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允熥与工匠们一同吃住都在工部。他亲自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与工匠们一起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炼钢工艺。众人对铁矿石的筛选愈发严格,从矿石的色泽、质地到重量,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甄别。同时,朱允熥还借鉴前世的知识,对转炉的结构进行了一些微调,让炉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工匠们看着堂堂皇孙与自己同吃同住,丝毫不摆架子,心里着实感动。以往,他们在这工部里,不过是地位低下的苦力,鲜有人会真正在意他们的辛苦与付出。可如今,这位三皇孙不仅没有嫌弃他们满身油污,反而与他们并肩作战,这怎能不让人动容。
老工匠李叔看着朱允熥忙碌的身影,眼眶微微泛红,对身旁的年轻工匠说道:“小钱,瞧见没,三皇孙如此看重咱们,如此用心,咱们可不能辜负了他的期望啊。”
年轻工匠郑二坚定地点点头,说道:“李叔,您放心吧。就冲三皇孙这份心,我就是拼了命,也得把这炼钢的活儿干好!”
从那以后,工匠们仿佛脱胎换骨一般,将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到了炼钢事业之中。他们的双眸不再流露出曾经的怨言和迷茫,而是被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所填满。
每天,当晨曦还未破晓,夜幕仍笼罩着大地时,这些工匠们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起身,匆匆赶往工部。他们深知时间的宝贵,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
一到工部,工匠们便迅速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他们对铁矿石的筛选工作变得异常严格,几乎达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每一块矿石都要经过他们的反复审视、掂量,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钢材质量的微小细节。
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使得工匠们的工作变得异常繁重,但他们却毫无怨言。他们深知,只有这样,才能炼出真正优质的钢材。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朱元璋打算实行一个收购羊毛的计划。
朱元璋在大殿上说:“自王保保死后,北元势力势微,面对我大明,向来是避其锋芒。如今草原各部虽表面上还算安分,但终究是个隐患。咱寻思着,若能通过收购羊毛,让他们从中获利,一来可让他们对我大明产生依赖,二来也能借此掌控草原经济。长此以往,草原各部便如同被缰绳拴住的野马,翻不起什么大浪。”
有大臣皱眉问道:“陛下,可若他们借此漫天要价,又当如何?再者,耗费如此多的钱财收购羊毛,于我大明又有何益处?”
朱元璋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威严,说道:“哼,他们若敢漫天要价,朕便以武力威慑。如今我大明兵强马壮,还怕他们不成?至于这羊毛,用处可大了去了。听闻三皇孙说起,可用来纺织,制成保暖的衣物,无论是军中将士,还是百姓,皆有大用。如此一来,既解决了草原隐患,又能促进我大明民生,何乐而不为?”
大臣们纷纷点头称是,虽仍有人心中存疑,但见朱元璋主意已定,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一个月来,朱允熥愈发投入到工作中,与工匠们日夜钻研铸炮的细节。他根据之前炼钢的经验,对火炮的炮身设计进行了再次优化,力求让火炮在承受巨大冲击力的同时,还能保证精准度和射程。
工匠们在朱允熥的带动下,也是热情高涨。他们心中怀着对三皇孙的敬佩,以及对未来可能获得的晋升机会的憧憬,一丝不苟地进行着每一道工序。
在工部的一处角落,堆满了各种设计草图和废弃的试验品。朱允熥和工匠们就在这堆杂物中,不断摸索前进。每一次失败,他们都从中吸取教训,每一次改进,都让他们离成功更近一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铸造火炮所需的各项材料和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只待最后的关键步骤——铸炮。
工部的铸炮场地,此时被围得水泄不通。熊熊燃烧的熔炉照亮了整个场地,映得众人的脸庞红彤彤的,好似被这即将铸炮的热烈氛围点燃。朱允熥站在场地中央,神色严肃,目光紧紧盯着那烧得通红的熔炉,里面翻滚的钢水好似即将喷发的火山,蕴藏着无尽的能量。
“诸位,咱们两个月的心血,今日就看这一遭了!”朱允熥大声喊道,声音在场地中回荡,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工匠们齐声回应,声音洪亮,“三皇孙放心,咱们定当全力以赴!”
老工匠李叔走上前,手中紧紧握着铸炮的模具,这模具经过了无数次的打磨修正,每一道纹路都倾注着众人的期望。“三皇孙,模具已准备妥当,只等钢水入模!”
朱允熥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大声下令:“开炉放钢水!”
随着命令下达,两名工匠合力打开熔炉的阀门,瞬间,一股炽热的钢水如汹涌的火龙般倾泻而出,带着高达千度的高温,朝着模具奔腾而去。钢水流动间,火星四溅,宛如夜空中绽放的绚丽烟花,却又带着令人胆寒的炽热。
朱允熥死死盯着钢水注入模具的过程,大气都不敢出。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钢水的流速、注入量都必须精准无误,否则这数月的努力便会付诸东流。
“快,控制流速!”朱允熥大声提醒着负责阀门的工匠。
工匠们全神贯注,额头豆大的汗珠滚落,却浑然不觉。他们根据经验和朱允熥之前传授的知识,小心翼翼地调整着阀门,确保钢水均匀、稳定地注入模具。
钢水在模具中逐渐成型,那炙热的光芒将整个模具映照得透亮。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模具的一侧突然出现了一条细微的裂缝,一丝钢水从中渗出。
“不好!”朱允熥心中一紧,暗道糟糕。
李叔也是面色一变,但多年的经验让他迅速冷静下来,“三皇孙莫慌,咱们还有机会!”说着,他迅速指挥几名工匠,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耐火材料,冲向模具裂缝处。
工匠们不顾高温,将耐火材料迅速封堵在裂缝上,试图阻止钢水继续渗出。朱允熥也没闲着,他赶紧跑到模具另一侧,查看是否还有其他隐患。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所有人都紧张地盯着模具。终于,在众人的努力下,钢水成功在模具中凝固,铸炮的第一步算是有惊无险地完成了。
朱允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长舒一口气,看着那初具炮身模样的模具,心中既欣慰又后怕。“还好,咱们挺过来了。接下来,就是等待冷却,然后进行打磨修正。”
数日后,模具冷却完毕。朱允熥一声令下,工匠们小心翼翼地拆开模具,一门带着粗糙质感但雏形已然具备的火炮出现在众人眼前。炮身表面虽有些坑洼不平,但整体的形状和比例符合设计要求,那黝黑的炮管,散发着一股冷峻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不凡使命。
“好!”朱允熥忍不住叫好,“接下来的打磨修整,可容不得半点马虎,这决定着火炮最终的威力和精准度。”
工匠们围在火炮周围,仔细观察着炮身的每一处细节,开始制定打磨方案。老工匠李叔指着炮管上的一处凸起说道:“三皇孙,此处需着重打磨,稍有不慎,可能影响炮弹射出的轨迹。”
朱允熥点头称是,“李叔说得对,咱们务必精益求精。这火炮若能成功,不仅是咱们工部的荣耀,更是大明的利器。”
说罢,工匠们拿起各种打磨工具,开始了细致入微的工作。打磨声在工部里此起彼伏,火星四溅。
朱允熥也没闲着,他穿梭在工匠们中间,时而帮忙递个工具,时而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在打磨炮膛内部时,难度犹如登山一般,陡然增大。那狭窄的空间,就像被束缚的手脚,让人难以施展。
而那极高的精度要求,更是如同高悬的利剑,时刻提醒着工匠们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然而,面对如此艰难的任务,工匠们并没有丝毫的退缩之意。
他们手持特制的工具,如雕刻家对待稀世珍宝一般,小心翼翼地修整着炮膛的内壁。
每一次的打磨,都像是在与钢铁对话,力求让内壁光滑如镜,以减少炮弹射出时的摩擦力。
时间在工匠们的专注中悄然流逝,火炮的外观也在他们的努力下逐渐发生了变化。
原本粗糙的表面变得光滑平整,炮身上的每一道纹路都如同精美的艺术品,彰显着工匠们的精湛技艺。
然而,就在大家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却如晴天霹雳般降临。
在一次对火炮强度的初步检测中,人们惊讶地发现,炮身的一处部位硬度竟然不够,根本无法承受炮弹发射时的巨大冲击力。
这个结果犹如一盆冰冷刺骨的水,无情地浇灭了众人心中的喜悦之火。原本充满希望的氛围瞬间被凝重所取代,工匠们的脸上都浮现出焦虑和担忧的神色。
喜欢大明熥仔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大明熥仔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