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潮城,空气中已经有了些许凉意。教学楼前的玉兰树叶越来越泛黄,秋风中轻轻摇曳,便飘下一大片。
课间时分,同学们聚在走廊上聊天,呼出的气息在微凉的空气中凝成白雾。
今天就是立冬了,黄朝彬搓着手说,听说潮城人立冬要吃戈饭?
汪胖子点头:是啊,我家每年立冬都做戈饭,香得很!
詹晓阳好奇地问:戈饭到底是什么?
他是“客仔”,为了多了解潮汕民俗多问问无妨。
就是把好多食材和米饭一起焖,汪胖子比划着,香菇、板栗、花生、腊肉...可香了!
王涛突然说:要不咱们108宿舍的同学晚上去吃戈饭?我请客!
大家都愣住了。自从上次丢钱风波后,王涛一直比较沉默,这次主动请客让人意外。
好啊!郑世林第一个响应,还可以带家属一起去!
汪胖子拍胸脯:我让我妈帮忙找找,市区肯定有卖戈饭的店。
下课后,汪胖子果然给家里打了电话。中午他就回来宿舍兴奋地宣布:找到了!三利街有家老店,立冬专门做戈饭!
立冬这天的课程显得格外漫长。解剖课上,谢老师讲解神经系统时,不少人都心不在焉,偷偷交换着期待的眼神。
第五节课怎么这么长啊,黄朝彬小声嘀咕,我的肚子都在叫了。
詹晓阳笑笑,看了一眼斜前方的刘小惠。她今天穿了件红色的毛衣,在秋日的教室里格外显眼。
下课铃终于响起,108宿舍的兄弟们如脱缰野马般冲出教室。
快点!一会儿该没位置了!汪胖子催促着,三步并两步的走到林雅雯身后:走,带你去吃好吃的!
詹晓阳自然地走到刘小惠身边:一起去尝尝本地的戈饭?
刘小惠好奇地问:什么是戈饭啊?
去了就知道,詹晓阳神秘地笑笑,是潮汕人的立冬特色。
108宿舍的一行人和两位“家属”浩浩荡荡走出校门,俩俩的坐上人力三轮车向三利街方向行进。
此时的夕阳温暖而不炙热,街道两旁的梧桐树叶已经金黄,在夕阳下闪闪发光。
三利街是条老街道,因卖电子产品而出名,青石板路两旁是各式传统店铺。
那家戈饭店很好找——门口排着长队,香气老远就能闻到。
这么多人!王涛惊讶地说。
立冬嘛,汪胖子解释,大家都这天吃戈饭。
店门口挂着块木牌,上面用毛笔字写着立冬戈饭。店里摆着七八张方桌,已经坐满了人。老板是个胖乎乎的中年人,正忙着给客人盛饭。
学生仔来啦?老板热情地招呼,等等,马上有位置!
终于轮到他们,老板特意给拼了两张桌子。墙上挂着老式挂历,灶台上冒着热气,整个小店充满了家的温暖。
一人一份戈饭,配汤,老板介绍,今天只有戈饭,没别的。
正好,汪胖子说,我们就是来吃戈饭的。
戈饭上桌时,大家都被惊艳到了。米饭油润发亮,里面拌着香菇、板栗、花生、腊肉、虾米、芋头,上面还撒着葱花和花生碎。
好香啊!刘小惠深吸一口气。
林雅雯也赞叹:看着就很好吃。
王涛主动去付钱,回来时还拎着几瓶汽水:老板说送我们的。
大家开始享用美食。戈饭入口,各种食材的香味在口中绽放,米饭软糯,配料丰富,每一口都有不同的口感。
真好吃!黄朝彬狼吞虎咽,比我妈做的还香!
汪胖子得意地说:没错吧?立冬就要吃这个。
老板忙完一阵,过来和他们聊天:学生仔很多不是本地人?怎么知道来吃戈饭?
汪胖子解释:我是潮城人,他们是我同学。
老板点头:难怪。立冬吃戈饭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
他拉把椅子坐下,娓娓道来:老话说立冬补冬,补嘴空。以前庄稼人辛苦一年,立冬这天要做顿好的补补身体。戈饭用料多,营养好,吃了冬天不怕冷。
刘小惠好奇地问:为什么叫戈饭呢?
老板笑笑:有人说是因为用料多,像打仗用的戈一样;也有人说是因为要用锅铲反复翻炒,像挥戈一样。具体来历说不清啦,反正老传统了。
“像不像咱们老家的打斗八,”詹晓阳悄声在刘小惠耳边说道,“都是焖饭,只是我们农村老家条件有限,佐料没放那么多自然没这好吃。”
刘小惠点着头,小口的继续干饭。
詹晓阳仔细品味着。前世他听说过戈饭,但从来没吃过。现在尝来,确实别有风味。米饭中不仅有食材的香味,更有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我们客家人没有这个习俗,刘小惠说,不过真的很好吃。
老板哈哈笑:好吃就多吃点!学生仔读书辛苦,要补补营养。
“老板,你这戈饭太好吃,不行,我要加饭。”黄朝彬立马起身往厨房走去。
“对,我也要加饭。”班长游金彦扒完碗底跟着走过去。
“行行行,看你们都是学生仔,今天随你们加饭。”老板是个爽快人。
大家边吃边聊,气氛热烈。王涛看起来开朗了许多,主动给大家添汤。
詹晓阳注意到刘小惠吃得很仔细,把每种配料都尝了一遍。
你喜欢哪种配料?他轻声问。
板栗,刘小惠眼睛弯成月牙,甜甜的,糯糯的,又很香。
詹晓阳自然地把自己的板栗都夹给她:多吃点。
饭后,老板还送来潮州功夫茶。小小的茶杯里,茶香四溢。
解解腻,老板说,学生仔以后常来啊。
回校的路上,大家还在回味戈饭的美味。
真好吃,刘小惠对詹晓阳说,谢谢你带我来。
应该谢谢王涛,詹晓阳笑笑,是他请客。
夕阳西下,一群年轻人的影子在街道上拉得很长。有风吹过,带来阵阵凉意,但刚吃完戈饭的大家心里都暖融融的。
立冬了,天气要变冷了,汪胖子说,你们记得让家里寄厚被子来。
郑世林抖了抖身子:没事,吃戈饭了不怕冷。
回到宿舍,大家还在讨论今天的戈饭。
那个板栗真香,黄朝彬回味着,明天要不要再去吃?
“感谢王公子全场买单。”林浩杰成功的插上话。
王涛笑着说:戈饭就立冬吃才有意思,天天吃就不特别了。
詹晓阳在日记本上画了一碗戈饭,旁边写道:11月8日,立冬。与同学们共食戈饭,温暖如春。传统美食承载的文化,比想象中更加动人。感谢王涛的慷慨,感谢汪胖子的找寻,感谢老板的分享。
窗外,夜色渐深。但宿舍里还飘着戈饭的余香,以及年轻人欢快的谈笑声。
这个立冬,因为一碗戈饭,变得格外温暖;这群学子,因为共享美食,心贴得更近。
而潮城的老街上,那家戈饭店的灯火依然亮着,继续为更多人带来立冬的温暖。传统文化的种子,就这样在一代代人之间传递下去。
喜欢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