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家宴与远望
王超回到家中时,夕阳的余晖刚好将小院染成一片温暖的橘色。令他有些意外的是,父亲王建国今天竟然比他回来得还早,正坐在院里的马扎上,就着最后的天光,慢悠悠地擦拭着他那辆心爱的自行车,神情是少见的平和。
听到脚步声,王建国抬起头,目光落在王超身上,停留了几秒,然后不易察觉地点了点头,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王超耳中:回来了?今天……干得不错。
这简短的几个字,让王超脚步一顿,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父亲性格内敛,情感从不外露,更鲜少直接夸奖子女。这句干得不错,分量极重,无疑是指今天县委陈书记视察带来的巨大荣耀。王超知道,父亲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一直关注着他的动向,这份沉默的认可,比任何华丽的赞誉都更让他感到踏实和满足。
嗯,爸,我回来了。王超应了一声,脸上也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笑容。
这时,厨房里传来更加浓郁的香气和锅铲碰撞的声响。母亲李秀兰和姐姐王红正在里面忙碌着。王超走进厨房,只见灶台上摆着好几样硬菜:一大海碗红烧腊猪脚,色泽红亮,汤汁浓郁,显然是用了之前他带回来的腊猪脚;那条肥美的海鳗正用豆豉和蒜头焖着,散发出诱人的咸香——这正是他昨晚秒杀到的海鳗,母亲李秀兰手艺好,做得格外诱人; 旁边是一大盘香葱炒鸡蛋,色泽的鸡蛋,散发着我有的香气;还有两盘翠绿欲滴的时令蔬菜。
妈,姐,今天怎么做这么多好菜?王超有些惊讶。
李秀兰转过头,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和自豪:我儿子今天可是在县里领导面前露了大脸了!街坊们都传遍了!咱们家不得好好庆祝庆祝?她手里翻炒着青菜,动作格外利落,这海鳗正好,给你补补!腊猪脚是你之前拿回来的,一直没舍得吃完。今天高兴,都做了!
王红也笑着附和:是啊,小弟,你现在可是咱们家的骄傲了。妈一听说陈书记都表扬你了,高兴得不得了,非要张罗这一大桌子。
看着母亲和姐姐忙碌而喜悦的身影,听着她们话语中毫不掩饰的骄傲,王超心里暖融融的。这种来自至亲的、最朴素的认可与关爱,是他奋斗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晚饭时分,一家人围坐在堂屋的方桌旁。桌上菜肴丰盛,香气扑鼻。弟弟王刚和妹妹王玥早已按捺不住,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油光闪闪的红烧猪脚和鲜香扑鼻的焖海鳗,手里的筷子跃跃欲试。
开饭!王建国发了话。
话音刚落,王刚的筷子就如闪电般夹向一块最大的猪脚,嘴里塞得鼓鼓囊囊,含糊地发出满足的赞叹。王玥则乖巧些,但速度也不慢,小心地剔着海鳗的刺,小脸上全是专注和满足,显然全部心神都沉浸在了美食之中。
看着弟妹狼吞虎咽的样子,王超不由得好笑。这时,母亲李秀兰给他夹了一筷子海鳗肉,关切地问:超儿,快跟妈说说,今天陈书记来,到底是个啥情况?领导都问了你些啥?你怎么答的?
姐姐王红也放下筷子,好奇地看着王超:是啊,小弟,我们都只听街坊说领导表扬你了,具体怎么回事?快讲讲。
王超见母亲和姐姐都这么感兴趣,便放下筷子,简单地叙述起来。他没有夸大其词,只是平实地描述了陈书记视察加工组的过程,提到了领导对切割台和晾晒架的关注,以及对他和老师傅们自力更生、技术革新精神的肯定。他刻意略过了领导私下拍他肩膀等细节,只强调了这是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
哎呦,听听!陈书记都夸咱们超儿脑子活,肯干!李秀兰听得眉开眼笑,比自己受了表扬还高兴。
王红也点头:小弟现在确实不一样了,想事情周到,办事也稳妥。
而餐桌的另一边,王刚和王玥的事业仍在火热进行中,偶尔抬起头,腮帮子鼓鼓地附和一句二哥厉害,便又埋头苦干起来。
连一向沉稳的王建国,虽然没插话,但也默默听着,多夹了几筷子菜,就着难得的好菜和这好消息,默默地多吃了半碗饭。
饭桌上气氛温馨而热烈,充满了欢声笑语。王超看着家人满足的笑脸,听着母亲和姐姐的夸赞,感觉一天的疲惫和紧绷的神经都松弛了下来。这种平淡真实的家常幸福,比任何领导的赞扬都更让他感到充实和安宁。他所做的一切,不就是为了守护和提升这份幸福吗?
晚饭后,王超帮着收拾了碗筷,又和家人聊了会儿天,这才回到自己那间小小的东厢房。
夜阑人静,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一片清辉。王超躺在床上,却并无多少睡意。白天的荣耀与喧嚣已然过去,此刻的他,内心逐渐归于平静。他沟通了脑海中的系统,准备进行例行的每日秒杀。
光屏浮现,今日的三样商品映入眼帘:
【今日秒杀商品1:优质东北大豆,1000斤。】
【今日秒杀商品2:《赤脚医生手册》(普及版),1套。】
【今日秒杀商品3:工业润滑油(通用型),20桶(每桶10升)。】
王超目光扫过,心中迅速盘算。一千斤大豆!这数量惊人,大豆用途广泛,可以榨油、做豆腐、发豆芽,甚至是重要的副食品原料,在这个年代绝对是紧俏物资。不过如何安全地消化掉是个问题,或许可以借助即将扩大的加工组渠道,或者通过老陈慢慢出手。
《赤脚医生手册》!这可是个好东西!在缺医少药的农村和基层,这样一套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医疗手册,价值无可估量。它不同于之前的技术书籍,涉及的是人命关天的医疗卫生领域,必须更加谨慎地处理。或许可以找机会,以偶然所得的名义,赠送给街道卫生所或者值得信赖的乡村医生?
二十桶工业润滑油,这是实实在在的工业物资,无论是加工组自身设备的维护,还是通过老陈的渠道变现,都很有用。
没有过多犹豫,他支付了微不足道的金额,将三样商品收入系统空间。看着空间里再次增加的物资储备,王超的心更加安定。
他躺在床上,望着屋顶的椽子,思绪却飘向了更远的地方。县委的肯定和名声的提升,是机遇也是压力。这意味着他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要更加谨慎,不能行差踏错。群众外包模式的成功,打开了一扇窗,让他看到了在现有体制下,利用民间力量发展集体经济的巨大潜力。
大豆的到来,似乎又预示着新的可能。加工组目前只做米粉,产品单一。如果能利用这批大豆,开发出豆腐、豆干之类的产品,不仅能丰富加工组的产出,增加收入,也能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生活需求。但这需要技术,也需要合适的时机和理由引入。
而那套《赤脚医生手册》,则指向了另一个重要的领域——基层医疗。如果能将里面的知识,以合适的方式传播出去,惠及更多的普通百姓,其社会意义或许比他搞生产创造的价值更大。
路要一步一步走。王超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翻涌的诸多想法。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巩固好加工组的成果,确保新订单的顺利完成,将群众外包的模式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化。在此基础上,再寻找合适的契机,将新的物资和知识,稳妥地融入进去。
名声既已远扬,他便要借着这股风,更稳、更好地走下去,不仅要让自家的小日子红火,也要让这星星之火,真正具备燎原之力,为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贡献一份属于他王超的、独特的光和热。
第六十二章完。
喜欢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回到饥荒年代,我的随身商城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