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东方海平面刚刚泛起鱼肚白,白沙湾的码头已经苏醒。
“海溪号”和“渔助888号”解缆启航,柴油发动机发出沉稳有力的轰鸣,划破了黎明的宁静。
林海站在“海溪号”的驾驶舱内,手握舵轮,目光沉静地注视着前方渐次亮起的海面。
秦雨在旁边操作着新安装的彩色双频扫描声纳,屏幕上不断刷新着海底的地形数据。
阿水伯的儿子阿壮和另一位经验丰富的社员负责操控“渔助888号”,船上载着大部分备用设备和作为支援。
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吹动了林海的发梢。
他看了一眼视野中的UI界面,【气运值:80\/100】 的字样稳定地悬浮着。
这一次,他没有依赖那个指向“高气运区域”的箭头,而是完全信任秦雨根据海图和声呐数据规划的航线。
真正的深海探索,需要的是严谨的准备和科学的手段,运气只是锦上添花。
航行初期颇为顺利,阳光穿透云层,将海面染成一片碎金。
偶尔有海豚群跃出水面,在船头前方嬉戏引领,引来阿壮他们一阵欢呼,冲淡了出发前的紧张气氛。
林海的心情也渐渐放松,享受着这开阔海天带来的自由感。
约莫两个小时后,船只抵达了预定海域。
这里的海水颜色明显更深,呈现出一种近乎墨蓝的色调,预示着下方水深的增加。
“我们到了。”
秦雨紧盯着声呐屏幕,语气带着一丝兴奋,“看,反射信号最强烈的区域就在正下方,深度大约五十二米。那片絮状结构非常清晰,范围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大一些。”
林海降低船速,让两艘船缓缓停在涌浪之上。
他走到船边,低头俯瞰那深邃的、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线的海水。
这里就是海图上标记的“珍稀藻林”?妹妹林溪口中“波浪在唱歌”的地方?
他没有犹豫,开始和秦雨一起做下潜前的最后准备。
穿上贴身的【中级潜水套装】——这套系统兑换的装备不仅提供保温、防水和氧气,还内置了基础的水下推进功能;背上应急氧气瓶;检查潜水电脑表、水下对讲机头和头戴式强光摄像灯;将救援浮力袋和安全绳挂在腰间……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
“保持通讯畅通,随时报告情况。有任何不适,立刻按预案上浮。”
秦雨帮他做着最后检查,语气严肃。
她将在“海溪号”上通过水下对讲系统和林海头盔摄像头传回的实时画面进行监控和指挥。
林海比了个oK的手势,深吸一口气,沿着船侧放下的扶梯,一步步沉入冰凉的海水中。
与温暖的表层海水不同,下潜不到十米,周围的温度就明显下降。
光线迅速变暗,四周从明亮的蓝色渐次过渡到幽深的蓝黑。
耳边只剩下自己呼吸的气泡声和海水压迫的细微声响。潜水电脑表上的深度数字不断跳动:15米…25米…35米…
压力逐渐增大,但【中级潜水套装】提供了良好的保护和支撑。
林海调整着呼吸,控制着 buoyancy,缓缓下潜。
强光摄像灯的光柱在幽暗的海水中开辟出一小片可视区域,偶尔有好奇的小鱼被光线吸引,在光柱中穿梭,鳞片反射出点点银光。
当下潜到接近五十米深度时,声呐显示的目标区域近在眼前。
林海调整角度,将灯光投向下方。
眼前的景象,让他即便早有准备,也忍不住在心中发出一声惊叹。
那是一片浩瀚的、仿佛无边无际的“海底森林”!
无数他从未见过的藻类蓬勃生长,它们并非想象中柔软随波逐流的水草,而是形态各异,充满了生命的力度。
有的像巨大的、半透明的棕色羽毛,高达数米,随着暗流优雅摇曳;有的则如同精致的红色鹿角,枝桠丛生,构成复杂的立体结构;还有一些是深紫色的带状藻,如同华丽的绸缎,绵延铺展……
这些藻类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繁复、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
色彩斑斓的珊瑚虫附着在藻类的茎干上,各种体型较小的鱼虾在藻林间穿梭、栖息,寻找着食物和庇护所。
这里的光线已经十分昏暗,但藻林自身似乎散发着极其微弱的、不同颜色的生物荧光,星星点点,宛如海底的星空,美得令人窒息。
“发现目标藻林,状态良好,生态系统非常丰富。”
林海通过水下对讲系统,向水面报告,声音因为激动而略带一丝沙哑。
“收到!画面很清晰!太壮观了!”秦雨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尝试采集不同形态的藻类样本,注意安全,避开可能缠绕的区域。”
林海稳住身形,小心翼翼地向藻林边缘靠近。他取出特制的采样袋和工具,开始选择性地采集那些形态奇特、颜色罕见的藻株。他动作轻柔,尽量避免对这片珍贵的生态群落造成破坏。
在采集一株呈现出瑰丽蓝紫色的、形如松萝的藻类时,他的手套不小心碰到了一块隐藏在藻丛深处的、颜色暗沉近乎黑色的礁石。
就在触碰的瞬间,异变突生!
那块“礁石”表面,突然亮起了数道幽蓝色的、如同电路板纹路般的荧光线条!这些线条迅速蔓延,勾勒出一个约莫脸盆大小的、不规则形状的生物轮廓!
那根本不是什么礁石,而是一种伪装能力极强的未知海洋生物!
林海心中一惊,猛地向后缩手,同时将灯光聚焦过去。
那生物被灯光和触碰惊扰,表面的蓝色荧光纹路急速闪烁了几下,仿佛表达了某种不满或警告。
随后,它那看似坚硬的外壳边缘微微翕动,喷出一股微弱的水流,整个身体如同融化一般,悄无声息地滑入了旁边更茂密的藻丛深处,消失不见,只留下几点逐渐暗淡的蓝色荧光残影。
整个过程不过两三秒钟,快得让人几乎以为是幻觉。
但林海确信自己看到了。那绝不是普通的海洋生物!那种精准的伪装,那种独特的荧光反应,都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林海?怎么了?画面刚才晃动得很厉害。”秦雨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带着关切。
“没什么,不小心碰到了一块……奇怪的石头。”林海暂时压下了心中的惊涛骇浪,没有详细描述。他不想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而且这件事太过蹊跷,他需要回去后和秦雨私下仔细研究。
他定了定神,继续完成了采样工作,收集了五六种不同的藻类样本,放入采样袋中密封好。
随后,他按照预定计划,在藻林外围进行了一段短时间的观测和录像,记录了这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尽管遇到了那个小小的意外,但首次下潜探索总体上是成功的。
他们确认了珍稀藻林的存在,获取了宝贵的样本和影像资料。
上浮的过程按部就班,严格遵守了减压程序。
当林海的头部终于露出水面,重新呼吸到新鲜空气,看到等候在旁的“海溪号”时,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秦雨和船上的社员将他拉上船,帮他卸下沉重的装备。
“怎么样?下面什么感觉?”阿壮迫不及待地问。
“下面……很美,也很神秘。”林海擦了把脸上的海水,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那片深邃的海域。
他的脑海中,依旧回荡着那瞬间亮起的、诡异的蓝色荧光。
他采集到的藻类样本,被秦雨如获至宝般地接过去,立刻开始进行初步的观察和记录。
这些样本可能蕴含着巨大的科研和经济价值。
但林海知道,这次探索最大的收获,或许并不是这些看得见的藻类,而是那个隐藏在藻林深处、能够模拟礁石并发出神秘荧光的未知生物。
它是什么?它和这片藻林有什么关系?和那个神秘的金属圆盘又是否有联系?
一个个疑问盘旋在林海心头。这片深蓝之下,隐藏的秘密,似乎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喜欢渔村天眼:我的赶海运气值爆表了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渔村天眼:我的赶海运气值爆表了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