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签!”
何绍伟拿起笔,没有丝毫犹豫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然后,是徐存福。
接着,是主管销售的副厂长,主管后勤的主任……
一个接一个。
会议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
十七个名字。
十七个鲜红的指印。
最后一位厂领导放下笔,抬起头。
会议室里,十七个签完字的人,一动不动地坐着,盯着桌上的那张纸。
张勤站起身,走过去,拿起那份保证书。
她对着何绍伟,对着在场的所有人,深深鞠了一躬。
她身后的二十四个学生,也跟着齐刷刷地鞠躬。
“何厂长,各位领导。”
张勤直起身,“请给我们一天时间。我们回学校安排好一切,明早,正式进厂。”
何绍伟点头:“好!我派车送你们!”
“不用。”张勤摇头,“我们来的时候,已经有车了。”
她转身,带着同学们,没有丝毫拖泥带水,离开了会议室。
看着那群年轻人的背影,何绍伟一下坐回了椅子上。
徐存福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老何,我们是不是疯了?”
何绍伟看着桌上那份保证书的复印件,扯了扯嘴角。
“疯了?”
“总比等死强。”
——————————
返回北工大的大巴车上,没人说话。
李向阳和方月月攥着拳头,脸色发白,周国亮三人抱着的那本《安全实验守则》,像抱着块铁。
车在北工大宿舍楼前停下。
“都回去收拾个人物品。”张勤的声音打破了沉默,“洗漱用品,换洗衣物,做好在厂里待一个星期的准备。”
“明天早上八点楼下集合。”
说完,她拿着那份保证书,一个人走向校长办公室。
“砰砰砰。”
“请进。”
吴承顺正看着文件,头也没抬。
张勤推门进去,把那份按满红手印的保证书,放在了他的办公桌上。
“吴校长。”
吴承顺抬头,看见是张勤,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
他的目光扫到桌上的文件,拿了起来。
只看了一眼,吴承顺的手就停在了半空,那张纸从他指间滑落,掉回桌上。
“你……”
他指着那张纸,又指着张勤,嘴巴张合了几次。
“他们怎么敢签?!”
张勤平静地回答:“他们没有退路了。”
没有退路了……
吴承顺坐下,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一个号码。
电话很快接通。
“喂,王主任,我是北工大老吴。”
“老吴啊,什么事?那群小祖宗回来了?”
吴承顺捏了捏眉心:“麻烦大了。”
“怎么了?!”王敬的声音一下就提了起来。
“他们,拿到保证书了。”
“什么?!”电话那头传来一声吼,“不可能!何绍伟那帮老油条,会签这种东西?”
“是真的。”吴承顺说,“d省第一钢铁厂,十七个厂领导,联名签字,个人画押。”
电话那头,没了声音。
过了一分钟,王敬的声音才再次响起,“这个张勤……”
他没往下说。
“我算是明白了,我给她设的坎,在她眼里,就是个路标。”
“那现在……”吴承顺问。
“去吧。”电话那头说,“让他们去吧。”
“拦不住了。安全问题,我来协调。你告诉那群孩子,注意安全!”
挂了电话,吴承顺看着眼前的张勤,看了很久,最后摆了摆手。
“去吧。明早我让方老师和丁老师跟你们一起去。”
“谢谢校长。”
张勤鞠了一躬,转身离开。
——————————
下午
d省省委大院,一间小会议室里。
何绍伟正襟危坐,神情紧张地看着坐在对面的省委三号人物,李省长。
他刚刚把上午发生的一切,原原本本地汇报了一遍。
李省长一直安静地听着,没有插话。
直到何绍伟说完,他才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
“老何啊,你是不是觉得,自己今天做了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
何绍伟低下头,艰涩地开口:“是。我……压力很大。”
“不用有压力。”李省长放下茶杯,语气平淡。
“这件事,我已经知道了。”
何绍伟满脸错愕。
李省长笑了笑:“h省的刘主任,昨晚就给我通过气了。他说,他们省里出了个宝贝,想借我们的地方,做个大项目。”
“他还说,这个项目要是成了,d省第一钢铁厂,就能脱胎换骨。”
“我当时还不信。现在看来,h省还是说得保守了。”
李省长身体微微前倾。
“你知道吗,老何。如果不是京市那边有文件,明确要求张勤同学必须以科研为主,她现在挣的钱,后面至少还得再加一个零。”
“她主导的‘星火计划’,‘华夏之光’,哪一个不是点石成金?”
“她这次来,不是小打小闹。这个特种钢材的项目,我已经以省里的名义,昨晚正式上报给了国家科委和计委。”
“上面的批示刚下来。”
李省长从文件夹里,拿出一份文件,推到何绍伟面前。
“八个字。”
“鼓励创新,全力支持。”
何绍伟看着那份文件,看着上面鲜红的印章,眼眶瞬间就湿了。
“所以,老何。”李省长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不是在赌博,你是在执行一个已经被国家认可的重点项目。”
“你们要做的,不是承担风险,而是全力配合!”
“安全方面,你更不用担心。我已经协调了省消防总队,他们会派出一个专家组,从今天下午开始,24小时驻扎在你们厂区,全程监督指导安全生产。”
“你们钢厂,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只要这群小功臣提要求,想尽一切办法满足!”
“明白了吗?!”
何绍伟猛地站起来,挺直了腰杆,一个标准的敬礼。
“是!保证完成任务!”
——————————
当天傍晚北工大宿舍楼下。
张勤站在队伍最前面。
“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一个团队,一个项目组。”
“任务,只有一个——用我们的知识,让d省第一钢铁厂,重新站起来!”
“之前的分组不变。方月月、李昂,负责所有公开资料的整理和数据建模;李向阳,带队研究冶炼工艺;赵亚男、冯春兰,负责后期加工和材料处理;孙文勋,带人设计性能测试方案;周国亮、付城、陈竞斌,你们的安全小组,责任最大,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你们的人在场监督!”
她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年轻而坚毅的脸。
“我知道,这个任务很难,甚至可以说是天方夜谭。”
“但是,我们是‘栋梁’班。”
“国家把我们聚到一起,不是为了让我们在教室里安稳地读四年书。”
“现在,考验来了。”
喜欢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