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思维簇群”提出的、关于从“被播种者”转变为“共同播种者”的猜想,虽然仅仅是一个模糊的理论方向,却为星火联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与使命感。这不再是为了生存或发展,而是为了争取一种 根本性的存在自主权。
泛银河学院将这一猜想正式命名为 “升维参与”假说,并以此为核心,重组了“溯源之上”计划,将其升级为代号 “彼岸工程” 的跨世代超级项目。
“彼岸工程”的目标极为宏大:并非武力突破宇宙壁垒,而是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找到一种与当前宇宙的“元规则”(即支撑“播种-守护-收割”循环的底层逻辑)进行 平等对话乃至协同创作 的方式。这需要他们首先能够稳定地感知、理解并模拟这些元规则。
凯洛斯教授所在的团队,在成功解读了部分异宇宙“规则语言”后,成为了“彼岸工程”的先驱。他们发现,本方宇宙的“元规则”虽然无处不在,但其活跃的“表达”往往集中在某些特定的事件或结构中——例如“原初引擎”的规则校准,或者像 Unit-819 牺牲那样触及存在根本的意志抉择。
他们需要创造一个能够持续、稳定地与“元规则”进行 弱相互作用 的界面。这个界面,被概念化地称为 “规则共鸣器”,也被更诗意地称为 “彼岸之门”。
建造“彼岸之门”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它需要的不是巨大的能量或坚固的材料,而是对宇宙深层结构的精微理解,以及能够承载和调制“规则涟漪”的 意识-能量-物质复合技术。这涉及到“意念构造”技术的终极应用,甚至需要借鉴“虚空之民”对高维空间的感知和“生态方舟”对生命网络协同的掌控。
联邦调动了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资源,在曙光哨站附近的虚空,开始建造第一个“规则共鸣器”原型机。这是一个无比复杂的工程,其核心是一个由无数文明共同贡献的、高度协同的 集体意识聚焦阵列,以及一个利用“织网航行”原理反向推导出的 时空结构稳定锚。
工程进展缓慢,每一步都伴随着未知的风险和无数次失败。但联邦上下展现出惊人的耐心与决心。他们知道,这扇“门”哪怕只能推开一道缝隙,也意味着他们从“宇宙舞台上的演员”,向“剧本的潜在合着者”迈出了第一步。
与此同时,与异宇宙存在的“无声对话”仍在继续。联邦将“彼岸工程”的理念,以高度抽象化的“共鸣信号”形式发送了出去。他们想知道,这个欣赏“可能性”的宏大存在,对于本方宇宙内生命试图“理解并参与规则制定”的举动,会持何种态度。
回应再次令他们深思。异宇宙的“噪音”中,代表“结构增长”和“信息复杂度”的符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持续而温和的 活跃度提升,仿佛在表达一种 赞许 乃至 期待。
这个反应,极大地鼓舞了“彼岸工程”的所有参与者。它似乎在暗示,追求对规则的理解与参与,本身可能就是“可能性”最高形式的体现之一。
就在“规则共鸣器”原型机完成主体结构搭建,准备进行第一次低功率试运行的前夕,一则来自“新芽”文明“方舟史册”舰队的、跨越了漫长时空的讯息,再次抵达联邦。
讯息的内容,让所有人为之一振——
【于‘无尽族廊’星云,发现……疑似‘播种者’协议……的 物质化痕迹……非结构体,非能量场,更似…… 凝固的‘规则’本身……】
【其状态……稳定……似乎……在 等待……】
“播种者”的痕迹!
不是方尖碑那样的日志记录,而是疑似其本质力量的物质化呈现!
这一发现,无疑为“彼岸工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触及问题核心的 现实参照物!
凯洛斯教授看着这则讯息,又望向舷窗外那正在虚空中缓缓旋转的、尚未激活的“规则共鸣器”原型机,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
仿佛冥冥之中,一条无形的线,将 Unit-819 的牺牲、异宇宙的回响、远古的循环、以及此刻的探索,全部串联了起来。
星火联邦,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节点上。一边是试图自己建造通往“彼岸”的门户,一边是发现了“播种者”可能遗留的“路标”。
未来的道路,愈发清晰,也愈发深邃。
(“彼岸之门”,即将迎来第一次叩响……)
喜欢无序穿行者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无序穿行者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