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熙十五年的暮春,宋王府迎来了一场特殊的表演 —— 刘裕为犒劳征战归来的将领,特意从京城请来一支歌舞班子,在府中庭院搭起戏台,表演助兴。彼时十三岁的刘义符本对这类应酬毫无兴趣,可当丝竹之声响起,舞女们身着飘逸的罗裙,踏着节拍翩翩起舞时,他的目光瞬间被牢牢吸引。
那乐曲时而婉转悠扬,如流水潺潺;时而欢快激昂,似百鸟齐鸣。舞女们的动作更是曼妙 —— 抬手时如蝶翼轻颤,旋转时似花瓣纷飞,裙摆扬起的弧度恰到好处,引得台下将领们阵阵喝彩。刘义符坐在席间,身体不自觉地随着音律晃动,眼神紧紧跟随着舞女的身影,连手中的点心都忘了品尝。表演结束后,他还久久沉浸在其中,脑海里反复回荡着刚才的乐曲与舞姿。
自那以后,刘义符便彻底迷上了音律和舞蹈。他先是缠着府中会些粗浅乐理的仆役,让他们教自己识谱、弹奏简单的乐器,可仆役们的技艺有限,根本满足不了他的需求。于是,他干脆让人张贴告示,四处搜罗精通音律和舞蹈的人才,还特意叮嘱下人:“只要技艺出众,无论出身如何,都要请到府中,待遇从优。”
消息传出后,不少民间艺人、落魄乐师纷纷前来应征。刘义符亲自挑选,最终留下了十余人 —— 有擅长弹奏琵琶、古筝的乐师,有精通作曲的文人,还有舞姿曼妙的舞女。他特意在王府西侧开辟出一座院落,作为练习音律舞蹈的场所,院内摆放着各式乐器,还搭建了一座小型戏台,每日从清晨到深夜,都能听到院内传出的丝竹之声与歌舞之乐。
为了学好音律舞蹈,刘义符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其中。他跟着乐师学习弹奏琵琶,手指被琴弦磨得红肿,却依旧兴致勃勃;跟着舞女学习舞步,反复练习一个旋转动作,直到头晕目眩也不肯停歇。有时兴起,他还会亲自编排乐曲和舞蹈,让乐师和舞女们按照他的想法表演,若有不满意之处,便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可如此沉迷,却让他彻底荒废了学业。刘裕为他请的儒学师傅,每日按时来到书房等候,却常常等到日落西山,也见不到刘义符的身影。有一次,师傅好不容易在歌舞院找到正在指导舞女排练的刘义符,上前劝说:“世子,您如今正是学习圣贤之道、熟悉政务的关键时期,怎能整日沉迷于音律舞蹈,荒废学业呢?长此以往,恐难成大器啊。”
刘义符正忙着调整舞女的裙摆,闻言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学习那些枯燥的道理有什么意思?音律舞蹈能让人心情愉悦,比读那些老掉牙的书有趣多了。师傅您就别管了,我自有分寸。” 师傅还想再劝说,刘义符却已转身继续指导排练,根本不给他开口的机会。
此后,师傅又多次劝谏,可刘义符始终置若罔闻,甚至故意躲着师傅,连书房都很少踏足。师傅无奈,只好将此事禀报给刘裕,希望刘裕能约束刘义符的行为,让他回归正途。
刘裕得知后,心中也有些犹豫。他深知学业对世子的重要性,也觉得刘义符过分沉迷音律舞蹈确实不妥。可当他来到歌舞院,看到刘义符专注地弹奏琵琶,乐曲虽不算精湛却也有几分韵味,心中的不满又渐渐消散。他想着:“如今天下渐趋太平,多一项技艺也好,既能陶冶情操,日后也能在宴会上助兴。只要他不过分荒废政务,便随他去吧。”
于是,刘裕只是找刘义符谈了一次话,叮嘱他 “不可因音律舞蹈耽误要紧之事”,便没有再加以制止。得到父亲的默许,刘义符更加肆无忌惮,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音律舞蹈中,学业几乎被彻底抛在脑后。他哪里知道,这份对旁门左道的痴迷,正在一点点消磨他本就薄弱的责任感,让他离 “世子” 应有的模样越来越远。
《奇葩皇帝合集》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磨铁读书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磨铁读书!
喜欢奇葩皇帝合集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奇葩皇帝合集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