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文德殿。大朝会的氛围庄重而肃穆,文武百官手持笏板,分列丹陛两侧,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感。在处理完几项日常政务后,内侍省都知梁师成上前一步,拉长了声调,高声唱喏:
“宣辽国使者耶律余睹、张琳,上殿觐见!”
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殿门。耶律余睹与张琳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迈着沉重的步伐,步入这决定辽国命运的大宋权力中枢。
“外臣耶律余睹(张琳),参见大宋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两人依足礼数,深深拜下。
“贵使平身。”赵佶端坐龙椅,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贵国国书,朕已览毕,深感忧切。然则,出兵援辽,事关两国邦交,更关乎千万生灵,朕需听听众卿之意。”
他话音刚落,如同在滚油中滴入冷水,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陛下!臣以为万万不可!”一位白发苍苍的御史大夫立刻出列,声音激愤,“辽国与我朝虽有盟约,然百年来,边境摩擦不断,其心未必真与我朝友善!如今其自招祸端,引狼入室,我朝何必蹚这浑水?劳师远征,耗费钱粮,若惹怒金人,引兵南下,岂非自取其祸?当严守边境,坐观其变为上!”
“王大夫此言差矣!”李纲立刻出列反驳,声如洪钟,“岂不闻唇亡齿寒?金人悍勇,野心勃勃,若坐视辽国覆灭,其下一个目标,必是我大宋!届时,我朝将独力面对金人全部兵锋,河北、河东千里平原,何以抵挡?如今援辽,既是存续盟邦,亦是自助!乃是以辽国为屏障,消耗金人锐气,为我朝整军备战争取时间!此乃战略必需,绝非意气用事!”
“李相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见!”知枢密院事吴敏附议,“然则,如何援,援多少,需仔细斟酌。若倾尽全力,恐国力不支,反伤自身。”
另一位保守派官员高声道:“即便要援,亦当光明正大,宣示天下,以彰显我大宋仁义之师!”
“荒谬!”种师中身为武将,忍不住出列,声音洪亮,“兵者,诡道也!金人势大,正面对抗,非智者所为。即便要援也要隐秘行事,方能出其不意,既可助辽,更可避免与金人过早全面冲突!此乃兵法常理!”
文臣们引经据典,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主张不援者,多言“仁义”、“守成”、“避免引火烧身”;主张大张旗鼓援辽者,则认为需彰显国威;而以李纲、种师中为首的支持有限、隐秘介入者,则反复强调“唇亡齿寒”的战略价值和“练兵自强”的现实需求。
耶律余睹与张琳站在殿中,听着大宋臣子们将他们国家的命运如同货物般争论,心中五味杂陈,却又不得不强自忍耐,将希冀的目光投向御座上的赵佶。
赵佶静静听着,直到争论声渐息,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清晰地压过了所有杂音:“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
他先定下基调,随即话锋一转:“然,李纲、种师中所言,更合当下时宜。金人,确为我朝心腹之患,不可不防。辽国若存,可为我屏障;辽国若亡,我朝将直面强敌。故而,援,是一定要援的。”
耶律余睹闻言,眼中顿时爆发出希望的光芒。
“然则,”赵佶继续道,目光转向耶律余睹,“如何援,需有章法。我朝新政未稳,军备未周,若大张旗鼓,非但于战局无益,反可能刺激金人,促其速攻,亦使我朝陷入全面战争,此非智者所为。”
他提出了具体方案:“朕意,首批派遣三千精锐骑军,化整为零,分批秘密潜入辽境,于指定地点集结。此军之指挥权,仍归我大宋将领,专司袭扰金军侧翼、粮道,协助贵国稳固防线,而非与金军主力正面决战。”
耶律余睹心中一紧,三千人?还是分批潜入?这与他期望的雷霆援军相差甚远。他正要开口,赵佶却不容置疑地继续说道:
“此三千骑军所需之兵甲、弩箭、乃至部分粮秣,可由我朝提供最新式样之装备,以增其战力。” 这话让耶律余睹稍微好受些,至少装备是好的。
“然,”赵佶语气加重,“战马、大部分粮草补给,以及此军在我境行动之一切开销,需由贵国承担。此外,为表诚意,亦为后续可能之增援做准备,贵国需额外向我朝提供良马五千匹,白银五十万两,作为首批援助之酬谢与军资抵押。”
耶律余睹脸色一白,这条件可谓苛刻!但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他咬牙道:“陛下,战马与银钱,外臣可尽力向我主争取,只是这数量……”
赵佶摆摆手,打断他:“此乃底线。此外,为增强贵国自保之力,我朝愿加大与贵国之物资交易。可用我朝精制盐巴、生铁,乃至军械,交换贵国之马匹、金银、皮货等。价格,可按市价八成结算。”
这看似是贸易优惠,实则是用相对“廉价”的盐铁和旧武器,大量换取辽国此刻最宝贵的战略资源——马匹和硬通货,同时也能稍微增强辽国的抵抗能力,让其能多消耗一些金军。
耶律余睹与张琳低声快速商议了几句,脸上满是挣扎。赵佶给出的方案,远低于他们的期望,条件苛刻,但……这几乎是溺水之人能抓到的唯一一根稻草了。若完全不答应,大宋可能真的会坐视不理。
最终,耶律余睹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躬身道:“陛下……陛下之条件,外臣……代我主,原则上应允!具体细节,容外臣修书禀明我主后,再行定夺。只求陛下能尽快派出先锋,救我燃眉之急!”
“可。”赵佶点头,“细节可由枢密院与贵使磋商。记住,此事需严格保密,凡有泄露者,以通敌论处!”
“退朝!”
随着梁师成的唱喏,这场决定两国命运走向的朝会落下帷幕。文官们神色各异地退出大殿,耶律余睹与张琳则怀着复杂的心情,被引往驿馆。
喜欢宋骑天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宋骑天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