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苗顺着春汛抵达荒滩时,那里还是片乱石遍布的盐碱地,风一吹就扬起白花花的盐尘,连最耐旱的野草都长不高。石敢当扛着工兵铲在前面开路,脚踩在碎石上咯吱作响,身后的共生藤幼苗用根须缠着他的裤脚,脉语里带着怯怯的“沙沙”声,像是在害怕。
“别怕,”少年蹲下来,用手给幼苗挡了挡风,“这地方是苦了点,但地脉说底下藏着水呢,你把根须往深了扎,准能喝到甜水。”
水灵儿提着陶罐,里面装着用星核液和九阁泥土混合的“养根土”,往幼苗周围的石缝里填:“你看这土,带着九阁的灵气,能帮你挡住盐碱。静心庵的老尼说,越是难长的地方,长出的藤条越结实,以后这荒滩就得靠你撑场面了。”
幼苗像是听懂了,根须突然往土里钻了半寸,叶片也挺得直了些,脉语里多了丝坚定的“嗡嗡”声。
陈默站在荒滩边缘的高地上,看着通脉藤的光带像条金色的带子,从总坛一直铺到荒滩中央,光带中流淌着地脉输送的灵气,在幼苗周围凝成小小的旋涡。“星核在给它搭‘灵气桥’,”他对身边的苏清月说,“这孩子不孤单,九阁的地脉都在帮它呢。”
苏清月带来的村民们正用石块垒“挡风墙”,墙缝里塞进共生藤的老藤条,藤条一沾土就冒出新绿,很快就把石墙缠成了绿色的屏障。“李大叔说这墙得朝东南,”她指着风向,“能挡住盐碱风,还能让晨露顺着藤条流到幼苗根上,一举两得。”
疯和尚扛着捆“引水管”——是用通脉藤的主干掏空做的,内壁缠着星核晶片,往地里一插,就能引来地下的淡水。“你看这水,”他往管里倒了点养根土,清水立刻汩汩冒出来,带着淡淡的脉语香气,“地脉说这是给新苗的‘见面礼’,以后每天来一次,管够!”
阿木则在绘制“荒滩改造图”,图上标注着哪里种耐盐草,哪里挖蓄水池,最中心画着棵枝繁叶茂的共生藤,旁边写着“三年成林”。“这是地脉‘说’的,”他拍着图纸,“只要好好护着,三年后这地方就能放牧,五年就能种庄稼,比官府的开垦计划靠谱多了。”
不过半月,荒滩就有了变化。新苗的藤条顺着挡风墙爬了半尺高,叶片上的星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根须在地下织成细密的网,正一点点改良着盐碱土。更让人惊喜的是,被藤条脉语吸引来的飞鸟,衔来了别处的草籽,落在石缝里竟也发了芽,给荒滩缀上了星星点点的绿。
“它在交朋友呢!”水灵儿蹲在新苗旁,听着藤条与草芽的脉语交流,“说要跟草芽一起努力,让这地方变好看。”
石敢当则在蓄水池边挖了圈浅沟,引着新苗的侧枝往沟里长:“等侧枝爬满沟,就能形成‘过滤带’,雨水流过就不会带走泥土,还能把盐碱留在沟里,一举两得。”他擦了把汗,掌心被工兵铲磨出的茧子蹭到藤条,藤叶立刻弯了弯,像是在心疼。
守脉亭的风铃在春风中轻响,与荒滩上的风声、新苗的脉语、村民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像首关于新生的歌谣。陈默望着那片渐渐泛绿的土地,忽然觉得所谓守护,从来不是让土地适应人类,而是陪着土地一点点变好——用耐心对抗贫瘠,用智慧编织希望,让每一寸荒芜都能听到重生的脉语。
灰棱跟着疯和尚在荒滩上跑,看到新苗的藤条被风吹得摇晃,就用身子挡住风,尾巴轻轻扫过叶片上的盐尘。小家伙额间的星屑落在藤条上,藤叶顿时亮得像镶了金边,脉语里发出欢快的“啾啾”声,像在给它唱赞歌。
属于荒滩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当新苗的藤条爬满乱石,当草芽的根须扎遍盐碱地,当这片土地的脉语从干涩变得温润,守护的意义,便藏在那每一寸新生的绿意里,藏在人与土地互相成就的温柔里。
荒滩在变绿,藤条在生长,而守护的故事,也在这艰苦却充满希望的改造中,写下最动人的篇章。
喜欢骨戒:剩余寿命730天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骨戒:剩余寿命730天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