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有句很有名的口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军人不怕死,是全世界都提倡的。但是为什么要不怕苦也要单独提出来,还要列为第一条。
因为中国军队和世界上其他军队的作战方法是不同的。
中华民族已经传承了五千年了,这些年份中至少有一半时间都在打仗,军事训练早就融入到骨子里去了。
只要提供适当的武器和组织,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县都能拉出一个正规团来。
这对于世界上其他民族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奇迹。
不要说到了21世纪都拉不出几支像样部队的非洲和南美洲,他们就是把整片大陆上的军队凑齐了筛选,都不一定能够组建出一个能打硬仗的步兵师来。
就是说在近代崛起的欧洲和北美洲国家,他们的部队组织也是要严格按照征兵、训练、培养纪律性、完善组织架构、发放军饷这一套流程来,其中的步骤是不能缺失的。
不然,这些从欧美乡下来的红脖子会让你好好明白,什么是一团乱麻。
纪律,什么是纪律?爷们追求的就是一个自由。
至于你说部队乱了没有战斗力,那关我们爱国的红脖子什么事?
所以欧美部队的训练第一步,一定能看到一个军士长在那里破口大骂,目的就是把这些征收来的新兵人格摧毁掉,变成只会听从长官命令的傻子。
中国士兵征收上来,他们自己就懂得纪律。长官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从来不多嘴。
这在军队中是很好的品质。
抗战时,部队直接把征收壮丁后,简单训练几天就投入战场的事迹比比皆是。这种部队战斗力当然不强,但是比乱成一团的百姓就强多了。
国军中,74军这样经过完善训练装备精良的部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时候,战线上都是这种杂牌军扛大梁。
这种部队打不赢仗,一来是军官团还是封建主义那一套,指挥十分落后。二来是武器落后,火力不足。三来是后勤物资严重不足,限制了部队战斗力。
但是这些部队组织度是够的,只要有人指挥,他们就能一直打下去。
为此,中国军队锻炼出来了一个特殊的技能,苦战。
在极其少量的物资和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部队持续作战,以拖待变。
这就要求部队要能吃苦,而且能吃大苦。要有比起不怕死的意志,还坚强的吃苦的决心。
许粟的部队经过几次大战的历练,吃苦耐劳的作风已经锻炼出来了。
得到美援之后,在许粟有意识的培养下,这种作风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得到了一波加强。
毕竟天天大米猪肉伺候着,伤了还有医生治疗,武器还更新了一批,许粟的兵已经可以说是国军中养的最好的兵了。
养好了身体,自然就可以吃下以前吃不下的苦了。
特别是在医院几进几出的老兵,他们的意志力和作战经验已经比所谓的鬼子老兵更加坚强了。
这些在寻常国军部队中早就死在荒草中的战士,现在被许粟组织起来,向鬼子索命了。
许粟给他们挑选了一个最合适的指挥官,龙文章。
跟着许粟从禅达出来的老兵,现在活着的已经不多了。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担任高级军官了。
只有龙文章,一直在补充团团长的职位上。这个职位算是高级军官,但没有太多的事情,所以也没有多大权力。毕竟补充团的职责只是不断地训练新兵给前方部队补充,仅此而已。
许粟把龙文章放到这里,是为了让他休息的同时,不丢掉带兵的感觉,以备必要时刻使用。
现在就是必要的时刻。
“你是小部队作战的天才。”许粟蹲在椅子上,端着一碗青椒肉丝盖饭一边吃一边给龙文章交代着任务。
其实要是不熟悉许粟的人见了他,一般还以为他是个温和的老实人呢。
国军长官下达命令,那个不是威风凛凛,一身笔挺的军装加上四周威严的警卫,让底层的大头兵一看就心生敬畏。
哪能像许粟这样,端着碗饭蹲在椅子上,毫无形象。
不过许粟又不靠这些外在的东西来支撑自己的威严,他举着筷子指着地图介绍着战场情况。
“现在正是小部队大显身手的时候。经过大部队的连续反击,鬼子的防线已经蜷缩在几个孤立的阵地上。”
“其中的关键,就是火连坡主阵地。拿下这块阵地,其他的小阵地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师长,刚来的逃兵情况报告。”许粟正说着呢,一个通讯兵跑了进来,递给了他一份报告。
报告是关于宪兵刚刚逮捕的逃兵的报告,许粟拿起红笔在名单上圈出了几个人的名字。随后批了两个大字。
枪毙。
“我画出名字的,都是隐藏着逃兵里的军官。”许粟将报告递给通讯兵:“你告诉林参谋长,这些人要加重处置。”
“作为军官,战况危急之时,不组织部队抵抗。反而临阵溃逃,一律杖毙。”
端起旁边蛋汤喝了一口,看着面前低眉顺眼的龙文章等人,许粟又把话题转了回来。
“现在鬼子在火连坡阵地上,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修建了三道防线,在山顶修建了一座炮兵观察所。”
“一定要打掉这个炮兵观察所。”许粟点了点地图上标注着鬼子炮兵观察所的红点。
“参谋处经过计算,每突破一道防线,我们需要耗费两千发炮弹。要是遭到鬼子炮兵反击,我们攻克火连坡就没有希望了。”
“我给你一个连的兵力,具体的人员和武器装备,都由你来挑选。”
“从目前的天气状况来看,这几天还会有大雪降临。你们需要抓住这个机会,趁着大雪纷飞之际,果断地撕开敌人的防线,直插火连坡山顶的炮兵观察所。只有这样,才能为主力部队的进攻创造出有利的条件。”
“怎么样?有什么困难现在就讲。”
龙文章看了一眼退出去的通讯兵,想了想,回道:“没有问题,师长,你就等我们的好消息吧。”
突击队很快就组建起来了,挑选的都是军龄半年以上的老兵。
临行前,龙文章亲自检查了每一个人的武器装备。
突击队员每人都拿着一支长枪一支短枪,腰间绑着八枚手榴弹,身后背着帆布背包,里面装着足够维持三天战斗的粮弹。
重武器方面,突击队带了十挺轻机枪,三挺重机枪,足够编制成防守的火力网了。
火连坡下,201师的壕沟已经挖到了鬼子阵地前十五米,双方士兵只要咳嗽一声就可以听到。
就在这个时候,201师的阵地上,一门门被人们戏称为“没良心炮”的武器已经整齐地竖立起来了。这些“没良心炮”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火炮,而是一种特殊的土工作业武器。
之所以之前一直没有使用这种武器,是因为它有着特殊的使用要求和限制。与普通的炮兵不同,“没良心炮”需要依靠工兵进行修筑和操作。而且,如果发射阵地的修筑不符合标准,那么在发射时就很有可能先把自己给炸毁了。
因此,只有在战斗局势相对稳定、有足够时间和条件进行准备的情况下,才能够由工兵们精心修筑“没良心炮”的阵地,以确保其安全和有效使用。
此前,201师的战线一直不怎么稳定。现在已经确定了围攻目标,才具备了土工作业的条件。
龙文章穿着一件白色的棉衣带着自己的突击队蹲在战壕里,等待着出击命令。
首先响起的是像稀稀拉拉的尖啸声,这是师里炮兵团在拔除鬼子已经暴露的火力点。
其次响起的是排山倒海一般的爆炸声,这是没良心炮在盲射,为国军打开进攻通道。
最后响起的嘹亮的号声,那是兄弟部队在发起掩护攻击。
“嘟嘟。”
哨声响起,龙文章的突击队一下子站了起来。
这时正式进攻的信号。
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洒落,天地间一片苍茫。在这冰天雪地中,201 师的攻击极其猛烈,打得鬼子们措手不及、顾此失彼。
而在突击队精心选定的突破口处,情况却相对平静。这里只有寥寥几个鬼子在担任警戒任务,他们被其他地方的激烈战斗分散了注意力。
然而,这些鬼子的疏忽并没有逃过突击队中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兵们的眼睛。只见他们如鬼魅一般,悄无声息地接近了敌人。还没等鬼子们反应过来,老兵们手中的利刃便如闪电般迅速地划过,瞬间将那几个鬼子的生命终结。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这些老兵心中只有一个目标——突破敌人的防线,完成任务。
纷飞的大雪中,一身白衣已经和天地融为一体的突击队向着山顶快速冲去。
喜欢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