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五点三十。
王远按照自己的习惯起床,先围着村子跑上一圈,呼吸清晨凉爽的空气,属于热身活动,再打一套拳法,锻炼自己的身体。
这一套下来,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六点半,开始吃饭,饭桌上都是女人小孩。
王大山他们几个,早早地去县城摆摊卖凉拌粉皮,卷粉皮。
卷粉皮还是大伯母无意间发现的吃法,做饭的时候突发奇想,有卷饼可以吃,为什么不能有卷凉皮。
劳动人民的想象力无穷无尽。
几次试验下来,里面卷上黄瓜土豆丝胡萝卜,放上葱姜蒜酱油辣椒,不仅好看还好吃,获得了家里人的一致好评。
大伯母是家里面做饭最好吃的人,逢年过节的时候都是她掌厨,奶奶顾氏也默认将厨房的事情交给她,那几天的事情,大伯母感受到了珍贵的大权在握的美妙,失去之后,怅然若失。
王远吃饭的时候对桌上的人报备:“我今天要去趟县城,将我抄的书籍交给书铺。”
大伯母立刻说道:“哎呀呀,我忘记将这几天刚给安哥儿做的鞋让大志给他捎着,刚好远哥儿去一趟县城,给你大哥捎着吧。”
火急火燎的从房间里面拿出做好的两双鞋,针线紧紧密密,够王安穿上半年,在酒楼做小二跑上跑下的,鞋底总是磨烂穿坏,因此这半年的鞋做的总是非常厚实。
“好的,大伯母。”
吃完饭,等到收拾好,将抄的书籍装进书包里面,仔细放好,不能有一丝褶皱。
三丫偷偷将王远拉到房间里面,悄悄地说:“二哥,我想吃糖,你这次去县城在帮我买点糖吧,好吗?二哥。”
王远受不住自己妹妹的撒娇大法,连连点头答应,只要是王远去一趟县城,总是会给她捎上一次糖,不知道怎么这么喜欢吃糖,小时候喜欢吃,大了还是喜欢吃糖,幸好他不常去县城,半年才去一次,要不然他自己的荷包还真受不住。
张氏仔仔细细的嘱托王远,一定要小心,不要和人争斗,看见危险的事情要远离,不要假装自己很厉害上前帮别人,遇到危险的时候一定要去王大山他们,人多才更加安全,将所有担忧的话说出口。
王远搂住母亲,“放心吧,娘,你说的我都记在心里面,更何况我还背着弓箭,会武功,娘,您就放心吧。”
身后背着弓箭,胸前挂着装有书本的书包,左手提着给王安的布鞋,右手一一挥手告别在门口等候的家人。
王远感觉自己心中慰藉,这就是家人,无论去多远的地方总是会在后面担忧。
搭上去往县城的牛车,三文钱一次,又想起以前他们去县城步行走路,一走就走就接近三个小时,走的双脚后跟磨皮,双腿发酸。
现在有点钱,就不想着走路了。
牛车很快,路上时不时坐下一个人,很快就坐满了人,拥挤异常,王远紧紧搂住自己的书包,这可是重要的东西,不能丢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县城到了。
王远交了三文钱,跨步走向临安县。
这几年风调雨顺,庄稼农田年年大丰收,税收比前朝少,百姓有了闲钱,临安县的人口逐渐增长,县中商铺繁华,不同于往日。
王远从城门一直走到城中墨香书铺。
门口就已经闻到墨香的气味,来来往往全都是穿着长衫的书生,偶有几个打着补丁的书生,手中抱着一刀子纸,同王远一样,都靠着抄书赚钱勉强贴补家用。
铺中三层书架,全部摆放的都是科举书籍,一层书架上是各种不同成分的纸张,砚台,毛笔。
书架附近围着七八个人,全都是蹭书看书的人。
书铺掌柜站在柜台后面,头戴纶巾,穿着青色长衫,手边放着账本,手上打着算盘,嘴里念念有词。
王远将抄的大学,中庸拿出来,放在台面,等着李掌柜将手上的算盘打完。
“李掌柜,我来送书了,这是手抄的两本书。”
李掌柜刚一停下,王远立马说道。
李掌柜拿过来,仔细翻看,心里面点头,字迹工整,正宗的馆阁体,大小一致,没有墨水侵染的痕迹,无一漏字错字,属于上等。
“上等,算你500文。”
王远没有疑虑,这500文钱已经算是最高的市场价,他从张定信那里得知,张定信抄的书,一本才合计200文钱,王远这个价钱已经算是天花板。
不枉费他勤学苦练馆阁体,这个朝代一律使用馆阁体作为考试的字迹,为了科举做最好的准备。
在同龄人当中,他属于馆阁体写的最好的那一批人,就连王文昌写的馆阁体都比不过他。
“好的,李掌柜。”
王远拿出来30文钱,将剩余的钱塞进衣服最里面的内层,辛辛苦苦获得的钱财,可不能被人偷走。
装好钱之后,王远也同那几个书生一样,从书架上面抽取一本本朝最近发生的事情汇集,这里面记载了朝堂上面发生的重大事情,还有下发至各个府的民生举措。
三个月发行一次,这次看的是一月到三月发生的事情。
类似于前世的新闻联播,只不过是季节性的,不是每天。
他怀疑这是穿越者前辈搞出来的事情,背后之人是皇帝,这上面写的事情不是一般人能独立发行的。
沉下心来,不再想其他的事情,细细的看来。
一个小时之后,王远放下手中的书籍,放到书架里面。
抬眼一看,周围的人已经换了一波,又从外面来了四个穿着丝绸布料的富家子弟,站在王远对面的位置。
王远看完自己想看的东西,抬脚离开。
“听说我们临安县的祝县令要走了。”
“祝县令已经在临安县呆了快六年的时间,我还以为他又要待上三年。”
王远听见这话,收回自己的脚步,若无其事的拿起另一本书籍看着,听着对面透露出来的消息。
这都是王远接触不到的信息。
“最近几年风调雨顺,庄稼收成极好,祝县令在我们这里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是时候调走了,就是不知道来的新县令是何人?”
“我爹现在正四处打听,想着趁早打点好,能少很多事情。”
“我爹也是。”
四人说完这个话题,又聊起来了私塾的事情,刚好是张定信所在的私塾,都是闲杂事情,没有重要的信息。
王远又多呆了一会,听到没有什么新鲜的消息,才离开,回头看了一眼四人,年龄看着都是十岁左右,到时候县试,都是敌人对手。
喜欢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三岁觉醒学习系统,读书科举做官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