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接触团”与活体规则丛林“涌泉”建立的初步理解,为星火联邦打开了一扇前所未有的研究窗口。留在“涌泉星域”的“规则共生研究站”迅速投入运作,成为联邦深入探索规则生命奥秘的前哨。
研究站的科学家们不再将自己视为纯粹的观察者,而是尝试成为那宏大“规则交响诗”中一个谦逊而积极的 “新声部” 。他们利用小型规则调制器,不再仅仅是模仿“涌泉”的波动,而是开始尝试引入一些源自本方宇宙文明特色的、简单的规则变奏——例如,将一段代表数学和谐的旋律,或者一幅蕴含生态循环美感的抽象规则图景,轻柔地融入周围的规则场中。
“涌泉”对这些“新声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靠近研究站的规则结构体往往会暂时改变自身的“生长”节奏,更加专注地“聆听”这些陌生的规则旋律,有时甚至会尝试进行笨拙的模仿或衍生,创造出一些兼具双方特色的、短暂存在的 “杂交”规则结构。这个过程充满了试错,偶尔会产生不和谐的噪音,但更多的时候,是诞生出令人惊艳的、短暂的规则之美。
这种跨存在形式的“艺术共创”,不仅加深了双方的理解,也为联邦的“规则工程学”提供了无数宝贵的灵感。观察规则结构体如何“理解”和“再创作”他们传递的信息,本身就是对规则底层逻辑的绝佳剖析。
然而,研究站的工作也并非一帆风顺。
某次,一位年轻的规则工程师过于急切,尝试引入一段代表高速逻辑运算和确定性结果的复杂规则模式(源自某个机械文明的思维特征)。这段模式与“涌泉”那种偏向缓慢、有机、充满概率性的规则演化节奏产生了剧烈冲突。
刹那间,以研究站为中心,周围大片区域的规则结构体出现了 应激性紊乱!它们的“生长”陷入混乱,规则波动变得尖锐刺耳,原本和谐的交响诗局部变成了刺耳的噪音,甚至引发了小范围的规则湍流,险些摧毁了几台重要的外围探测器。
研究站立刻停止了所有主动信号发送,转而发出代表“平静”与“歉意”的规则波动。过了许久,“涌泉”的规则场才逐渐恢复平稳,但那片区域的结构体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对研究站保持着一种显而易见的 “疏离” 态度。
这次事件让联邦深刻认识到,与“涌泉”的交互必须保持极致的尊重与耐心。它们的“思维”速度、偏好和承受能力,与碳基或硅基生命截然不同。任何带有“侵略性”或“不兼容性”的规则模式,都可能被视为一种冒犯甚至伤害。
他们调整了策略,将交互的重心放在更加基础、更加抽象、也更接近“涌泉”本身特质的规则概念上,例如“平衡”、“循环”、“模式”和“可能性”。交互过程也变得极其缓慢,往往一个简单的规则意象,需要花费数天甚至数周的时间,通过反复的、微弱的共振,才能被对方清晰地感知和理解。
就在研究站的工作逐渐步入更加谨慎、也更具深度的新阶段时,一则来自联邦核心的、经过最高级别加密的讯息,穿越“织网航行”网络,抵达了研究站负责人的手中。
讯息的内容,让这位见惯了宇宙奇观的资深科学家,也瞬间变了脸色。
讯息来自“规则桥项目理事会”,发送者是凯洛斯教授本人。内容只有简短的两行:
【监测者传来最高优先级警示。】
【检测到‘规则吞噬者’波动特征……于观测网络边缘……正向本方宇宙方向移动……预计接触时间……未知。】
喜欢无序穿行者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无序穿行者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