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历口的冬日,群山环抱中的训练场却终日沸腾。凛冽的山风非但吹不散操场上冲天的杀声与翻腾的尘土,反而将一种近乎残酷的热浪推向每一个角落。为期三个月的整训,如同一座巨型的熔炉,将以陈宇连队为代表的、来自五湖四海、背景各异、成分复杂的官兵们尽数投入其中,进行着从躯体到意志的反复锤炼与重塑。
整训伊始,一场至关重要的整编会议暨全体干部会议便在教导第一团的团部大礼堂内召开。低矮的礼堂内将星云集,校官如林,气氛庄重得近乎凝滞。让所有与会军官都倍感意外与隐隐紧张的是,端坐于主席台正中央、亲自主持会议的,竟是那位名动天下的军统局副局长,忠义救国军教导团总团长——戴笠。陈宇作为新晋少校连长,亦位列末席,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见到这位传说中的“特工王”。只见戴笠一身笔挺的将官呢制服,身形瘦削,面容冷峻,不苟言笑,那双鹰隼般锐利的眼睛缓缓扫视全场时,仿佛能穿透一切虚饰,直抵人心最深处的隐秘。他话语不多,嗓音不高,但每一句都斩钉截铁,重若千钧,反复强调着敌后游击战的极端重要性、忠义救国军所肩负的“忠义救国”特殊使命,以及绝对服从、铁的纪律之于敌后斗争的决定性意义。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气氛肃穆到近乎压抑,陈宇心中凛然,打起十二分精神,正襟危坐,小心应对,每一根神经都紧绷着。
会议中途短暂休憩时,戴笠特意点名接见了数名表现突出的军官。陈宇因其在夹浦镇的顽强防御、尤其是带领残部深入敌后周旋并成功归建的独特作战经历,以及他所带来的连队虽衣衫褴褛却展现出迥异于一般溃兵的精气神,引起了戴笠的注意,也被点名上前。戴笠简单询问了他在夹浦和敌后的具体战斗细节,陈宇谨慎措辞,扼要汇报,不夸大战绩,不回避困难,重点阐述了当时的战术选择、面临的实际困境以及部队的韧性。戴笠听得极为仔细,目光始终停留在陈宇脸上,末了,难得地微微颔首,只说了句:“很好。带兵有方,是块打游击的材料。好好干。” 这句极其简短的夸奖,声音平淡,却仿佛带着千钧重量,如同一个无形的印记,让“陈宇”这个名字,悄然嵌入了这位掌控着庞大情报与特工帝国的巨头心中。
接下来的整训生活,节奏快、强度高、内容极其充实,一切科目设置都紧密围绕着敌后作战的残酷现实需求展开:
· 军事训练:强度与针对性远超常规野战部队。每日拂晓即起的武装越野、负重登山只是开胃小菜。除了基础的射击(要求极高出枪速度与命中率)、投弹(远、准)、拼刺(凶狠实用)三大技,训练重点极度倾斜于游击战术的实战演练——如何精准选择伏击阵地、如何高效组织撤退路线、如何最大限度利用每一处地形地物。爆破课上,学员们学习用简陋材料制作各种应用地雷、学习拆卸日军各种炮弹引信、学习计算药量炸毁铁轨、桥梁、碉堡。侦察课则涵盖了化装潜入、方言模仿、地图精确判读与快速记忆、情报的隐蔽搜集、加密传递与紧急销毁。夜战训练更是被提升到核心地位,几乎每晚都有不同科目的夜间行动:无光条件下的急行军、静默渗透、摸哨、夜间识别与联络、以及利用夜色掩护的突发性攻击与转移。
· 政治教育:身穿中山装的军政教官们每天都会安排课程,进行持续的、富有感染力的抗日宣传和思想灌输。他们反复阐释“忠义救国”这四个字的深刻内涵——忠于国家民族至上之利益,义于沦陷区水深火热之同胞,在敌人的心脏地带开辟无形的第二战场,竭尽全力配合正面战场的主力作战。同时,课程中也巧妙地、隐晦地不断强化对最高领袖和军统组织的绝对忠诚教育。
· 整肃纪律:对于部队中收容的大量原散兵游勇,这是重塑队伍的重中之重。严明的、近乎苛刻的军纪被反复强调和严格执行,从最细微的内务卫生、整齐划一的军容风纪,到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绝对服从,皆有明文规定,违者必究。酗酒、赌博、滋扰地方百姓被列为绝对不可触碰的红线,一经发现,立即严惩,绝不姑息。通过这种高强度的体能技能训练配合铁一般的纪律约束,目的就是要彻底洗刷掉这些人身上原有的溃兵涣散气息,锻造出极强的团队凝聚力和顽强的战斗意志。
陈宇的连队在整训期间不断接收从其他整训单位筛选下来的合格兵员,以及从附近地区持续收容招募而来的散兵,队伍规模逐渐膨胀,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九十多人。作为未来派往敌占区独立作战、需要自我发展和扩编的基干力量,这种战前的“超编”实属常态。
然而,整训并非在真空中进行。期间,一个令人悲愤欲绝、如同晴天霹雳般的噩耗,夹杂着江南的湿冷寒风,传遍了历口营地——首都南京,陷落了!紧接着,更多日军在城内进行惨无人道、令人发指、规模空前的大屠杀暴行的细节,通过各种隐秘渠道断断续续地传来。“三十万军民罹难”、“江水为之赤红”、“古城沦为尸山血海的人间地狱”……每一个词都像一把尖刀,狠狠剜在每一位中国军人的心上。消息得到证实的那一刻,整个历口营地陷入了一片死寂,那是一种悲恸到极致的沉默。随即,便是无数压抑不住的、带着哭腔的怒吼与冲天而起的咒骂声。陈宇将自己紧紧关在临时宿舍里许久,再出来时,双眼赤红如血,拳头紧握,指甲深深嵌入了掌心,几乎要掐出血来。这巨大的国仇家恨,如同熔岩般在他胸中翻滚奔腾,最终化为了更为疯狂、近乎自虐的训练动力。不仅是他,整个第四大队,乃至整个教导团,都憋着一股滔天的怒火,每一个人的眼神都变得更加锐利和坚定,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刻苦训练,早日出征,向鬼子讨还血债!
三个多月的淬火锤炼,终于使部队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一日,历口镇外一处开阔的河滩地,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旌旗招展,台下全军将士肃立,枪刺如林,在初春的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军乐队奏响庄严乐曲,戴笠将军亲自主持召开了忠义救国军成军仪式暨誓师大会。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他以略带浙江口音的铿锵语调,宣读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正式命令,宣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忠义救国军”于此日正式成立。随后,全场数千官兵高举右拳,面向军旗,发出激昂雄壮的共同誓言:“……恪尽军人天职,抱定牺牲决心,与敌周旋,恢复失地,忠勇救国,义无反顾……”声浪滚滚,震撼山野。
紧接着召开的高级军官会议上,宣布了部队的详细改编方案。全军初步整编为七个游击支队、一个总指挥部直属大队和一个专门负责京沪一线核心区域特种行动的“南京行动总队”。戴笠亲自兼任总指挥。陈宇被正式任命为第七支队第4大队大队长。而他所在的第七支队的支队长,正是他的老上级,汤毅生少将。
根据编制表,他的大队下辖三个步兵中队:
· 第一中队,中队长由勇猛善战、冲锋在前的原川军老兵赵铁柱担任。
· 第二中队,中队长由心思缜密、沉稳细致的原副连长李文彬担任。
· 第三中队,为全新组建的中队,中队长由原别动队骨干周云翔担任。此人是杭州警校毕业生,曾跟随汤毅生在第一别动队于上海浴血奋战,参与了惨烈的掩护大军撤退的战斗并负伤,,实战经验丰富。
每个中队下辖三个排,每排辖三个班。班被确定为最基础的火力单元:编制14人,装备一挺捷克式轻机枪,配备正、副射手各一名,副射手同时兼任弹药手,持中正式步枪,班长和副班长各持一支德制mp18“花机关”冲锋枪,其余十名步枪手清一色配备国产中正式步枪。加上排长、传令兵等,一个排满编45人。
中队部还直辖一个重机枪班,装备一挺威力强大的二十四式重机枪。如此,一个齐装满员的中队达到155人左右。
大队部直属力量得到显着增强:
· 一个特务排,负责警卫、侦查、军纪等。
· 一个迫击炮排,装备2门82mm迫击炮,提供了宝贵的曲射支援火力。
整个大队满编兵力约550人。陈宇的这个大队在忠救军初期各支队中属于编制较为精干、员额控制较好的单位,有些大队甚至因大量收编人员而超编至夸张的一千五百人以上。
第七支队的活动区域被明确划定在广德、郎溪、宣城以南直至天目山北麓的广阔丘陵、水网与山区地带。主要作战任务清晰而艰巨:
1. 游击作战:灵活伏击日军后勤运输队、歼灭小股巡逻队,伺机攻击其兵力孤立的偏远小型据点。
2. 破坏交通:对主要公路、铁路干线及日军通讯线路进行持续破袭,竭力延缓、阻断日军的军事调动和战略物资运输。
3. 情报搜集:充分利用其军统背景与组织网络,广泛搜集日伪军的军事部署、后勤补给、经济掠夺及政治动态等各类情报。
4. 对付伪组织:坚决刺杀罪大恶极的汉奸头目,摧毁伪乡镇公所、维持会等傀儡组织,沉重打击日伪在基层的统治基础,鼓舞沦陷区民众的抗战士气。
改编命令宣布后,部队并未立即开拔,而是又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适应性合练和战术协调训练,让新组建的各级指挥机构、补充进来的新人员以及与支队内其他单位之间能够充分熟悉、磨合战术。当和煦的春风彻底吹绿了皖南的山野,布谷鸟开始啼叫时,陈宇的第四大队已磨利了爪牙,备足了粮弹,全军将士求战心切,士气高昂至极,如同一支支即将离弦的利箭,只待最高指挥部一声令下,便要开出整训基地,重返烽火连天的天目山区域,在那片他们曾经浴血奋战、如今已沦陷敌手的熟悉土地上,与日寇展开新一轮更加激烈、更加智慧的殊死搏杀。
喜欢开局守仓库,我在川军造王牌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开局守仓库,我在川军造王牌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