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子在一旁默默听着,看着春芽专注讲解的样子,心里越发觉得她聪慧能干。
幸好,天公作美。
六月里虽然热,但梅雨季还没正式到来。
等到六月中旬雨水渐多时,玉米的授粉早已顺利完成,穗子都饱满成熟了。
如此完美的避开了梅雨季。
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玉米反而更加的茁壮生长。
后院里的玉米穗开始鼓胀起来,看着喜人。
春芽估摸着老王头田里的,应该长得饱满结实,可以吃玉米棒子了。
这天傍晚,闷热的暑气稍微降下来一点。
大公子带着春芽、李安和林墨,乘两辆马车,再次来到城郊王庄村老王头家。
他们是来收第一批成熟的玉米穗的。
他们跟着老王头来到玉米地边,眼前的情景让春芽心头一跳。
地边竟然搭了个简易的窝棚。
“王老伯,您……您晚上就住这儿?”春芽疑惑问道。
老王头憨厚地笑笑:“嗯,守着点,心里踏实。这东西金贵,怕夜里有什么闪失。”
几人看着如此实诚憨厚的老王头,都有些动容了。
老王头侍弄的这些玉米,明显比她自己在后院精心照料的那些要高大健壮许多。
最显眼的是玉米穗子,裹在青翠的苞叶里,个个都比后院的大了一圈,掂量着也更沉手,显得饱满结实。
“王老伯,您这玉米长得真好!”春芽忍不住赞叹,伸手用力掰下来一个大穗子。
她小心地剥开最外层几片苞叶,想看看里面的籽粒。
苞叶比她想象中要松散些,很容易就剥开了。
露出的玉米粒让她眼睛一亮。
粒儿排得密密实实,个头也大,颜色并非单一的金黄,而是深深浅浅:亮黄、乳白,甚至还有些红白相间的杂色斑点,看着就喜人。
她用手指轻轻按了按几粒,感觉质地比较软和,不像后院玉米粒那样硬实。
春芽心里豁然开朗。
老王头种的这批玉米种子,是她爹爹李安去年特意从江西南部的村落里寻摸来的。
种子数量多,又是在南方土生土长,早已习惯了温暖湿润的气候。
所以她开春时把这些种子都给了老王头种。
而她自己后院种的那一小片,是姑爷杜泽善在京城得到的。
拢共就一小纸包,金贵得很,她就仔细地种在了院里后院。
现在看来,果然是两种不同的玉米!
春芽估摸着,老王头种的玉米生长期可能稍短些,但结出的穗子大,产量应该更高。
想着这粉软的质地,磨成细面做糕点、饼子肯定很香软,或者整个嫩穗子烤着吃、煮着吃,口感也必定更软糯香甜。
自己后院种的北方玉米: 植株矮壮些,穗子明显细长,包叶裹得紧,穗轴显细。
这模样,一看就是习惯了西北的风沙和干冷气候。
籽粒小些,颜色多是深黄或橙黄,粒粒坚硬光滑,顶端圆溜溜的。
这种玉米更耐旱、耐寒,不挑地,生长期较长些。
这硬实的籽粒,最适合磨碎后直接熬“玉米糁”粥,饱腹又暖身;
磨成粗粝的“棒子面”蒸窝头、贴饼子,或者像炒豆子那样炒着吃,能爆出米花来,嚼着硬香硬香的,滋味特别浓郁。
春芽心里热乎乎的,小脸乐成了花。
她立刻把这个重要的发现说给众人听。
她的思路清晰,话语流畅,几人都听懂了。
“所以啊,王大伯种的这个南方品种,可以在咱们南边好好推广开。
而我后院那种北方品种,是可以在北方推广,更耐寒。”
大公子原本沉静的目光瞬间被点亮了,如同拨云见日。
“好!好极了!”他连连点头,声音有点振奋,
“一南一北,都能推广!
这新粮的根,就能更快地在咱们大明的土地上扎稳了!
春芽,你这发现,功莫大焉!”
众人听了都笑了,仿佛已经看到了金灿灿的玉米粒堆满粮仓的景象。
接下来,按着当初说好的,他们掰下了三十个饱满的玉米穗。
大公子示意林墨,当场数了四十个铜板,递到老王头手里。
大公子笑道:“王老伯果然是庄稼地的一把好手。
种的庄稼好!多的十个铜板是奖励。
王老伯,剩下的这些,还得辛苦你守着,直待成熟。”
老王头和王大娘捧着沉甸甸的铜钱,笑得合不拢嘴,连连点头。
春芽仔细叮嘱老王头:“王老伯,王大娘,剩下的这些,你们定要辛苦守着。
等这苞叶从青绿变成黄白色,有点发干了,就可以全部掰下来。
拿回家去,找个通风的地方挂起来晾干。
这些就是种地的宝贝种子了!”
老王头连连点头:“姑娘放心,我记下了,保管看好!”
王大娘也喜滋滋地跟着应和。
临走前,春芽想起什么,又说:“对了,王老伯,大娘,你们自己也可以掰几穗嫩玉米煮着吃尝尝鲜。
现在吃正是时候,香甜味足。”
老王头一听,连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这么金贵的种子粮,哪舍得吃啊!留着,都留着做种!”
春芽一愣,看着老人朴实又执拗的样子,鼻头猛然有点发酸。
大公子在一旁听见了,低声对林墨说了句什么。
林墨点点头,走到马车上,从那刚收的三十穗里,挑了两个特别饱满的出来,用块干净的布包好,拿过来递给老王头。
大公子温和说道:“王老伯,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这是你应得的,自己种出来的东西,更应该尝尝味道。”
老王头看着那布包,又是感激又是惶恐,连连推拒:“哎哟,大公子!这……这可不行!
小老儿受不起,受不起!”
李安在一旁爽朗地笑道:“老王头,收下吧!大公子赏你的,也是你该得的。
大公子最是体恤咱们这些真心实意本分做事的。
你尽心尽力,大公子看在眼里,以后好处少不了你的!”
老王头这才眼眶微红,接过那沉甸甸的两穗,声音有些哽咽:
“谢……谢大公子!谢谢李管事!谢谢春芽姑娘!”
王大娘也在一旁感动得直作揖,再三保证一定把剩下的玉米看好。
一行人带着玉米穗回到林府。
大公子和李安直接去书房见大老爷。
林墨和一个小厮抬着二十多穗玉米往栖迟院去。
春芽跟着回院里,要赶着去煮玉米,让府里人都尝尝鲜。
喜欢穿成通房,春芽初绽栖衡门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穿成通房,春芽初绽栖衡门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