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城守将,安北都督刘方(与叛将刘擎同族,但并非一人)亲自在都督府门前迎接,态度看似恭敬,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倨傲与审视。他身后跟着一众边军将领,大多肤色黝黑,面带风霜,眼神锐利或浑浊,共同点是都对张枫这位年轻得过分、名声在外的“钦差”投来了毫不掩饰的打量目光,其中怀疑与轻视居多。
为首的是一位身材格外魁梧、满脸横肉、眼露凶光的壮汉,乃是刘方的副将,名叫刘莽,据说勇力过人,是军中有名的刺头,也是刘方的得力打手兼族弟。
“末将刘方,率朔风城众将,恭迎钦差张大人!”刘方抱拳行礼,声音洪亮。
“刘都督不必多礼,诸位将军辛苦。”张枫下马,神色平静,目光扫过众将,在刘莽身上略微停顿了一瞬。对方那挑衅般的眼神,毫不避讳。
寒暄几句,刘方便引张枫入府,言称已备下接风宴席。
宴会设在都督府的正厅,谈不上奢华,但酒肉管够,充满了边塞的粗犷气息。众将按官职落座,张枫自然坐在主位,刘方在下首相陪。
酒过三巡,气氛看似热络,但暗流涌动。将领们大多在吹嘘自己的战功,或是抱怨粮饷不足、蛮族凶悍,言语间对张枫这位“京城来的贵人”并无多少真正的敬意。
刘莽更是频频向张枫敬酒,言语粗豪,看似热情,实则带着试探:“张大人年纪轻轻,就深得圣心,出任钦差,真是让我等老粗佩服!来,末将敬您一杯!听说大人在京城诗才无双,不知到了这刀枪说话的北疆,可还习惯?”
这话夹枪带棒,暗讽张枫只是会吟诗作赋的文人,不懂军伍之事。
张枫端起酒杯,淡然一笑:“刘将军客气。诗文本是闲暇消遣,守土卫民方是男儿本色。北疆风光虽与京城不同,但既然来了,自然要入乡随俗。”
他不卑不亢,将话挡了回去。
刘莽碰了个软钉子,嘿嘿一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眼中却闪过一丝不爽。
这时,刘方看似随意地放下酒杯,笑道:“张大人,北疆苦寒,不比京城繁华,平日里将士们也没什么消遣,无非是操练比武,打磨筋骨。今日大人初到,不如让儿郎们演练一番,也算是为大人接风助兴,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来了。张枫心中冷笑,知道这才是今晚的重头戏。所谓的接风宴,实则是一场鸿门宴,目的就是要给他这个“娃娃钦差”一个下马威。
“哦?军中比武?甚好。”张枫面色不变,甚至还带着一丝饶有兴味的神色,“本官也正想看看,我朔风城儿郎的勇武。”
刘方见张枫答应得如此痛快,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对刘莽使了个眼色。
刘莽会意,猛地站起身,对着厅外吼道:“儿郎们!钦差大人要检阅尔等武艺!都把吃奶的劲儿给我使出来,让京城来的大人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边军好汉!”
“吼!”
厅外校场上,早已准备好的数十名精壮军士齐声呐喊,声震屋瓦。这些显然是刘莽精心挑选出来的悍卒,个个膀大腰圆,眼神凶悍,裸露的胳膊上肌肉虬结,带着伤疤。
比武很快开始。
首先是角抵(摔跤),两名军士在圈中扭打在一起,动作野蛮而有效,引得周围军士阵阵喝彩。接着是刀盾对抗,木刀木盾碰撞得砰砰作响,充满了力量感。然后是骑射演示……
平心而论,这些边军士卒的个人勇武确实不容小觑,长期与蛮族作战,使得他们的招式更加直接、狠辣,充满了实战气息。
刘莽和一众边将看得眉飞色舞,不时大声叫好,目光却时不时瞟向张枫,想从他脸上看到震惊或者不适的神色。
然而,张枫始终面色平静,偶尔端起茶杯抿一口,仿佛在看一场与己无关的表演。他带来的赵铁柱、周大牛等亲卫,则肃立在他身后,眼神锐利地扫视着场中的比试,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无惊叹,也无轻视。
这种反应,让刘莽等人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十分难受。
终于,几轮比试过后,刘莽按捺不住,再次起身,对着张枫拱手,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挑衅:
“张大人!儿郎们演练得如何?可还入得了您的法眼?”他不等张枫回答,又故作豪爽地笑道,“光是儿郎们演练也没意思。久闻张大人身边的亲卫皆是百里挑一的精锐,在京营大比中更是大放异彩!不如…让我们朔风城的儿郎,和大人您的亲卫,切磋切磋?也好让我们这些边地老粗,开开眼界,学学京城的新鲜战法!”
这话一出,全场目光瞬间聚焦在张枫和他身后的亲卫身上。
边将们脸上露出看好戏的神情,他们不信这些看起来虽然精悍、但人数不多的“京城兵”,能比得过他们这些天天刀头舔血的边军老卒。刘方也捻着胡须,默许了刘莽的提议。
所有人都等着看张枫如何应对。是怯战推脱,坐实“纸上谈兵”的名声?还是硬着头皮应战,然后被边军悍卒狠狠教训一顿?
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
这已不是助兴,而是赤裸裸的挑战,是边军集团给这位新来钦差的“下马威”!
喜欢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穿越国公爷,我在古代杀疯了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