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皇后正端坐于凤座之上,听取内廷女官禀报宫中各项用度事宜。听闻翰林侍读任长卿在外求见,她微微有些诧异。对于这位年轻的探花郎,她印象不坏,不仅因其才华受陛下赏识,更隐隐听闻他与妻子感情甚笃,至今未曾纳妾,在这勋贵官宦圈中实属难得,让她觉得此子或许是个重情义之人。
“宣他进来吧。”曹皇后平和地吩咐道。
任长卿躬身入内,依礼参拜后,并未急于开口,而是组织了一下语言,才将事情的原委,以及官家的建议,清晰而恳切地禀明。他既如实陈述了对兖王可能报复的担忧,以及对家人安全的焦虑,也再三强调了自己对皇帝、对皇后的忠诚与感激。
曹皇后静静地听着,凤目微垂,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波动。待任长卿说完,她才缓缓抬起眼帘,声音平和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任侍读的难处,本宫知晓了。官家既有此意,本宫自当酌情处置。”
她并未立刻答应,反而像是闲话家常般,问起了任长卿的家事,庄姐儿是否活泼可爱、府中日常用度可还宽裕等等。任长卿一一谨慎作答,态度恭谨。
当曹皇后似是不经意地问起:“听闻任侍读与夫人伉俪情深,至今房中并未置妾?”时,任长卿心中明了,坦然答道:“回娘娘,臣与拙荆相识于微末,相互扶持至今,情深意重,已觉心满意足。且臣以为,家和万事兴,内宅安宁,方能心无旁骛,为陛下效忠。纳妾之事,并非臣所愿,亦恐徒生烦扰。”
曹皇后闻言,眼中掠过一丝极淡的赞赏。在这妻妾成群视为常态的权贵阶层,能如此对待发妻的年轻官员,确实凤毛麟角。这让她对任长卿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难得你年纪尚轻,便能如此持重,懂得齐家之道。”曹皇后微微颔首,终于回到了正题,“你所请之事,本宫准了。曹家确有些旧部,昔年曾随先祖、家父驰骋沙场,为国效命。如今年纪大了,或身上带了些旧伤,从军中退了下来,在京城谋生,着实不易。你若能给他们一个安稳的容身之所,善待他们,于你而言是添了护卫,于他们而言亦是晚年有个依托,于本宫而言,也算了一桩心事。”
任长卿大喜过望,连忙躬身保证道:“娘娘放心!臣必待他们如上宾,绝不敢有丝毫怠慢!若哪位壮士尚未成家,臣愿帮忙张罗婚事;若有子女,臣定送他们入学读书,绝不耽误前程;若家中有高堂需要奉养,臣亦愿竭尽所能,分担一二!”
曹皇后见他态度诚恳,言语实在,不似虚言敷衍,脸上露出了些许真切的笑意。她身为皇后,母仪天下,但对娘家那些因性格耿直、不擅钻营而落魄的老部下,很多时候反而需要避嫌,难以直接给予过多的照顾。有些老兵退役后,生活颇为困顿。如今能借任长卿之手,给他们寻个不错的归宿,既全了忠义之名,又解了实际困难,她也算了却一桩牵挂。
“既如此,你便回府安心等候消息吧。本宫会着人仔细挑选一批妥当可靠的人选,尽快让他们去你府上报到。”曹皇后顿了顿,语气平和却意味深长地补充道,“人数……总会让你府上足够‘安稳’便是。”
任长卿心领神会,再次深深叩首:“臣,叩谢娘娘天恩!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任长卿走在宫墙之间的甬道上,只觉得胸中块垒尽去,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有了曹皇后亲自安排的这些百战老卒作为护卫,任府的安全必将固若金汤。至少,不必再过分担忧兖王的暗中算计了。这一步,他走对了。
曹皇后则开始细细思量该挑选哪些人送去任府。既要武艺高强、忠诚可靠,又要性子沉稳、懂得分寸,人数上也要足够形成威慑……她凤目微眯,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或许,这次不仅能帮任长卿解燃眉之急,也能让那些曾为曹家、为国家流过血汗的老兵们,晚年能过得安稳体面。这倒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至于具体人数……她心中已有了计较
喜欢寒门青云:穿越知否之逆袭路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寒门青云:穿越知否之逆袭路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