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北京。
校园里的梧桐树已经枝繁叶茂,阳光透过叶片洒下斑驳的光点。宋玖重新回到了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节奏骤然放缓,不再有凌晨收工的疲惫,不再有时刻待命的紧张,也不再需要时刻举着相机捕捉瞬息万变的瞬间。
但她发现自己很难完全回到过去那种纯粹的学生状态了。坐在教室里,听着老师讲解教育学原理,她的手指会无意识地模拟调整相机参数的动作;看到窗外光线变化,她会下意识地思考构图和角度;甚至走在校园里,看到同学们三五成群、嬉笑打闹,她也会恍惚间想起剧组片场那些热闹而充满生命力的花絮。
父母显然也察觉到了她的变化。周末回家吃饭,宋妈妈看着她明显瘦了些却更显精神的脸,欲言又止了好几次,终于还是没忍住:“小玖,过年那会儿你在剧组忙,我们没多说什么。但现在戏也拍完了…你真的打算以后就干这个了?跑来跑去,没个稳定…”
宋玖夹菜的动作顿了一下,沉默了几秒,然后抬起头,看着母亲,声音不高但很清晰:“我很喜欢。”
宋爸爸在一旁看着报纸,闻言抬眼看了看女儿,又看了看妻子,轻轻咳了一声,打圆场道:“孩子喜欢就让她试试嘛,年轻多闯闯没坏处。吃饭吃饭。”他不再劝她,用沉默默许了她的选择。宋妈妈叹了口气,没再继续说下去,只是往宋玖碗里多夹了几块肉。
赵佳也回到了学校,但她和宋玖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路。用她自己的话说:“体验过一次就够了!近距离追星太累了,还是当个快乐的屏幕粉比较香!”她很快重新投入了逛街、八卦、琢磨毕业去哪家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的大学生活。
课堂间隙,宋玖会不自觉地拿出手机,浏览起摄影论坛或行业资讯网站,关注着最新的设备动态和剧照师们的经验分享。她偶尔也会拿起相机在校园里拍摄,记录下课间的喧闹、图书馆的静谧、运动场上的汗水,但总觉得这些画面缺少了某种她在剧组时熟悉的、灼热的光芒。
室友们好奇,围着她打听剧组明星的八卦和光鲜生活。宋玖只是摇摇头,回答得简单至极:“挺忙的,学到了很多。”便不再多谈细节。她更多的时间是默默坐在电脑前,整理着硬盘里《青云志》期间拍摄的海量照片,按照时间、场景、内容仔细分类归档,这些既是珍贵的回忆,更是她学习和复盘的重要资料。
不久后,涛哥打来了第一个电话。北京有一个短暂的商务活动,需要她跟一下,主要负责生活助理的琐事,顺便拍点现场花絮。
“时间有点紧,后天下午,能协调吗?”涛哥在电话那头问。
宋玖平静地查了一下课表:“可以。我会向辅导员请假。”
活动当天,宋玖准时出现在现场。她穿着简单的t恤牛仔裤,双肩包里装着相机、电脑、备用电池、内存卡、充电宝、纸巾、小风扇、以及傅诗淇习惯喝的那个牌子的矿泉水。她的表情依旧平静,但眼神锐利,时刻关注着流程和傅诗淇的状态,递水、提醒时间、配合品牌方需求,一切做得有条不紊,甚至比在剧组时更显沉稳。
短短一两周不见,涛哥没想到她能这么快就无缝切换回工作状态,而且似乎比之前更干练了些。傅诗淇也注意到了,休息间隙对她笑了笑,低声说了句:“状态不错。”
活动结束后的车上,涛哥和傅诗淇闲聊着接下来的安排。宋玖安静地坐在后排,看着窗外北京傍晚的车流,不知在想些什么。
先把傅诗淇送回酒店,宋玖和涛哥也下了车。回到临时租用的酒店房间处理后续工作,宋玖立刻打开电脑,导出照片和视频,开始后期处理。涛哥则在一旁和傅诗淇沟通确认第二天的工作细节。
看着宋玖专注地对着屏幕,涛哥随口问了句:“小玖,这些图不急,你回学校弄也行啊?背着这么重的电脑跑来跑去不累吗?”
宋玖手上的动作没停,眼睛依旧盯着屏幕,沉默了一下才回答:“不方便。”
涛哥愣了一下,没立刻反应过来。
倒是傅诗淇先明白了,他笑了笑,语气带着点赞赏:“小玖是担心在宿舍修图,人多眼杂,万一不小心把未公开的物料泄露出去就麻烦了吧?想得真周到。”
宋玖敲击键盘的手指几不可查地顿了一下,然后低低地“嗯”了一声,继续专注于眼前的修图工作,仿佛刚才只是说了句再平常不过的话。
涛哥这才恍然大悟,拍了拍脑袋:“哎哟!你看我这脑子!还是你细心!”他这才真正意识到,眼前这个沉默的姑娘,不仅仅是在认真干活,她已经开始用行业内的专业标准和思维来要求自己了。这种下意识的保密意识,比很多老工作人员都强。
宋玖没有回应他们的夸奖,只是屏幕上的光影在她平静的瞳孔里快速闪烁。她设置了一个新的文件夹,加密,然后将今天所有的工作素材拖了进去。
喜欢靠近你多一点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靠近你多一点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