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年间
电影到了结尾后,殿内的群臣噤若寒蝉,一个个缩得跟鹌鹑一样默然无语。
台上的朱元璋恋恋不舍的从天幕上挪开了眼睛后哈哈大笑,“诸位,这电影不好吗?”
“你们怎么都不笑啊?”
“哈...哈哈......”群臣心底苦涩,脸上挤着僵硬的笑容。
众人此时心里直骂娘,天幕也太坏了,从出现以来一直在暗戳戳的骂他们这群人。
他们平时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么“坏”。
奇了怪了,怎么每次都能在我想不到的角度出来批评我们,而每次抨击的方向又那么合理。
太难了,在洪武朝当官本来就难,有了天幕后更是直接提升了一个level!
洪武大帝在笑,奉天殿群臣在逢场作戏的陪笑。
一个欣赏群臣吃了翔一样的表情在暗爽,一个心里破防是真没招了,只能苦笑。
消停会吧!
真求你了。
北宋绍兴年间
赵玖刚刚给各部的人马安排了工作,准备着手解决大宋严重的三冗问题。
很快他就发现了和前世不一样的地方,彼时的大宋被金人入侵,生死就在一念之间,不破不立下他才解决了遗留大宋百多年的沉珂旧疾。
可是,现在的金人还没打来啊!
名义上还是宣和主人的太平治世......
不过,这对于掌管了大宋五十多年的宋世祖皇帝而言,也不是什么难事。
“哟?老家又出新电影了?”
忙完了工作的赵官家悠闲的坐在后宫里,嗑着瓜子观看着天幕。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沂中啧啧称奇,这句诗他也读过,后来的天宝祸事自然也是知晓的,可天幕呈现出现的画面带给的震撼感完全不能与书本相比。
老杨今天对这句诗明显有了新的认识。
赵官家翘着二郎腿,随意的吐出一片瓜子皮,道:“这电影拍的,不知道的还以为说的不是开元,是在骂我大宋呢!”
这话老杨是不敢接了,官家什么都好,就是老说一些让人为难的话。
年轻的杨沂中是不知晓另一个时空里的自己是怎么工作的,好想请教一下。
面对这种官家暗戳戳骂太上皇的话,该做什么反应好呢!
赵玖也理解老杨的语塞,只是自顾继续道:
“哎!杨卿,你可知这大唐再怎么差,官僚队伍如何推诿摆烂,可诏令即下,事儿还是能办的。”赵玖长叹了一口气:
“放在我大宋,三冗问题触目惊心,有多少人是知事办事的?”
“怕是我延庆宫里的诏书发出去一个月了,各部门还在商量谁出人呢!”
一个职位能有三个人担任,这还是小的。
更有甚者,一个职位多达一百多个。
你说,某天这项工作上犯了差错,该找谁问责呢?
派个活的时候,一百多个人来回说咱俩都是一样的为啥不能是你来做,打太极半天了估计还在吵嘴皮子。
杨沂中斟酌道:“官家现在正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大宋的官场很快就能为之一新了。”
“难!”
赵玖毫不客气的道:“只要还是人办事,某些问题永远都会存在!”
“朕也只是控制一时罢了。”
......
【“野史记载,真正爱吃荔枝的是皇上,他因为怕让人知道自己喜欢吃荔枝,会给他下毒,怕自己驾崩了,说是杨贵妃喜欢,让杨贵妃背了这口锅,这一背就是几千年 其实杨贵妃最喜欢的是广东猪脚饭,广东猪脚饭起源于岭南......”
“野史记载,真正爱吃荔枝的是皇上,他因为怕让人知道自己喜欢吃荔枝,说是杨贵妃喜欢,让杨贵妃背了这口锅,其实杨贵妃最喜欢的是河南焦作的的丸子汤,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南......”】
又到了各朝观众喜欢细品的后人评论环节。
当赵飞打开评论区后,密密麻麻的“根据野史记载”直接吸引住了人们的眼球。
细细读完之后,古人们默默的扣出了一个问号。
六百六十六,你这是野史吗?
我看你这个野史是河南人写的吧?
“好新奇的野史,但是看着像在为他的家乡招幌。”
“丸子汤,猪脚饭,羊杂碎,八宝粥也来了?......好吃吗?”
也有的先辈们,还沉浸在刚刚的电影故事里,久久难以回神。
“李善德好不容易做成的事儿,最后被皇帝一句是右相办的,就这么给抢了啊!”
“这说明了什么?”
【“李善德若是做成了,以后就成了标准,老板也清楚这事儿好像没那么难,其他人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结果就是工作变难了,而薪资还在踏步。
他若是没做成,大不了倒霉的就他一个,老板也知道了任务有多难。
这就是卷生卷死的环境,你不干有得是人干,你不干别人怎么能干?”】
【“唐代时,硝石制冰的技术就已经很成熟,可以让驿站提前准备好冰块,再换马的时候把冰块也换。其次也可以让一队人马带上制冰工具边加急送,边制冰补冰块。”
追评:“云!硝石制冰技术的成熟是在唐晚期,李隆基是唐中期!”
“古代荔枝保鲜方法很多,比如盆景式移栽、竹筒泥封、荔枝整枝插在芭蕉叶上,等等,都能经得起长途运输,所以宋代人还笑话唐朝只会用蛮力快马加鞭这一个笨办法。”
追评:“宋代科技的跳跃式发展,也是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
追评1:“我就知道宋朝因为铁锅的普及,炒菜开始流行,我们现在很多还在吃的炒菜品类就是当时发明的......”】
大宋朝的先辈们胸膛悠然升起了一股自豪感。
唐人还是太笨了,不知道用先进的技术来攻克难关。
光想着怎么花钱怎么费人了,还得是我们宋人脑子聪明又灵活!
你看我家的皇上就不需要开通荔枝道,也能吃到鲜荔枝。
此时
被流放岭南的某人看着电影悠哉道:
“我不知道啊!荔枝还需要运吗?”
“怪不得杨贵妃爱吃荔枝,还是鲜荔枝!”某人一颗接着一颗,不停的往自己嘴里塞着。
一边看着天幕,还模仿着电影里的台词:
“这鲜荔枝,香得嘞!”
“毕竟老夫来了以后也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天幕下,有的人还在反思,有的人则是单纯的被“荔枝”这种水果给安利了。
自古以来,有名气的人就是最好的带货人。
就像苏轼这位顶流不知带火了多少产品了。
那荔枝,今天可是皇帝和贵妃亲自带货,那么高地位的人吃的水果,到底是啥滋味呢?
官场里的人们在沉思,在哭笑。
普通人就是单纯的被带货了。
《长安的荔枝》这部电影最终还是在各朝时空引起了无数的反思和轰动,许多人都对这种新奇的文艺方式感到有意思。
电影是个好东西,爱看,多放!
明清时期的那些剧作家们在思考,如果我们也做一部电影呢?
我看这天幕视频就很像皮影戏嘛!
各时空的观众们还在想着抢购荔枝时,天幕原本黯淡的画面上陡然传出一道声音:
“那荔枝的味道,我吃了一枚,就那么回事。”
喜欢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天幕:对!我爹洪武三十五年传位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