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可惜,九月初乡试放榜出结果,王文昌乡试没中。
临安县只中了一名举人,倒数第二名,差一点就落榜,不过好歹也中了。
县学敲锣打鼓,整条街上都热热闹闹的,王远他们三人去凑热闹。
举人老爷年过半百,胸前带着一朵大红花,脸上的褶子笑出来一朵花,周围人议论纷纷,齐齐祝贺,眼睛里面羡慕嫉妒恨,都恨不得带花的那个人就是自己。
王远提着鸡蛋去看他的王文昌的时候,他整个人瘦了半圈,脸色苍白憔悴,躺在床上看书。
看见王远来了,温和一笑:“我现在也招待不了你了,随便坐吧。”
看来乡试那几天,实在是折磨人,加上赶路辛苦,身子更是吃不消。
王远下定决心,自己定要好好地锻炼身体,健康第一,其他都是小事,身体好这一样熬也能熬走大部分人。
九十月份,秋收农忙完,各家各户家里面都有点闲钱,还有闲工夫,这段时间,天天都有媒婆上门开始给大丫二丫她们两个人说亲。
三丫年龄还小,还不到说亲的时候。
王远休沐放假回家,听张氏说这件事的时候,张氏坐在房间里面,给王远缝补袖子上的划痕,停下动作,眼神慈爱的看着王远,幻想未来的儿媳妇会是什么样子,笑着说道:“不知道远哥儿会找什么样的媳妇,定是那温柔的官家大小姐。”
他自己却不抱有希望,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童生,以后也不过是一个秀才,哪家的官家小姐会嫁给自己,他已经打算好,向王文昌学习,什么时候中了举人什么时候再定亲。
将心里面的想法,细细的说给母亲张氏说,“娘,先成家再立业,我现在还不着急,等我考了举人之后再说这些事情,到时候肯定给您娶个漂亮大方的儿媳妇。”
“好好好,就听远哥儿你的,年龄怪小,想的还怪远的。”张氏捂着嘴笑话王远。
儿子大了,还有本事,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她作为王远的母亲,可不能拖后腿。
王远理直气壮地抬头,这都是跟着王文昌学的,到时候爷爷和爹问他,他也这样说,对,跟着王文昌学坏的。
仔细一想,嗯,这是个好主意,是王文昌先开的这个头,不赖在他身上。
算一算时间,大丫比他大一岁,已经13岁,确实到了该说亲的年龄。
只是要不要在等一年试试,等他明年考中秀才之后,说不定到时候上门来提亲的人比现在的质量更高。
将这件事情私底下偷偷说给王大山听,听完之后,他陷入沉思,一直点头,远哥儿说的也有道理。
偷偷地让自家老婆子给老大老三媳妇提上一嘴,就说是他的想法。不要说是远哥儿的想法,。
没几天,家里面上门的媒婆就没有了。
王远在学堂过得如鱼得水,在每日大量写策论的训练下,速度越来越快,但是质量和文笔提升也很快。
五篇策论中,三篇都能得到秦秀才的夸赞,每次张定信和高辞憾两人总是羡慕不已,毕竟他俩的策论每每都是被批评的一方,五篇中有一篇被夸赞就是好的了。
只是到了点评诗赋的时候,就轮到王远该批了,经常是“狗屁不通,匠气十足。”的批语
其实王远做的诗赋也没有那么差,只是比起来灵气十足的策论,诗赋就显得有点不够看了。
秦秀才盯着王远的脑袋看,双眼冒着火,恨不得想打开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构造,怎么两者的差别这么大。
王远打了个冷颤,先生的目光好像有点危险。
“王远,拿出你写策论的本事,哪怕拿出来一点也行啊,这些诗完全就是没有感情的技巧。”
“哎,这一篇也是。”
张定信和高辞憾在旁边偷偷地嘲笑,王远听见,趁着秦秀才不注意回头瞪了他们一眼。
秦秀才看了好几篇,哼了一声,拿出其中的一张纸,勉强点头,嘴角终于露出一抹笑意:“这一首还行,不错,有诗意还有哲理。”
随后又板正脸色,面带威严,语气冷淡:“王远,还是得多练,下一个,张定信,到你了。”
张定信颤颤巍巍将自己写的策论递上去,果不其然,也是得到一顿批评。
等到批改完三人的作业。
三人均是哭丧着脸走出书房,互相看眼对方,同病相怜,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王远总结道:“走吧,回去接着练。”
秦秀才等三人走之后,习惯性的摸摸自己头顶的头发,寥剩无几。
叹口气,愁呀愁,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秃顶了。
王远三人走在路上,看见吕季恩,打了一声招呼,对方也只是打声招呼。
不知道什么时候,彼此之间见面也说话了,只是打招呼的程度。
在前院的膳堂吃完晚饭,三人准备回到学堂,再学习一段时间。
门房急冲冲的跑过来,突然喊住张定信:“张公子,冯府的冯少爷给您的信。”
张定信接过来,有点摸不着头脑,他什么时候和冯帆关系这么好了?
“竟然是冯帆给写的信件,简直可以说是惊悚,他竟然会给你写信,走,回去看看给你写的什么?”高辞憾好奇的摸摸信,兴致冲冲的拉走张定信,准备回到教室再看。
教室里面没有人。
王远也很是好奇,只是这是两个人的私密信件。
拉住高辞憾的胳膊,将他拉到一边说:“这是冯帆写给定信兄的,万一有什么......”
“对对对,我们不应该看,定信兄你看了之后给我们讲讲就行。”高辞憾恍然大悟,不好意思的挠挠脑袋,退到后面和王远坐在一起。
张定信在前面坐着晃晃信,表示同意。
看了三分钟的时间左右。
他脸上的表情难耐,嘴角不自然的抽动,这冯帆可真是,他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不就是欺负王远吗?
将信递给后面两个人,一脸无语的说道:“你们两个看看吧,他写了一封挑战信,看完之后别生气,我们一步步学我们的就行,不用管他们两个。”
高辞憾好奇的接过,两人快速地看完。
通篇总结下来就是,冯帆我和周沐一起在明清书院学习,我们勤奋刻苦,日夜不停的努力学习,就连学院里面的老师都说他们两个人的才学知识进步不小,已经有争夺院案首的资格。
我们已经商量好要在明年的院试决定要和王远一决高下,报之前的县试府试雪耻之仇。
特此将这件事情告诉王远一声。
因为不知道王远住的地方,只能寄到私塾,所以让张定信代为转交给王远,还给了厚重的一两银钱答谢。
喜欢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