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常笙的疑问,师妃暄低下了头。
他们确实没交手。
她自知绝不是常笙的对手,再加上内心迷茫,所以在常笙拔出剑的那一刻,她就直接放弃了抵抗。
常笙见状也不多话,只默默的喝酒。
他放过师妃暄,倒不是因为见色起意,而是他突然想起来一件事。
慈航静斋的创始人地尼和魔门第一代邪帝谢眺曾经是恋人。
而《慈航剑典》是地尼在观看了谢眺携带的《魔道随想录》——也就是谢眺的《道心种魔》修行笔记和收集的上古武学见闻之后,受其影响才创造出来的。
而慈航剑典自出世以来,从没有人完整的将其修成过。
这很难说不是受了道心种魔的影响。
毕竟修成正统道心种魔的人,就只有向雨田一个,这还是借助了邪帝舍利这个外物的缘故。
常笙留下了师妃暄的原因就在于此。
身为慈航静斋近乎钦定的下一任门主,师妃暄一定看过慈航剑典的全本。
慈航剑典作为天下四大奇书之一,拿到就是赚到。
要是它真和道心种魔有大关联,那常笙就赚翻了。
···
常笙并没有急着对师妃暄动手。
道心种魔是一门很奇特的武学,即便是以他几世累计的底蕴,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并拆解开来,融入自己的体系当中。
这和照猫画虎的修行不是一回事。
所以他根本不急着从师妃暄那里问出慈航剑典,免得因两本书不同的理念而扰乱了自己的思路——
要是理念相同,邪极宗和慈航静斋就该是一家了。
常笙现在也不缺时间。
在李氏彻底将这天下安定下来之前,他必须保持自己的战力,以应对突发情况,没法做更新功法这种会影响自己战力的事。
他完全可以先将道心种魔研究透了,再考虑慈航剑典。
反正师妃暄也跑不掉。
而且她也没想着跑,反而主动跟在了常笙身边。
不过常笙身边不养闲人。
在去洛阳静念禅院将传国玉玺取走之后,常笙便将答应了空的帮助静念禅院顺利封山一事,交给了师妃暄。
反正他们同属佛门,流程这一块师妃暄也都清楚。
而常笙自己则是趁着这段时间,把玩起了传国玉玺。
不得不说,这玩意儿确实诱人。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八个字光是看着都让人热血沸腾,有种想让人黄袍加身的冲动。
当然了,这里说的黄袍不是外卖服。
人嘛,总是爱幻想的。
只是常笙也没想到,当自己真的将玉玺拿到手上的时候,脑海中居然还会出现年少时幻想的画面。
“可惜···”
终究只是年少时的幻想。
常笙笑了笑,扯了块布将手上的玉玺包裹起来放好,就像放好一个年少时渴望,却在工作后才买到的玩具。
···
等到师妃暄处理完静念禅院的事情回来后,常笙这才踏上回长安的归途。
一路相当顺遂,常笙都没花多大力气,就将玉玺带给了李渊。
之后,常笙就领了个灵台(司天监权力不大时的称呼)的差事,专心在长安摸鱼。
大宗师嘛,重要的是威慑,而不是拿出去用。
常笙低调了起来,可李渊却没有。
出于之前打出的‘匡扶隋室’名号的无奈,李渊先是捧了杨侑做皇帝,自封丞相。
接着,他就开始了招兵买马,训练精锐。
凭借着到手的杨素宝藏和魔门帮李氏搞来的各种物资,李渊很快就组建起了一支大军。
然后,李渊就开始了平定天下的征程。
他先是任李建成为元帅、李靖为副元帅,领军征讨王世充等割据军阀和叛军。
接着,他又派出李世民去安抚招降梁师都、李轨等守卫边陲,掌控边军的将领。
李建成这边很是顺利。
常笙这个大宗师的明确站队,打破了李氏和其他势力在高端武力上的平衡,让很多人都没了争霸天下的心思——
谁也不想被常笙盯上。
大宗师确实没法正面硬抗军队,可人家要走,也没人留得住啊。
同样是大宗师,高句丽的大宗师傅采林都能不要面子去搞刺杀,谁敢保证常笙不会有样学样。
连彼时掌控天下的杨广都扛不住大宗师的招呼,他们这些割据一地自立的小军阀又怎么扛得住。
再加上李靖这家伙也确实能打,趁着这些势力士气低落,各种攻城拔寨。
很多只想稍作抵抗,好和李建成谈条件的势力往往还没来得及写信,城池就已经破了。
这让李建成又是高兴又是苦恼。
高兴的是李靖确实是个人才,有了此人,他就再也不用担心李世民在军中的影响力了。
苦恼的是,李靖打得太快,让他这个统领后方的人忙都忙不过来。
前线的物资供给需要他统筹,新打下的城池需要他安抚民众,安排人管理治安,还有沿途匪盗的治理等等。
一桩桩,一件件,哪怕有幕僚的协助,都让李建成差点累成狗。
李建成高兴,李世民就难受了。
边军,特别是乱世的边军,那叫一个凶横。
在常笙这个大宗师的威胁下,这些人虽然已经放弃了逐鹿中原的想法,但他们始终是边军。
这就意味着,只要他们不乱动,那不管中原打成什么样子,他们都稳坐钓鱼台。
在李渊统一中原前,需要他们帮忙守住边境,不让外族插手进中原的争斗。
在李渊统一中原后,也不能卸磨杀驴,而是要用高官厚禄来将他们请回长安。
在彻底掌控边军前,李渊不会杀他们。
因为要留他们做表率,给下面的将领希望,以求军队掌控权的平稳过渡。
在彻底掌控边军后,他们就没威胁了,只要不作死,李渊也不会冒着坏自己名声的风险杀他们。
正因为有恃无恐,所以这些人在面对李世民的时候,那叫一个不给面子。
各种条件报得特别高不说,还质疑他不是唐国公世子,说得话能不能代表李渊。
李世民明知这些人是故意的,却还是气得够呛。
偏偏作为特使,他还得装作一副不在意的样子,唾面自干,和这些人讨价还价。
因为这些人质疑的是他,而不是李渊。
而他,也确实不是世子。
又一次谈判完回到帐篷后,挥退随从的李世民脸色变得极其难看,眼中燃起了名为不甘的火焰。
这也是第一次,李世民对做皇帝的渴望压过对父兄的亲情。
《诸界观心记》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磨铁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磨铁读书!
喜欢诸界观心记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诸界观心记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