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师和其他国军部队有什么不同?
大家都是一样的不怕死,都是一样的为国效力。
为什么,201师能够打胜仗,其他国军部队只能不断地全体殉国?
这不止是因为武器的差距,而是因为部队的底层思想不同。
如果人们依然保持着封建农民的那种思想,仅仅局限于忠君报国,或者只是为了争一口气而与敌人拼死一战,那么这场战争将永远无法取得胜利。
战争的本质并非是追求牺牲,而是要获得最终的胜利。无论你付出多少生命,如果无法赢得战争,那么所有的努力都将是徒劳的。
国府就老是搞这一套,每次战役都说自己死了多少人,好像这是个什么功劳似得。
常德会战,一连牺牲了三个师长,牺牲不可谓不大,但是仗依然打得一塌糊涂,常德依旧没有守住,鬼子还是可以自由来往于鄂西大地之上。
归根结底,国军派系斗争太厉害了,他们抗战既不依靠人民也不依靠军队,只是单纯的政府组织的一场场孤立的战斗。
在战斗中,这个师和那个师,这个团和那个团,其实根本不是一伙人。
大家只是因为长达数千年的爱国教育集合到了这里打鬼子,但是大家不是一起的。
73军死了,跟74军没有关系。150师死了和身边的161师又有多大关系。预备第10师全军覆没,身后的第190师根本不会掉一滴眼泪。
国军,这是后人对他们的一个统称,但在现实中,他们远非一个紧密团结的整体。事实上,国军内部存在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分歧,彼此之间甚至可能是仇敌关系。
与国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色武装。红色武装通过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的方式,将自己打造成一个高度统一的整体。
他们接受了现代民族主义教育,这种教育使得每个士兵都深刻理解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从而激发了他们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的决心和勇气。
在这样的组织架构下,红色武装的部队就像一台协调一致的机器,各个部件紧密配合,高效运转。每个士兵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并且能够在战斗中迅速而准确地执行命令。
这种高度的协同性和执行力,使得红色武装在面对近代化的战斗时,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取得胜利。
六十万就是能打垮八十万,而且能够以低伤亡打垮八十万。
201师就是正向这个方向迈进。
虽然201师的思想工作只能赶上红色武装的尾巴,但对付被武士道洗脑的鬼子已经足够了。
火连坡阵地数十里之内,已经被201师用大量的小部队和一道半包围圈编织成了一张大网。
鬼子殿后的68师团师团长佐久间为人心中暗自叫苦不迭,他感觉自己的部队仿佛陷入了一片无边无际的泥沼之中,越挣扎陷得越深。
他所派出的一支部队又一支部队,就像被吞噬进了黑暗的深渊一般,几乎都杳无音讯,再也没有回来过。
整个战场都被浓雾和硝烟所笼罩,视线受到极大的限制。佐久间为人瞪大眼睛,试图透过这层迷雾看清周围的情况,但他发现自己能够探查的最远距离已经急剧缩短,现在竟然只能到达火连坡主阵地十公里以内的范围。
而在其他区域,只要他一派出部队,就会立刻遭到国军部队的猛烈截击。这些国军部队似乎无处不在,他们神出鬼没,让人防不胜防。
这些国军部队大多只有排级规模,配备着掷弹筒和轻机枪,作战十分灵活。他们队伍编制虽然小,却凭借着庞大的数量让鬼子头疼不已。
要想成功地举行一场战斗,绝对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点上作战。相反,必须将战场至少扩展到数十里开外,这样才能确保兵力调动和火力配备等方面不会出现大问题。
想象一下,如果战场范围过于狭窄,那么兵力的调动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士兵们可能会在狭小的空间里相互拥挤,无法有效地展开攻击或防御。而且,由于空间有限,火力的覆盖范围也会受到限制,难以充分发挥各种武器的优势。
假如炮兵部队被要求在机枪射程内推着大炮移动,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机枪的射程相对较短,而大炮的移动速度又比较缓慢,这样一来,炮兵部队很容易成为敌人的活靶子,被打成筛子。
为了以低伤亡拿下火连坡阵地,许粟给201师制定的作战方针是“土工作业步步逼近,外围部队层层围剿”。
就是要把疲惫的鬼子锁死在几块孤立阵地上,然后以急袭猛拼的战术,一举打垮鬼子。
这个战法让鬼子十分难受。
除了在敌后战场,鬼子很少分兵扫荡。他们也知道,自己兵力太少,容易被国军优势兵力围攻到全军覆没。
在正面战场,轻敌冒进的鬼子部队一般要么是趁着国军溃退的时机抢占几座城池,这是中了大奖的。要么就被国军优势兵力打的半残,这是运气不好的。
这些轻敌冒进的鬼子部队指挥官都是看不起中国军队的,一些赌徒罢了。
和201师打了这么久,敢在201师面前赌博的鬼子军官都被重机枪火网打成筛子了。
为了打开战场视野,扩展战场空间,68师团师团长佐久间为人做了最后的努力。
他从各条战线上抽出兵力凑了一个联队,向着战场右翼发起了一次进攻。
至于结果,许粟现在手里就有一份此次出击的鬼子大队长的日记。
“敌人占据着标高三百余米的高地,地势险峻。敌人的火力又十分强大,攻击十分困难。”
“从火连坡侧翼迂回的部队战斗十分艰苦,每前进一步都要和敌人的机枪火力网殊死搏斗。对面的中国军队是我参军以来遇到的运用炮火最熟练的支那军队,迫击炮的轰击又快又准,前进部队好几次突然被炮火覆盖,几乎全军覆没。”
“为打通攻击通道,本部自 12 月 1 日起,顶风冒寒,连日彻夜不眠。然为顾全军事大局,不得不忍痛激励部众继续攻击。”
“然敌甚为狡黠,非寻常支那军队般处处设防,而是择关键地段以小股兵力设防,主力则不断袭扰我军侧翼。”
“我军在攻坚过程中,常常遇到弹药匮乏之峻境,不得不和敌人以白刃战决胜负。”
“在这片山地中,战斗异常激烈,各个部队之间的混战使得大队与联队本部之间的联系时常被切断。每当夜幕降临,无线报话机便开始通宵忙碌起来,不断传来各处遭受袭击的报告。”
“敌人的夜袭部队装备精良,不仅有轻便的机枪,还有便携式的掷弹筒,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拥有大量的手榴弹。这些武器的配合让敌人的夜袭变得异常凶猛,给我方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如今,已经没有人敢去担任哨兵这个危险的任务了。在敌人如雨点般的手榴弹攻击下,连哨兵的尸体都难以找全。而那些外出搜索的部队,更是常常遭受来自四面八方突然冒出的机枪火力和榴弹爆炸的骚扰,伤亡惨重。”
“大队在付出巨大代价攻克敌人阻击阵地后,发现敌人已经在不远处又构建了新的阵地。”
“等到12月3日,联队受到敌军包围,敌众我寡我军顽强奋战,但是敌军的平射炮火力十分炽烈,我军被分割为数段。大队和联队本部失去了联系。”
“敌人的迫击炮弹在军旗下爆炸,旗手和卫兵三人被炸死。死伤者递增,危机迫在眉睫。”
“幸好,师团的支援部队赶来了,大队才摆脱了危机。我部和师团支援上来的一个步兵大队和一个炮兵大队向联队本部的位置推进。”
鬼子联队本部所在地,一团二营营长孟烦了正盯着被火烧焦的鬼子联队长的尸体和他怀里的联队旗。
“可惜。”孟烦了咂摸了一下嘴:“还能换不少东西呢。”
他走出鬼子联队指挥部,扫视着硝烟弥漫的战场。
昏黄的阳光下,焚烧鬼子尸体的黑烟直冲天际。
从鬼子的阵地来看,他们的战斗力还是不容小觑的。
在外围的铁丝网的爆破口处,国军工兵的尸体堆积如山,这些勇敢的工兵们,用自己的生命为后续的进攻开辟了道路。
从铁丝网到战壕的短短十几米距离,二营战士们的尸体铺满了整个道路,他们中大多数都是额头被子弹击中牺牲的,鲜血染红了这条通道。
这些战士们在冲锋的过程中,毫无畏惧地直面敌人的密集火力,最终倒在了血泊之中。
而鬼子的机枪阵地也已经被火箭筒炸开,成为一片废墟。原本应该被回收的机枪弹药,此时却在工事里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惨烈战斗的激烈程度。
在战壕里,弥漫着浓烈的硝烟和血腥气息。放眼望去,满地都是端着刺刀的鬼子士兵的尸体,他们被密集的火力打成了筛子。
这些鬼子士兵在其他火力不足的国军部队面前显得气势汹汹,但在二营强大的火力面前,却显得如此脆弱不堪。
在这片惨烈的战场上,不仅有鬼子的尸体,还有不少英勇的国军突击队队员的遗体。他们在与鬼子短兵相接时,毫不退缩。
有些队员被鬼子冲到了面前,毫不畏惧地拔出刺刀与之展开殊死搏斗,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
在鬼子最后的据点——炮兵阵地上,更是一片狼藉。
这里到处都是密集的迫击炮爆炸痕迹,被炸得支离破碎的木头还在冒着滚滚黑烟。
鬼子在这里进行了最后的顽抗,当他们的工事被二营拉上来的平射炮轰开后,他们竟然全体发起了疯狂的万岁冲锋。
他们的垂死挣扎并未能改变战局。在二营重机枪交织成的火网下,这些鬼子最终只留下了那摊血肉模糊的残骸,横七竖八地散落在阵地前,成为了这场战斗的见证。
“营长。”通讯兵拿着电报跑了过来对孟烦了说道:“鬼子的后援到了,团部让咱们撤退。准备再打几个埋伏。”
孟烦了在电报上签了字后,一挥手:“撤。”
鬼子是不可能出击成功的。
他们遇到的不过是一团和三团的一次联合出击,结果在山地的混战中,一天一夜就丢掉了一个半大队和一个联队部。
虽然许粟的201师也伤亡不小,但是他有完善的兵员补充体系,在老兵损失不大的情况下,部队很快就能恢复战斗力。
关键是,许粟可以不断派出小部队,占据险要地形阻击鬼子大部队推进,为后方部队休整争取时间。
牺牲当然是伟大的,但是许粟对201师的士兵要求的不止这些。
他要求的,是战士们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在规定的地点去牺牲,为扭转整体战局争取时间。
经过激烈的战斗,201 师的一团和三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三个排的阻击部队英勇牺牲。然而,他们的顽强抵抗并没有白费,成功地为大部队争取到了宝贵的休整时间。
在短暂的休整后,一团和三团的大部队迅速恢复了战斗力。战士们如猛虎下山一般,向鬼子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他们的进攻势如破竹,不给鬼子丝毫喘息的机会。鬼子被这突如其来的猛扑打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一团和三团的战士们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迅速突破了鬼子的防线。
经过激烈的战斗,一团和三团又成功地咬掉了鬼子的一个大队。
鬼子们的体力和精神都已经到达了极限,他们再也无法承受这样的战斗压力了。损失部队的速度如此之快,这根本不是一种可持续的战斗方式。
更让鬼子们感到绝望的是,尽管他们拼尽全力从侧翼突破了二十里,但面对 201 师的层层阻击,他们的进展异常缓慢。如果继续深入,谁也无法预料还会有多少部队会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被消灭。
就在鬼子陷入困境之际,201 师抓住了他们撤退的时机迅猛推进。鬼子被打得节节败退,最终被 201 师紧紧地包围在了火连坡的几个孤立阵地上。
现在,许粟一边向战区报捷,一边磨刀霍霍,准备拿鬼子68师团开刀。
喜欢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抗战:后勤充足,以血入局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