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刚漫过巷口的老槐树,张大爷就扛着锄头站在了顾盼家的院门外。木门“吱呀”一声打开时,顾盼正系着围裙往灶台上放蒸笼,笼里的艾草馒头冒着白汽,混着槐叶的清香飘出院墙。
“顾盼丫头,红薯地的事儿咱今天得定了!”张大爷嗓门洪亮,手里的锄头把儿还沾着新鲜的泥土,“我昨儿翻地时瞅着,靠河边那片土最肥,种蜜薯准甜。”
顾盼笑着往他手里塞了个热馒头:“张大爷您先垫垫,等夏棠娘和陈野过来,咱们一起去地里看看。安诺说要给红薯苗画小牌子,这会儿准在屋里涂颜色呢。”
话音刚落,就听见安诺的脚步声从屋里跑出来,手里举着好几张彩纸,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红薯叶,还写着“陈野的苗”“安诺的小红薯”。“顾盼姐姐你看!我给每个红薯苗都做了名字牌,这样它们就不会认错家啦。”安诺把彩纸举得高高的,辫子上还别着昨晚林溪送的桂花叶发卡,一晃就有淡淡的香味。
夏棠娘这时也挎着竹篮过来了,里面装着刚采的槐芽和新蒸的玉米饼。“刚路过李大婶家,她让我捎话,说家里的竹筐还有十几个,等咱们种红薯时用来装苗正好。”她把玉米饼分给众人,目光落在安诺手里的彩纸上,“这小牌子做得真好,等会儿插在地里,咱们的红薯地都成巷里最热闹的地儿了。”
吃过早饭,几人扛着工具往河边的空地走。巷里的邻居们听见动静,也都纷纷出来凑热闹。李大婶抱着一摞竹筐跟在后面,王大叔扛着铁锹,连平时爱坐在槐树下下棋的刘爷爷也拄着拐杖跟过来,说要给年轻人讲讲种红薯的老法子。
到了空地,张大爷先用锄头在地上划出几道印子:“咱们按行距一尺五、株距一尺来种,这样红薯长得大,通风也好。”他边说边示范,锄头落下的地方,泥土翻出湿润的断面,还带着青草的气息。陈野蹲在旁边,手里拿着笔记本,认真地把张大爷说的话记下来,时不时还追问一句:“张大爷,要是遇到下雨天,红薯苗会不会烂根呀?”
“问得好!”刘爷爷凑过来,用拐杖指着地边的沟,“咱们得先挖好排水沟,下雨时水顺着沟流走,根就不会泡坏了。我年轻时候种红薯,就靠这法子,年年都有好收成。”陈野赶紧把“挖排水沟”几个字写在笔记本上,还在旁边画了个小水沟的示意图。
安诺则忙着把彩纸牌子系在小木棍上,然后跟着夏棠娘一起插在地里。她蹲在土埂上,小心翼翼地把写着“安诺的小红薯”的牌子插在最前面,嘴里还小声念叨:“小红薯要好好长,等秋天我来给你拔草哦。”夏棠娘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伸手帮她把歪了的牌子扶直:“咱们安诺真是个细心的小园丁。”
顾盼和李大婶、王大叔一起整理红薯苗。李大婶手里的竹筐里,绿油油的红薯苗带着水珠,叶子上的绒毛清晰可见。“这些苗是我托镇上的亲戚选的,都是最壮实的品种,又甜又面。”李大婶拿起一棵苗,轻轻掐了掐叶子,“你看这汁儿,多饱满,准能活。”
大家忙得热火朝天时,巷口突然传来汽车喇叭声。安诺抬头一看,惊喜地喊起来:“是林溪姐姐的车!”众人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林溪开着白色的轿车停在巷口,车后座还放着好几个纸箱。
林溪刚下车,就拎着一个纸箱走过来:“听说你们今天种红薯,我特意从城里带了些肥料和浇水的喷壶,还有上次客户订的布偶材料,顺便给安诺带了新的彩笔。”她把一个装着彩笔的袋子递给安诺,又打开另一个纸箱,里面是包装好的棉线和布料,“上次那个做绘本的老师说,想让咱们做一批小布偶当绘本的赠品,这些材料正好用上。”
顾盼接过材料箱,心里暖暖的:“林溪,真是太谢谢你了,每次都想着我们。”林溪笑着摆摆手:“咱们是合作伙伴,更是朋友嘛。我昨天跟民宿的老板娘聊了,她想在月底之前收到第一批手作,咱们得抓紧时间赶一赶。”
夏棠娘闻言,立刻说:“没问题!等种完红薯,我就带着巷里的婶子们一起缝布偶,保证按时完成。”李大婶也跟着点头:“我晚上也能过来帮忙,家里的活儿都安排好了。”
林溪跟着众人在红薯地里转了一圈,看到插得整整齐齐的彩纸牌子,忍不住笑了:“安诺的牌子真有意思,以后客户要是知道咱们的红薯地这么特别,说不定还想来看看呢。”安诺听了,立刻拉着林溪的手:“林溪姐姐,等秋天红薯熟了,我请你吃烤红薯,可甜了!”
中午,顾盼留林溪在巷里吃饭。夏棠娘煮了红薯粥,蒸了艾草馒头,还炒了一盘新鲜的槐芽。林溪喝着粥,说:“还是巷里的饭香,城里的餐馆再精致,也没有这份烟火气。”安诺坐在她旁边,一边吃馒头一边说:“林溪姐姐,你要是喜欢,以后常来呀,我还可以带你去看老槐树,现在槐树上又长了好多新芽呢。”
饭后,林溪要回城里,临走前把一张订单递给顾盼:“这是绘本老师订的五十个布偶,她希望每个布偶上都有巷里的元素,比如老槐树、石桌,还有你们种红薯的样子。”顾盼接过订单,认真地说:“你放心,我们一定做好,不辜负客户的期待。”
林溪走后,顾盼召集大家商量做布偶的事。夏棠娘说:“咱们可以分分工,我负责剪布料,李大婶和王大婶负责缝身体,陈野负责画图案,安诺可以帮忙塞棉花和缝小装饰。”陈野立刻举手:“我还可以在布偶上画红薯地的小牌子,这样客户就能知道咱们巷里的故事了。”安诺也跟着说:“我要给布偶缝上槐叶,让它们也有巷里的香味。”
接下来的几天,巷里的手作坊热闹起来。每天吃完早饭,夏棠娘、李大婶、王大婶就坐在老槐树下的石桌旁缝布偶。陈野趴在旁边的小桌上,用彩笔在布料上画老槐树的枝丫、石桌上的茶杯,还有红薯地里的小牌子。安诺则坐在夏棠娘身边,小心翼翼地把晒干的槐叶塞进布偶里,再用针线把口子缝好,虽然针脚有些歪歪扭扭,却格外认真。
顾盼每天除了帮忙缝布偶,还要整理订单,跟客户沟通细节。有天下午,民宿的老板娘打来电话,说想在布偶里塞一些民宿周边的枫叶,让住客既能感受到巷里的温暖,也能记住旅途的风景。顾盼立刻答应下来,还跟老板娘约定,等布偶做好了,亲自送过去,顺便看看民宿的环境,以便后续设计更贴合的手作。
这天傍晚,大家正忙着赶工,刘爷爷拄着拐杖过来了,手里拿着一个布偶,是他让城里的孙女帮忙做的,上面绣着一朵小小的槐花。“我也想为咱们巷里的手作出份力,”刘爷爷笑着说,“这布偶虽然简单,但也是我的心意,要是客户不嫌弃,就一起送过去。”顾盼接过布偶,心里满是感动:“刘爷爷,您这布偶做得真好,客户肯定会喜欢的,这可是巷里独一份的心意。”
安诺看到刘爷爷的布偶,也跟着说:“刘爷爷,我教您塞槐叶吧,这样布偶就有香味了。”说着,她跑去屋里拿了些晒干的槐叶,手把手地教刘爷爷怎么把槐叶塞进布偶里。刘爷爷学得很认真,虽然动作有些慢,却一点也不着急,阳光透过槐树叶落在他和安诺身上,画面格外温馨。
几天后,五十个布偶终于赶制完成。每个布偶都不一样,有的抱着小小的槐树苗,有的手里拿着红薯叶牌子,还有的身上绣着巷里的红灯笼。陈野还在每个布偶的衣角画了一个小小的“巷”字,代表它们来自巷里。
顾盼和夏棠娘带着布偶去城里见绘本老师。绘本老师看到布偶,眼睛一亮:“太可爱了!每个布偶都有故事,这正是我想要的。”她翻看着布偶,指着一个抱着红薯苗的布偶说:“这个布偶可以放在绘本里‘种红薯’的那一页,孩子们肯定会喜欢的。”
离开绘本老师的工作室,顾盼和夏棠娘又去了民宿。老板娘看到布偶里的枫叶和槐叶,惊喜地说:“太贴心了!住客拿到这样的布偶,肯定会记住这次旅行。”她还带着顾盼和夏棠娘参观了民宿,每个房间都布置得很温馨,窗台上还摆着小小的绿植。“以后咱们可以长期合作,”老板娘说,“我想每个季度都换一批手作,比如春天的槐芽布偶,夏天的荷花挂件,秋天的枫叶香囊,冬天的梅花摆件。”
顾盼和夏棠娘听了,都很高兴。夏棠娘说:“没问题!咱们巷里的手作,四季都有不一样的花样,保证让住客每次来都有新惊喜。”
从城里回来的路上,夏棠娘看着车窗外的风景,笑着对顾盼说:“真没想到,咱们巷里的手作能走到这么多地方,还能让这么多人喜欢。”顾盼点点头:“因为咱们的手作里藏着巷里的温度,藏着大家的心意。以后,咱们还要把巷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更多人知道,幸福其实很简单,就像老槐树下的一顿饭,就像亲手缝的一个布偶。”
回到巷里时,天已经黑了。巷口的路灯亮着,安诺和陈野正站在路灯下等他们。“顾盼姐姐,夏棠娘,你们回来啦!”安诺跑过来,拉着顾盼的手,“布偶送出去了吗?客户喜欢吗?”陈野也跟着问:“绘本老师有没有说我的画好看呀?”
顾盼和夏棠娘把城里的情况跟他们说了,安诺和陈野听了,都开心得跳了起来。安诺说:“太好了!以后我的小布偶就能住在民宿里,跟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做朋友啦。”陈野也笑着说:“我还要画更多巷里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咱们巷里有多好。”
这时,张大爷也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刚挖的红薯:“咱们的红薯苗长得可好了,我今天去地里看,叶子都快把土盖住了。等秋天,咱们就能收好多红薯,到时候做红薯干、烤红薯,还能给客户做红薯形状的布偶。”
众人围着路灯,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笑声在巷里回荡。顾盼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巷里的幸福还在继续,就像老槐树上的新芽,不断生长;就像地里的红薯苗,慢慢扎根。而这份幸福,会随着巷里的手作,传到更远的地方,也会永远留在每个人的心里。
夜色渐深,巷里的红灯笼亮了起来,映着老槐树的影子,也映着每个人脸上的笑容。安诺靠在夏棠娘怀里,手里攥着一个小小的布偶,里面塞着槐叶和桂花叶,那是她最喜欢的味道,也是巷里的味道。陈野坐在石凳上,手里拿着笔记本,正在画明天要送给红薯苗的新牌子。顾盼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切,嘴角忍不住上扬。
喜欢你的幸福物语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你的幸福物语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