阵轰鸣。
咸湿的海风扑面而来,带着海洋特有的气息。
这里就是后世上海浦东所在啊...
奕帆望着这片荒芜的土地,心中感慨万千。
谁能想到,数百年后,这里会成为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
唐江龙见奕帆出神,问道:奕兄在想什么?
奕帆收回思绪,指着眼前的滩涂道:我在想,若是能在这里建起一座大港,联通四海,该是何等景象。
程潇波插话道:大哥,这里都是滩涂,水深不够,大船进不来啊。
奕帆点头道:确实如此。
所以要找水深足够的地方。
正说着,前方出现了金山卫的城墙。
但见城墙高大坚固,垛口整齐,城楼上旗帜飘扬,守卫森严。
城墙依山势而建,与海岸线形成掎角之势,易守难攻。
好一座雄关!
奕帆不禁赞道,依山傍海,地势险要,果然是军事要地。
众人来到城下,向守城兵士说明来意。很快,一位守备军官迎了出来。
在下金山卫守备顾新颖,不知各位大人驾到,有失远迎。
那军官三十余岁年纪,面容刚毅,目光如电,一身戎装更显英武。
奕帆拱手道:顾守备客气了。
在下奕帆,奉旨南下勘察沿海,特来金山卫拜访。
顾新颖将众人请入卫所,但见内部布局严谨,兵士训练有素,武器装备保养得宜。
校场上,士兵们正在操练,喊杀声震天。
顾守备治军有方,令人敬佩。
奕帆由衷赞道。
顾新颖笑道:奕大人过奖了。
金山卫地处要冲,倭患未绝,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带着众人登上城墙,指着远处的海面道:大人请看,这里视野开阔,易守难攻。
上月倭寇来犯,就是在这里被我们击退的。
奕帆仔细观察着卫所的防御体系,发现设计相当精妙。
城墙依地势而建,炮台布局合理,确实是一处难得的军事要塞。
朝廷在此设卫,真是英明。
奕帆感叹道,有了金山卫,松江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顾新颖叹了口气道:话虽如此,但倭寇神出鬼没,防不胜防啊。
上月那一战,我们虽然取胜,但也折了八个弟兄。
奕帆心中一动道:顾守备,若是能给卫所配备更先进的火器,可否提高胜算?
顾新颖眼睛一亮道:那是自然!
只是朝廷拨付的火器有限,而且大多老旧不堪使用。
奕帆沉吟片刻,道:此事容我回京后向皇上禀明。
若是可能,当为金山卫争取一批新式火器。
顾新颖大喜过望道:若真如此,顾某代金山卫全体将士谢过大人!
众人又在卫所盘桓片刻,奕帆仔细考察了周边的地理环境。
虽然金山卫防御完善,但这里水深不够,且军事设施密集,显然不适合建设大型商港。
离开金山卫时,奕帆对唐江龙道:看来松江府这边,确实难以找到合适的建港地点。
唐江龙点头道:吴淞码头管理混乱,金山卫又是军事要地,都不太合适。
程潇波忽然道:大哥,俺刚才在卫所大街听说松江府城有个年轻人,对海外事物很感兴趣,要不要去见见?
哦?什么人?奕帆问道。
叫徐光启,住在法华汇。
听说他家境殷实,祖上还出过官呢。
奕帆心中一震!
徐光启!
这可是明末引进西方科学技术的先驱人物!
快,带我去见他!
奕帆急道。
众人快马加鞭,赶回松江府城。
在程潇波的指引下,来到法华汇一处气派的宅院前。
但见粉墙黛瓦,门庭宽阔,门前还立着两尊石狮子,显示出主人的家世不凡。
开门的正是徐光启,他年约二十,面容俊朗,穿着一身质地考究的儒衫,举止间透着书香门第的优雅气质。
各位是?
徐光启疑惑地看着众人。
奕帆拱手道:在下奕帆,听闻徐兄博学多才,特来拜访。
徐光启将众人请入院内。
院子宽敞整洁,假山盆景错落有致,回廊下挂着鸟笼,画眉正在婉转啼鸣。
书房里更是藏书满架,除了经史子集,还有许多算学、农政之类的书籍。
让各位见笑了。
徐光启谦逊道,这些都是在下平日胡乱研究的。
奕帆走到书桌前,看到上面摊开着一本《九章算术》,旁边还有徐光启做的批注,不由赞道:徐兄对算学也有研究?
徐光启眼睛一亮道:奕兄也懂算学?
这《九章算术》虽是古书,其中道理至今仍可借鉴。
奕帆心中暗喜,便与徐光启讨论起算学来。
从勾股定理谈到天元术,从圆周率谈到开方术,两人越谈越投机。
奕兄大才!
徐光启激动得满脸通红,道:这些见解,当真令人茅塞顿开!
唐江龙在一旁笑道:我们奕兄的学问,那可是深不可测。
奕帆忽然想起什么,问道:徐兄可曾听说过番薯?
徐光启点头道:听说过,是从南洋传来的作物,据说耐旱高产。
可惜一直无缘得见。
奕帆从随身行囊中(其实从空间内)取出几个番薯——这是他在南京时买的,道:徐兄请看,这就是番薯。
若是能在江南推广种植,必能造福百姓。
徐光启接过番薯,仔细端详,兴奋道:果然是番薯!
我在书上见过图样。
奕兄说得对,若是能推广此物,江南百姓就多了一条活路!
两人越谈越深入,从农作物谈到天文历法,从数学几何谈到机械制造。
奕帆凭借超越时代的知识,每每发言都让徐光启惊叹不已。
奕兄可知,最近我正在研究一种新式水车。
徐光启取出一卷图纸,道:若是能成,灌溉效率可提高数倍。
奕帆仔细看着图纸,发现这水车设计已经相当先进,运用了齿轮传动原理。
他指着几处关键部位,提出了改进意见。
若是将这里的齿轮加大,那边的叶片改个角度,效率当可再提高三成。
徐光启听得两眼放光,急忙取笔记录。
不知不觉,日已西斜。
徐光启命仆人备下酒菜,热情招待众人。
席间,奕帆说起奉旨勘察沿海、筹建港口之事。
徐光启叹道:松江府这边确实难以找到合适的建港地点。
吴淞口水浅,金山卫又是军事要地...
不过,
奕帆话锋一转,道:我这一路南下,最大的收获不是找到了建港地点,而是遇到了徐兄这样的人才。
徐光启一愣道:奕兄的意思是?
建港易,得才难。
奕帆诚恳地道,徐兄博学多才,精通格物之学,正是国家急需的人才。
若是徐兄不弃,待港口建成之日,可否前来相助?
徐光启激动得站起身来道:奕兄如此看重,光启敢不从命!
只是...在下才疏学浅,恐怕难当大任。
奕帆笑道:徐兄过谦了。
以徐兄之才,他日必成大器。
我这里有几分手稿,记载了些海外见闻,或许对徐兄有所助益。
他取出几卷手稿——这是他在空间里根据现代知识整理的科学笔记。
徐光启接过手稿,只看了几眼,就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些手稿中记载的知识,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但逻辑严密,论证清晰,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这...这些知识...
徐光启声音都在颤抖。
奕帆低声道:这些手稿,徐兄仔细研读,但切记不可外传。
待时机成熟,这些学问必能造福苍生。
徐光启郑重地收起手稿,对奕帆深深一揖,道:奕兄知遇之恩,光启没齿难忘!
待港口建成之日,光启定当前往效力!
离开徐光启家时,已是黄昏时分。
夕阳西下,将法华汇的宅院染成一片金黄。
唐江龙感叹道:没想到在这松江小城,竟能遇到如此人才。
奕帆望着天边的晚霞,意味深长地道:这大明,处处藏着龙虎。
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和施展的舞台。
程潇波挠头道:大哥,那咱们接下来去哪?
松江这边看来是找不到合适的建港地点了。
奕帆点头道:确实如此。
明日我们便启程前往浙江。
听说那边岛屿众多,或许能找到理想的地点。
月华如水,奕帆独自站在客栈窗前遥望夜空,看着满天繁星,不禁感慨。
这一路南下,虽然还没有找到理想的建港地点,但收获却远超预期。
卫承芳的支持,宋承庆的技术,徐光启的学识...
这些都是比港口更珍贵的财富。
看来,这建港之地,还要往南寻找啊...
奕帆轻声自语。
他从空间中取出后世的中国地图,在烛光下仔细研究。
手指缓缓划过海岸线,最终停在了一个地方——舟山群岛。
这里岛屿众多,水深港阔,或许是个理想的选择。
窗外,海潮声阵阵,仿佛在回应着他的思绪。
这一路的艰辛与收获,都化作了前行的动力。
奕帆知道,更大的挑战和机遇,正在前方等待着他。
……
喜欢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时代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时代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