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明朝万历年间,有两个西域高僧,不畏艰险、跋山涉水来到中原。但见他们:深目高鼻卷须发,袈裟飘飘似云霞,开口如同鹦鹉叫,走路好似风吹沙。
老百姓围着瞧新鲜,活像见了活菩萨!您猜怎么着?这二位还不是一个道儿上的——一个要往五台山拜文殊,一个要上泰山朝玉皇。
当地驿丞好心安排食宿,三杯热茶下肚,这两位可就打开了话匣子——
先说那火焰山!好家伙,那可是真真儿存在的险地!
老和尚比划着说道:那山呐,一层叠一层,连绵不绝,远看活像蒸笼冒热气,近看好似铁匠铺里烧红的烙铁!为啥叫火焰山?你道是怎的?但凡晴天白日,山石碰着就冒火,鞋底厚些都能烤糊喽!
老和尚捻动着佛珠,接着说道:所以我们过山必有讲究:须等滂沱大雨浇透山岩,趁着湿气未散,踮着脚尖儿疾行。心里默诵经文,眼睛紧盯路面,要是哪个不小心跺重了脚——哎呦喂!的一声就蹿起三尺火苗,转眼便化成灰烬!
这还不算最奇的,过了火焰山,又遇流沙河——河里竟矗立着水晶山,通体透亮似琉璃,日照金光闪,月映银波寒。峭壁直插九重天,站在山脚下抬头看,帽子掉了都望不见顶!
最奇的是山口险隘处,竟有两条白玉神龙把守——龙身皎洁如冰雪,鳞甲分明似水晶,双角交错封住去路。
要想过关?得先整衣正冠,给龙老爷磕头作揖,行三拜九叩大礼。心若诚,龙嘴缓缓分开;心若不诚——对不起,龙口紧闭,任你磕破头也是枉然!
这一路,足足走了整整十八年!当初从西域出发十二人,有的陷在流沙里,有的病倒在途中,到中原就只剩下这老哥俩。
说着,老和尚抹泪叹道:阿弥陀佛,能见到东土圣山,死也值了!
说到此处,您道这些僧人千辛万苦所为何来?
原来西域盛传,说中国有四大名山——泰山、华山、五台、落伽,传说咱这里遍地黄金铺路,观音文殊显圣,更神奇的是,说若能到此圣地,便可立地成佛、长生不老、逍遥快活!
列位您听听!这岂不正似那唐僧西天取经的翻版?只不过方向掉了个儿——咱们觉得西天是极乐世界,人家觉得咱们这儿是神仙福地。
若是有朝一日,西行取经的唐长老与东来求佛的西域僧,半路相遇互通见闻,怕是要相对拊掌大笑:原来彼此都白跑这一趟!
细细想来,世人多是如此:总觉得远方必有妙处,却不知最美的风景就在当下。若是终日羡慕他乡月,倒不如静心欣赏窗前灯!
最后说个俏皮话:假如真有个东西交流司,让这两路僧侣中途会盟,各自展示家乡特产——中原来的带去瓷器丝绸,西域僧献上葡萄美酒,席地而坐畅谈见闻,岂不胜过冒死闯那火焰山?
只可惜啊,世人多半要亲身经历才肯信这个理儿!这正是:
万里奔波十八春,方知仙境在人心。
若得慧眼识当下,何处青山不修真!
喜欢聊斋志异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聊斋志异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