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录制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没有了激烈的竞赛任务,更多的是家庭日常的互动和自由活动。别墅里的氛围看似松弛,但某种无形的张力,却在摄像机的悄然移动中,慢慢滋生。
导演陈默坐在监视器后面,花白的头发有些凌乱,眼神却锐利如鹰。他面前是十几个分屏画面,实时传输着别墅内外的景象。
他的手指在控制台上轻轻敲击,然后拿起内部通话器,声音低沉而清晰。
“一号机,三号机,跟上林枫一家。对,花园那边。注意捕捉父女互动的自然瞬间,特别是小女儿思柔的微表情。”
“五号机,客厅角度保留一个广角即可,不需要特写。”
指令简洁明确。
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摄像机的焦点发生了微妙的偏移。
花园里,林枫正陪着思柔观察一只慢吞爬行的蜗牛。思柔病后初愈,小脸还带着点苍白,但眼睛亮晶晶的,指着蜗牛留下的银色痕迹,小声问着什么。林枫蹲在她身边,侧耳倾听,然后低声解释,手指轻轻点着那片痕迹。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他们身上洒下斑驳的光点。两台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忠实地记录着这宁静的一幕,连思柔长长的睫毛在阳光下投下的阴影都清晰可见。
而在别墅的客厅里,孙宇正努力调动情绪,给女儿雯雯讲述一个童话故事,声音洪亮,表情丰富。李曼妮也精心调整好角度,带着雯雯做手工,笑容甜美。然而,他们能明显感觉到,原本应该聚焦在他们身上的“长枪短炮”,此刻更多只是象征性地掠过,或者干脆停留在广角状态,将他们化为背景板的一部分。
一开始,孙宇还能维持着影帝的风度,只是讲故事的声音不自觉地又提高了半分,试图吸引注意。但当发现摄像师的目光依旧更多追随着花园里的身影时,他嘴角那抹完美的笑容渐渐有些僵硬。他端起水杯喝了一口,眼神不经意地扫过花园,很快又收了回来,手指在膝盖上无意识地捻了捻。
李曼妮的感觉更明显。她今天特意穿了一条很上镜的嫩黄色连衣裙,妆容也无可挑剔。可当她笑着举起和雯雯一起做好的手工,期待镜头推进时,却发现主摄像机只是敷衍地晃了一下,便又坚定地转向了窗外。她脸上的笑容瞬间有点挂不住,放下手工时,动作明显带上了些许烦躁。她凑近孙宇,声音压得低低的,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意。
“孙哥,你看今天这镜头……怎么都围着那边转了?”她朝花园方向努了努嘴。
孙宇放下水杯,故作轻松地整理了一下袖口,语气淡淡的:“陈导有自己的考量吧。真实自然的状态,确实更打动人。”他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仿佛浑不在意,但眼神里一闪而过的失落,还是泄露了他真实的情绪。他习惯了站在聚光灯下,享受众人的瞩目,这种被忽视的感觉,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得他很不舒服。
李曼妮撇撇嘴,没再说话,但心里那点不平衡却像滴入清水墨汁,迅速晕染开来。她看着花园里其乐融融的那一家,林枫甚至没有刻意看镜头一眼,只是专注地陪着孩子,凭什么就能占据所有的关注?
监控室里,陈默看着主屏幕上林枫耐心引导思柔观察植物的特写,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对着身边的助理说道:“看见没?这种不需要剧本的真实反应,这种细腻的情感流动,才是节目的灵魂。观众想看的不是表演,是生活本身。”
助理连忙点头称是。
陈默的目光掠过其他分屏上孙宇略显刻意的互动和李曼妮难掩失落的侧脸,心中毫无波澜。在这个行业里,观众的喜好就是无形的指挥棒,真实和吸引力就是硬通货。谁更能抓住眼球,资源自然就会向谁倾斜。这是最残酷也最公平的丛林法则。
花园里,思清和思雅也跑了过来,加入了爸爸和妹妹的“自然观察小组”。林枫不知道从哪里变出一个小放大镜,递给思清。思清立刻像个小科学家一样,认真地研究起一片叶子的脉络。思雅则叽叽喳喳地问着各种天马行空的问题。
这一幕家庭协作探索自然的画面,温馨而充满活力,被摄像机全方位地捕捉下来。
窗内,孙宇的故事讲完了,雯雯鼓了鼓掌,但周围缺乏镜头的呼应,这掌声显得有几分空旷。李曼妮百无聊赖地摆弄着手机,眼神却不时飘向花园,那抹嫩黄色的身影,在有些清冷的客厅里,莫名透出几分寂寥。
镜头依然偏爱着那些不经意的温柔和真实的互动。
没有人明说,但一种微妙的共识已经在节目组内部形成——林枫一家,尤其是那个看似沉默寡言的男人,无意中已经成为了这个节目的叙事核心之一。
孙宇端起已经凉掉的茶,又喝了一口。他看向窗外,目光复杂。那里阳光正好,欢声笑语随风隐隐传来。
李曼妮收起手机,深吸了一口气,努力想重新挂上完美的笑容,却发现嘴角有些沉重。
他们都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在这栋被镜头填满的别墅里,关注度是最稀缺的资源,而他们,似乎正在失去它。这种失去,无声无息,却足以让习惯了站在中心的人,感到一丝凛冽的寒意。
喜欢带娃综艺?我靠毒舌奶爸爆红了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带娃综艺?我靠毒舌奶爸爆红了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