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跟随内侍,穿过重重宫阙,走向文德殿。他年约四旬,面容清癯,下颌微须,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透着一股不容折挠的刚毅之气。他步履沉稳,虽只是远州小官骤然被超擢入京,且听闻是因弹劾蔡京而获简拔,脸上却无半分得色,反而眉宇间凝聚着深深的忧虑与沉思。
他生于朝局日渐颓靡之时,长于新旧党争余波之中,亲眼目睹了“丰亨豫大”表象下的种种积弊。此番奉诏,他心中并无多少个人欣喜,更多是感到一股沉甸甸的责任,以及一丝微弱的希望——那位以风雅闻名的官家,似乎终于要正视这帝国的痼疾了?
步入文德殿,李纲收敛心神,依礼参拜,声音洪亮而端正:“臣李纲,叩见陛下,陛下万岁!”
御座上的赵佶,仔细地打量着这位青史留名的抗金名臣。与他记忆中那些或圆滑、或谄媚的官员不同,李纲身上有一种近乎执拗的正气,仿佛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棱角分明。
“李卿平身。”赵佶语气温和,“朕在福建,亦闻卿刚直之名。此番召卿还朝,委以参知政事之重任,望卿能不避权贵,直言朕过,匡扶社稷。”
“臣才疏学浅,蒙陛下不次拔擢,敢不竭尽驽钝,以报天恩!”李纲起身,拱手道,语气不卑不亢。
赵佶满意地点点头,决定开门见山:“李卿,朕近日翻阅典籍,省察自身,深感我大宋虽表面繁盛,内里却隐患重重。尤以‘三冗’之弊,为祸最烈。卿久在地方,又通达时务,对此有何见解?但说无妨,今日殿内,唯有君臣奏对,非是朝会。”
李纲心中一震,官家竟主动提及“三冗”这一敏感话题!他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展现自己政见,也是试探官家改革决心的关键时刻。
“陛下圣明,能洞见积弊!”李纲朗声道,“‘三冗’之患,确已动摇国本。臣冒死陈言:
其一,冗员。官员荫补太滥,祠禄之官充斥,元佑、绍圣以来,党同伐异,官员迁转如弈棋,额外科率层出不穷,坐食俸禄者众,而实干能吏少。此如人身赘疣,徒耗气血。
其二,冗兵。禁军数额庞大,然空额、老弱占其大半,训练废弛,不堪一战。每逢灾荒,便招刺流民充军,实则只为维稳,反成财政巨负。养兵虽多,却无可用之兵。
其三,冗费。宗室赏赐、郊祀费用、官吏俸禄、军费开支,岁岁增长。加之‘花石纲’等应奉之物,耗费无数民脂民膏。国库空虚,则变法子盘剥百姓,如盐茶钞法之弊,已使东南民力凋敝。”
李纲言辞恳切,句句切中时弊,没有丝毫回避。他继续道:“此三冗不除,则国库日蹙,民生日困。一旦北疆有变,或内地生乱,无钱无粮无精兵,社稷危矣!”
赵佶听得面色凝重。李纲所言,与他所知的历史和赵启的记忆完全吻合,甚至更为尖锐。他沉声道:“卿所言,字字惊心!朕亦知此乃心腹之患。然积弊已深,牵涉众多,若骤然动手,恐生变乱。卿以为,当从何处着手,方能稳妥?”
李纲显然深思熟虑过,立刻答道:“陛下,治重病需用缓药。臣以为,当务之急,在于‘汰冗’与‘选贤’并举。
汰冗,可先从清查核实开始。令吏部、户部、兵部协同,彻查天下官员、兵员实数,核减虚额、淘汰老弱。此过程需皇城司暗中监察,以防欺瞒。
选贤,则需打破资序,破格擢用实干之才。如陛下擢升种师中、何灌整顿禁军,便是明证。此外,需广开言路,使下情能够上达,方能知弊政之所在。”
“好!”赵佶抚掌,“正合朕意!汰冗选贤,双管齐下。”他站起身,在御案前踱步,“李卿,你既入枢府,参知政事,便与朕一同,行此汰选之事。”
他走回案前,提笔蘸墨:“首先,吏部方面,王黼此人,朕观之不堪大用。待其呈报官员名册后,若仍有疏漏欺瞒,朕必黜之。朕意,由御史中丞陈过庭暂兼判吏部流内铨,主持官员考课铨选之革新。另,擢张克公为户部侍郎,协助唐恪,专司清查国库、厘定账目,并审计各司开支。”
李纲闻言,心中暗赞。陈过庭刚直,张克公精明,皆是合适人选,且此举将御史台的力量切入吏部、户部要害部门,便于推动改革。
赵佶继续道:“兵部薛昂,才具平庸,难当整顿军备之任。朕意,待禁军整顿初具成效,便由种师中兼领兵部侍郎,主理武官选授及军械马政协调。工部李邦彦,心思活络却失之沉稳,军器监及火药作之事,朕将亲自过问,工部只需配合。另,朕观监察御史李广,通晓律令,刚正不阿,可擢为刑部侍郎,协助慕容彦逢清理刑狱积案,修订苛法。”
这一连串的人事安排,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将可靠且有能力的官员,安置在关键位置,或兼领,或为副手,逐步替换掉那些不称职或不可靠的官员。
“李卿,”赵佶看向李纲,目光殷切,“你之重任,在于统筹全局。协助朕厘定新政方略,协调六部与枢密院,凡有阻挠新政、阳奉阴违者,无论品级,皆可弹劾!朕予你密奏之权,随时可入宫觐见。”
这是极大的信任和权力!李纲感受到肩头沉重的担子,更感受到官家那份前所未有的决心。他撩袍跪地,肃然道:“陛下信重,臣感念五内!臣必鞠躬尽瘁,推行新政,纵使刀斧加身,亦不敢负陛下托付之万一!”
“朕信你。”赵佶亲手扶起李纲,“前路必然艰难,谤议、攻讦恐不会少。望卿与朕,君臣一心,共渡时艰。”
“臣,谨遵圣谕!”
望着李纲退出大殿的挺拔背影,赵佶长长舒了一口气。找到了一个志同道合、能力出众的舵手,他的强国计划,终于可以更系统地展开了。接下来,就是等待六部呈报的具体情况,届时,便是新一轮人事调整和改革措施推出的时机。
喜欢宋骑天下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宋骑天下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