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并非坦途。陈星归心似箭,但并未因此放松警惕。他沿着相对安全的路线迂回前进,精神感知如同张开的蛛网,捕捉着荒漠中任何一丝不寻常的波动。手中那根简陋的谐波短杖,时刻处于待激发状态。
收集到的关于“变量”的信息在脑海中不断回放、组合、推演。同步奇点、悖论之影、情感壁垒……如何将这些抽象甚至危险的概念转化为切实可用的力量,是横亘在他面前的最大难题。绿洲的巨树和源初之池或许是关键的催化剂,但具体操作仍需极其谨慎的试验。
就在他全神贯注于内心推演时,一股极其隐晦、却带着熟悉冰冷感的能量残余,如同毒蛇般悄然触及了他的灵觉。
不是活着的“蚀刻兽”,也不是那种高悬天空的侦察体。这感觉……更像是某种物体残留的“痕迹”,带着“织网者”那特有的、试图将一切归于“平衡”的冰冷属性。
陈星立刻停下脚步,隐匿自身,目光锐利地扫向能量残余传来的方向——不远处一片看似普通的沙丘下方。
他小心翼翼地靠近,谐波短杖发出低沉的嗡鸣,探测着下方的结构。反馈显示,沙丘之下埋藏着某种非自然的、结构精密的金属物体,其能量特征正在快速消散,但残留的冰冷感依旧清晰。
他徒手挖掘起来。沙砾粗糙,没过多久,指尖便触碰到了冰冷坚硬的物体。他加快速度,很快,一个约莫一人高、流线型的银灰色金属舱体暴露了出来。舱体表面光滑,没有任何可见的接口或标识,只有几处不规则的凹痕和焦黑,像是经历过剧烈的冲击或……内部能量的失控。
这不是“观测者”的造物风格。这简洁到极致、冰冷到毫无生气的设计,与他之前遭遇过的“织网者”力量同源!
一个坠毁的“织网者”装置?
陈星的心跳微微加速。他仔细检查着舱体,终于在侧面找到了一道几乎难以察觉的缝隙。他尝试用秩序能量渗透,缝隙处闪过一丝微光,随即无声地滑开,露出了内部。
没有预想中的复杂仪器或武器系统。舱体内部分布着一些他无法理解的、如同神经网络般的半透明导管,大部分已经断裂、干涸。而在舱体中央,是一个固定着的、类似休眠舱的透明容器。
容器内,并非想象中的机械造物或怪物,而是一个……人形生物。
他(或者它)身着与舱体同色的银灰色紧身服饰,双眼紧闭,面容是人类男性的模样,甚至称得上俊美,但皮肤苍白得毫无血色,透着一股非生命的质感。他没有任何生命体征,也没有“虚妄”侵蚀的那种混乱感,就像一具被完美保存的……标本。
然而,陈星的目光瞬间凝固在了这“人”的额头。
那里,镶嵌着一枚指甲盖大小、不断闪烁着微弱红光的、结构极其复杂的黑色晶体。晶体内部,仿佛有无数微小的数据流在生灭。
一股远比舱体本身更加浓郁、更加纯粹的冰冷平衡意志,正从那枚黑色晶体中散发出来!
这不是尸体!这是一个……载体?一个信息终端?或者说,一个尚未被激活的……“织网者”代理?
他为什么会坠毁在这里?是意外?还是……某种内部清理程序?
陈星立刻联想到“沉寂图书馆”核心提到的“巡天者”阵列的强制连接。难道这个个体,是在执行某种任务时,遭到了反制或出现了系统错误?
无论如何,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风险,也可能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一个能够近距离接触、甚至可能解析“织网者”底层代码的机会!
他强压下立刻进行研究的心动,警惕地扫描四周。确认没有其他“织网者”单位在附近活动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不能留下这个隐患,也不能轻易摧毁它(那可能触发未知的自毁程序或引来追踪)。他必须将它带走!
他仔细检查了舱体,发现其内部有一个小型的、尚未完全失效的反重力装置。他利用秩序能量小心地激活并稳定住这个装置,然后艰难地将这个沉重的银灰色舱体从沙坑中拖出。
归途变得更加艰难。他不仅要隐藏自身,还要分神维持反重力装置的稳定,并时刻监控着舱体内那枚黑色晶体的状态。那冰冷的红光每一次闪烁,都让他的神经紧绷一分。
他不再直线返回,而是选择了更加复杂、耗费数倍时间的路线,尽可能抹去一切痕迹。
当绿洲那熟悉的、被隐匿力场微微扭曲的轮廓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时,陈星才感到一丝疲惫至极的放松。
他回来了。带着希望的蓝图,也带着一个可能引爆一切的……危险礼物。
他站在绿洲边缘,看着那汩汩流淌的泉水和散发着温暖光晕的巨树,心中百感交集。
“艾拉,卡兰……”他低声唤道,声音带着长途跋涉的沙哑,“我回来了。”
“并且……我带回了我们需要研究的东西,以及……我们必须面对的风险。”
隐匿力场在他面前波动着,仿佛在犹豫是否要接纳这归来的游子,以及他身后那散发着不祥气息的“礼物”。
喜欢无序穿行者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无序穿行者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