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的谷粒终于在充足的日晒下变得坚硬爽朗,珍藏进各家各户的粮仓。
晚稻的秧苗也已播下,嫩绿的幼苗在专门辟出的秧田里茁壮生长,等待着移栽的日子。
农忙时节那股紧绷的弦终于稍稍松弛。
村民们有了些许闲暇,目光便不由自主地投向了村边那片已然大变样的沼泽地——如今或许该称之为荷塘了。
这一日,刘大牛和王大力干完地里的零活,结伴回家,路过荷塘边新筑的塘堰。两人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
只见塘内,清澈的水位比之前抬高了不少。水面之上,一片片圆润翠绿的荷叶已然舒展开来,高低错落,挤挤挨挨。
有的荷叶大如伞盖,挺拔出水;有的则小巧玲珑,慵懒地漂浮在水面。晨露或雨水过后,晶莹的水珠在叶心滚动,在阳光下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虽然尚未有荷花盛开,但这“荷叶田田”的景象,已然足够赏心悦目,充满了勃勃生机。
“好家伙!”刘大牛忍不住惊叹,“这才忙完一个农忙的功夫,这荷叶就长得这么好了!绿油油的一片,看着真喜人!”
王大力也啧啧称奇:“是啊!清越妹子真是神了!说种莲子,还真就长出来了!看这长势,明年这时候,说不定真能挖上莲藕了!”
喜悦之余,两人的目光又落到了脚下新筑的塘堰上。
宽阔的堰顶土壤肥沃,但因为之前忙于水稻的抢收抢种,一直无人打理,已然冒出了一些零星的杂草,显得有些荒芜。
王大力挠了挠头,有些遗憾地说:“就是这塘堰……有点可惜了。这么宽这么好的地,荒着长草太浪费了。我记得清越妹子之前好像提过一嘴,说这叫……叫啥‘基塘’?塘基上也能种东西,还能和塘里的鱼啊藕啊互相有好处?”
“对!好像是叫‘基塘养殖’!”刘大牛想了起来,“当时光顾着修堰了,也没细问这堰顶能种啥。现在闲下来了,是该琢磨琢磨了。”
这个问题并非只有他们注意到。
很快,村民们茶余饭后都在议论这片长草的塘堰该如何利用。这么好的地,浇水又方便,浪费了实在心疼。
宋清越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日傍晚,她找到刘叔和宋大川。
“叔,刘叔,咱们荷塘的塘堰空着太可惜了。我想着,能不能召集大伙儿一起商量商量,这堰顶上种点什么最合适?既能利用土地,又能和塘里的莲藕相辅相成那就最好了。”
刘叔和宋大川一听,立刻表示赞同。
“是该好好合计合计!”宋大川道,“明天我就去喊人,晚饭后老榕树下开会!”
第二天晚饭后,村口的老榕树下再次聚满了村民。
夏夜的微风拂过,带来荷塘方向隐隐的清新气息。大家摇着蒲扇,议论纷纷,都对如何利用塘堰充满了兴趣。
宋清越见人来得差不多了,便站起身,开门见山:“各位叔伯乡亲,今晚请大家来,就是想一起商量一下咱们荷塘塘堰的事儿。大家也看到了,堰顶的地空着长草,太浪费了。咱们想想,种点什么最好?”
她话音刚落,下面就有人提议:
“种菜!种点青菜萝卜,自家吃方便!”
“种红薯!红薯不挑地,产量高,顶饿!”
“种豆子!豆子好养活,还能肥地!”
大家七嘴八舌,各有各的主意。
这时,宋清越缓缓开口,引导大家的思路:“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不过,咱们修这塘堰不容易,塘里养着莲藕,将来还要放鱼苗。咱们能不能种点东西,不光是自己得利,还能对塘里的莲藕和鱼有好处?或者,种点价值更高的,能换更多钱的?”
老陈头抽着旱烟,沉吟道:“清越丫头说得在理。那种菜种豆子,就得经常施肥浇水,肥水容易流到塘里,塘水太肥了,怕是对莲藕和鱼不好。”
刘叔点点头,看向宋清越:“清越,你见识广,你觉着呢?”
宋清越其实心中早有考量,她说道:“我琢磨着,有两种东西或许很合适。一种是桑树,一种是甘蔗。”
“桑树?甘蔗?”众人有些好奇。
“对,”宋清越解释道,“桑树根系发达,能牢牢抓住堰土,防止水土流失。而且桑树叶子能养蚕,咱们岭南天气暖和,一年能养好几季蚕,蚕茧能卖钱,或者我们自己留着还能织成绸缎也能买大钱,蚕沙(蚕粪)还是上好的鱼饲料,可以直接喂给塘里的鱼!”
她顿了顿,继续道:“种甘蔗呢,甘蔗杆子高,不影响通风透光。榨出来的糖可是金贵东西,能卖好价钱。熬糖剩下的蔗渣,可以喂牛,或者沤肥,沤好的肥再用来肥桑树或者别的庄稼,一点也不浪费。”
她描绘的图景,将塘基的种植与塘内的养殖、以及家庭副业巧妙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循环。
宋大川听得眼睛发亮:“桑叶喂蚕,蚕沙喂鱼,甘蔗榨糖,蔗渣喂牛沤肥!好!这个法子好!一环扣一环,啥都不浪费!”
刘叔也捋着胡子连连点头:“桑树和甘蔗确实都是值钱的东西!比光种菜种豆子划算!”
“可是……桑树苗和甘蔗种去哪弄啊?”有人提出实际问题。
宋清越笑道:“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咱们不是很快就要组织一次采药,卖钱买小牛犊吗?
到时候,除了买牛的钱,咱们各家再凑一点,或者从卖药材的公账里出一点,顺便去县城或者大的集镇,买些甘蔗种苗和桑树苗回来!一次把事情办齐!”
这个提议合情合理,立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好!就这么办!”
“种桑树!养蚕!”
“种甘蔗!熬糖!”
“采药!买牛!买种苗!”
村民们兴奋地议论着,好似看到了塘堰上桑树成荫、甘蔗林立的景象,看到了蚕宝宝吐丝、甜糖飘香的未来。
会议在充满希望的气氛中结束。
具体的购买数量和费用分摊,还需要后续详细计算,但大方向已然确定。
麻风村的发展蓝图,在众人的集思广益下,变得愈发清晰和丰富。
那半池田田的荷叶,仿佛也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期待着与堰上的新邻居共同谱写更富足的田园诗篇。
宋清越心想,穿回古代,种田好像也没多难,这不蛮有成就感的嘛!虽然有时候干农活有点累,但也好过996劳心又劳力呀!
喜欢流放岭南?我带全村吃肉住大房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流放岭南?我带全村吃肉住大房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