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底,长沙的春意正浓,团队却收拾行装飞往了潮湿炎热的香港。这次是为了拍摄傅诗淇的单曲《再见以前》的mV。紧凑的行程,陌生的环境,预示着这将又是一次高强度的工作。
拍摄安排在九龙一个旧工业大厦改造的影棚内。空间巨大而空旷,布满了复杂的灯光设备和轨道。氛围和拍戏不同,更注重情绪和画面的表达,对歌手状态的抓取要求更高。
宋玖背着精简过的装备包,站在导演身后不远不近的位置。镜头前,傅诗淇戴着监听耳机,站在特定的光区里。这不再是他熟悉的演戏状态,更像是将自己的一部分情感剥离出来,融入旋律和画面。
她透过取景器,观察着他。他闭着眼,沉浸在音乐里,身体随着节奏微微晃动,眉宇间是演员傅诗淇不常见的、更偏向内在的专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脆弱感。灯光勾勒着他清瘦的侧脸轮廓,汗水沿着鬓角滑落。他一遍遍地唱,配合着导演的要求调整细微的表情和动作,追求着声音与画面最完美的契合。那份投入,带着一种献祭般的纯粹。
宋玖的手指在快门上轻盈移动,捕捉着他沉浸歌唱时微蹙的眉头,捕捉着他某个高音时脖颈绷紧的线条,捕捉着他与导演沟通时认真倾听的瞬间。她发现自己在调整构图和光线时,下意识地更注重突出那种氛围感和情绪张力,这和她以前拍剧照时追求戏剧张力的思路有些不同。
长时间的拍摄和反复的演唱,对体力和嗓子都是消耗。每当导演喊停,傅诗淇摘下耳机走下来时,宋玖总会第一时间迎上去,递上温度刚好的温水和干净的纸巾。他接过,喝一口水润润喉咙,用纸巾擦拭额角的汗,对她点点头,有时会低声说句“谢谢”,然后很快又投入到与导演或音乐指导的讨论中。整个过程无声而默契,仿佛排练过千百遍。
连续两天的高强度拍摄终于告一段落。紧绷的弦稍稍放松。涛哥看着大家疲惫中带着亢奋的脸,提议道:“难得来趟香港,收工早,咱们找个地方吃点东西放松下吧?我知道附近有家老字号茶餐厅,味道很正!”
傅诗淇显然也累了,但兴致不错,笑着点头:“好啊,去尝尝。”
傍晚的香港街头,霓虹初上,行人如织,空气里弥漫着各种食物香气和潮湿的热气。三人穿过喧闹的街市,跟着涛哥七拐八绕,来到一家看着有些年头、烟火气十足的茶餐厅。
店内拥挤嘈杂,人声鼎沸。他们好不容易在角落找到一张小桌坐下。涛哥熟门熟路地点了招牌的丝袜奶茶、菠萝油、干炒牛河、豉油鸡饭,还特意给傅诗淇点了碗清炖雪梨润肺汤。
热气腾腾的食物很快上桌。傅诗淇显然也很久没这么放松地坐在街头小店吃饭了,他喝了一口冰凉的丝袜奶茶,满足地喟叹一声,脸上带着难得的、毫无负担的轻松笑容。他看着对面依旧习惯性端着相机、镜头对着港式街景和店内烟火气的宋玖,忍不住笑着打趣:“小玖,别光拍啊,东西都快凉了,快尝尝,这菠萝油刚出炉的最好吃了。”
宋玖闻声,放下相机,拿起一个金黄的菠萝油。表皮酥脆,夹着厚厚一片冰凉的黄油。她咬了一口,甜腻酥香在口中化开,确实和北京的味道不同。她没说话,但紧绷的神经在食物的慰藉和周围热闹的市井气息中,明显松弛了下来。她拿起筷子,夹了一筷子干炒牛河,河粉油润爽滑,镬气十足。
席间,傅诗淇偶尔会问一句:“小玖,吃得惯吗?这个豉油鸡有点咸。”或者,“这汤不错,清甜。”语气是自然的关照。
宋玖则会在大家快吃完时,不动声色地用手机查好回酒店的路线和交通方式,确保不会迷路耽误时间。这是她作为助理的本能,已经融入骨血。
吃完饭,天色已暗。维多利亚港的灯火在远处璀璨闪烁。三人沿着依旧热闹的街道慢慢往回走。宋玖没有再举起相机拍傅诗淇,她的镜头转向了这座城市本身:拥挤的霓虹灯牌下卖力吆喝的摊贩,街角相拥的情侣剪影,叮叮车驶过时车厢里透出的暖黄灯光……这些充满生活质感的瞬间,被她一一记录下来。她的镜头里,第一次装下了比“傅诗淇的工作瞬间”更广阔的世界。
傅诗淇和涛哥走在前面,聊着拍摄的趣事。他双手插在裤袋里,步履悠闲,侧脸在霓虹光影下显得放松而温和。宋玖跟在后面几步远的地方,看着他的背影,又看看周围流动的光影。
香江的夜风带着咸湿的水汽拂面而来,吹散了连日拍摄的疲惫。这次的香港之行,对傅诗淇而言,是音乐道路上的一次新尝试。对宋玖而言,则是她职业视野的一次悄然拓宽。她看到了他在歌唱时的另一种专注,也看到了自己在记录时更多元的可能。
工作伙伴之间那份无需言说的默契,如同这香江的灯火,在各自专注的领域里,安静地照亮着前行的路。
喜欢靠近你多一点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靠近你多一点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