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轩辕黄帝乘龙飞升,人族进入了贤者禅让、德政相继的**五帝时代**。这并非血脉世袭,而是由各部族推举德行昭着、能力卓越的贤者继承大统,统御人族。
**少昊(金天氏)继位**,承黄帝盛世余绪。他性情柔和,**以鸟名官**,设立农正、工正等职,各司其职,政通人和。他修太昊之法,治民以仁,天下大治,被尊为**白帝**。晚年禅位于其侄**颛顼**。
**颛顼(高阳氏)** 继位,乃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他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主,**绝地天通**,命重、黎二神(或大臣)分掌天地祭祀与沟通,使人神异业,秩序井然,大大削弱了巫觋对世俗政权的影响。他定下四季时序,教化万民,疆域北至幽陵,南至交趾,西至流沙,东至蟠木,日月所照,莫不砥属。晚年禅位于族子**帝喾**。
**帝喾(高辛氏)** 继位,黄帝曾孙。他**明察秋毫,仁威兼施**,修身而天下服。他知人善任,订立节气,发展农耕,使百姓生活更加富足。其治下,人族文化进一步发展,声教播于四海。他生有四子,其后皆有天下(如尧、契、后稷)。晚年禅位于子**挚**,然挚政微弱,不久便让位于异母弟**尧**。
**帝尧(陶唐氏)** 继位,乃帝喾之子。他堪称五帝中德行最为后世称颂者。其**仁德如天,智慧如神**。他“**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他设官分职,命**羲和**观测天象,制定更为精确的历法;命**鲧**治理水患(未成功)。他生活简朴,心系万民,见有百姓饥寒,便言:“**此我饥之也!**”见有百姓犯罪,便言:“**此我陷之也!**”其德感天动地。晚年,他并未传位于子丹朱,因其“不肖”,而是广泛征询四岳(四方诸侯之长)意见,最终选择了以孝德闻名的平民**舜**,并对其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考察,最终禅让。
**帝舜(有虞氏)** 继位,虽出身微贱,但其**孝感动天**,德行卓着。他继位后,励精图治,**举八元八恺,流四凶族**,使天下咸服。他命**禹**继续治理其父鲧未能成功的水患;命**弃**(后稷)主持农业;命**契**为司徒,教化百姓;命**皋陶**制定刑法,天下大治。晚年,他效法尧帝,禅位于治水有功的**禹**。
**然而,盛世之下,隐患暗藏。**
自帝尧晚年起,一场旷日持久、波及整个洪荒人族的巨大灾难——**大洪水**,开始肆虐。江河泛滥,湖泊倒灌,平地汪洋,山陵为岛,无数田舍家园被毁,百姓流离失所,葬身鱼腹。这洪水并非寻常天灾,其中更夹杂着紊乱的天地水灵之力,甚至隐约有上古水妖、共工残念作祟,使得治理极为艰难。
帝尧曾命**鲧**(禹之父)治水。鲧采用 **“堵”** 之法,耗费九年,筑堤建坝,然而洪水势大,堤坝屡筑屡溃,劳民伤财,水患反而愈烈。最终,鲧因治水失败,被殛死于羽山。
帝舜继位后,面对依旧猖獗的洪水,征询四岳意见,众人推荐鲧之子**禹**继承父志。舜帝考察禹,见其意志坚定,能力出众,且对治水有新的想法,便命其统领治水之事。
**禹,姒姓,夏后氏首领,名曰文命。** 他背负着父亲的遗志与罪责,更承载着拯救天下苍生的重任。他为人克己奉公,仁厚聪慧,更难得的是,他深刻反思了父亲失败的教训。
他并未急于动工,而是带着**规矩准绳**,跋山涉水,亲自勘察天下水脉山川形势,足迹遍及洪荒。他发现,单纯堵塞已不可行,必须顺应水性,**以疏导为主**。
他联合了**伯益**(掌管山林鸟兽)、**后稷**(教导民众在低湿之地种植水稻)、**契**等贤臣,动员各部族力量,开始了这项浩大无比的工程。
他**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通黄河、长江等主要水道的淤塞,引导支流汇入干流;将低洼之地的积水引入湖泊沼泽;根据山势地形,开辟泄洪通道。
禹身先士卒,**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他小腿上的汗毛都被磨光,常年泡在水中,足胫无毛,胼手胝足,形容枯槁。其精神感天动地,更感染了无数治水民众,众志成城。
在他的带领下,肆虐多年的洪水终于渐渐平息,百川归海,水患得治。大地重现,百姓得以重返家园,垦殖土地。禹不仅平息了水患,更在治水过程中,重新勘定了九州疆界,疏通了交通,促进了各部族的交流与融合,功盖千秋!
因治水之功,禹的威望达到了顶点,深受万民爱戴。帝舜晚年,顺应天命民心,正式禅位于**禹**。
自此,五帝禅让时代落幕,一个以功绩和威望奠定继承权的**夏后氏**时代,即将开启。而禹,这位带领人族战胜灭世洪水的英雄,也将成为开启华夏王朝时代的第一位君主——**夏禹王**。
喜欢鹤舞洪荒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鹤舞洪荒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