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泽在“谐波之巢”的日常生活逐渐步入一种奇特的轨道。
他熟练地使用营养谐波发生仪补充能量,驾驭流光梭穿梭于乐器般的建筑群间,在应用声学研究所里继续他对深海能量流异常的分析。
然而,与星铃那次关于静默派的交谈和循环守护者的警告,让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多了一个维度。
他开始更加留意那些看似平常,却可能蕴含深意的细节。
其中一个引起他注意的,是铃星人他们赖以生存的、充满声学美学的建筑环境。
作为拥有土木工程背景的地球人,金泽对铃星的城市规划和建筑结构产生了浓厚的专业兴趣。
他意识到,这些宛如巨型乐器的建筑,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高度发达的声波工程学的结晶。
他开始有意识地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信息谐波接口调阅相关的公共建筑资料,甚至在工作之余,请求星铃带他参观一些允许进入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结构。
“没想到你对这些‘大乐器’的构造这么感兴趣?”星铃对于金泽的请求有些意外,但很快便热情地充当起向导。
她首先带他参观了他们所在的“谐波之巢”居住区。
“你看这些墙壁,”星铃指着寓所内流动的、半透明的晶体物质,“这不是普通的材料,我们称之为‘共鸣水晶’。
它是在特定频率的声波场中培育生长出来的,其内部晶格结构天然具备优异的能量传导和共振特性。
整栋建筑就像一个巨大的共鸣箱,能将城市能量流均匀分布到每一个角落,同时吸收和化解不必要的振动与噪音。”
金泽伸出手,轻轻触摸那温润的墙壁。在他的土木工程师视角下,这不仅仅是墙体,更是一种智能的、动态的能量分配系统和结构支撑体。
他注意到墙壁内部光流的流动并非完全随机,而是遵循着某种复杂的、但显然经过优化的路径。
“不可思议,”他由衷赞叹,“这种材料本身就是一种能量导体和结构件,省去了复杂的管线铺设和承重结构设计。它的抗拉、抗压性能如何?共振频率的稳定性怎样保证?”
星铃有些惊讶地看了他一眼:“哇,你问的问题好专业!就像我们研究所的结构工程师一样。
共鸣水晶的力学性能极佳,其强度可以通过生长时施加的声波场强来调控。
至于共振频率稳定性……”她指了指脚下,“整个城市的建筑群,其基础都与地下的‘主共鸣网络’相连,这个网络由万象风铎驱动,提供了一个极其稳定的基准频率。
所有建筑都以这个基准进行调谐,就像乐团里的所有乐器都校准到同一个音高标准一样,所以能保持整体的和谐与稳定,不会因为个别建筑的微小振动而失稳。”
金泽恍然大悟。
这相当于将整个城市建立在了一个巨大的、统一的振动平台上!这种设计理念远远超出了地球工程的范畴。
在地球上,建筑抗震设计主要考虑如何抵御和消耗地震能量,而铃星人则是通过“同步共鸣”来化解和利用振动能量,使其成为维持系统稳定的因素。
这需要极其精密的整体设计和控制能力。
随后,星铃又带他参观了附近一座形似“笙管”的公共建筑——“天籁信息塔”。这座建筑高耸入云,外部环绕着螺旋上升的透明管道,内部可见能量流如同音符般飞速流转。
“这些管道不仅仅是装饰,”星铃解释道,“它们是‘光声导纤维’,负责将经过信息调制的能量流以特定的谐波模式传输到不同高度和区域。整座塔的结构形态,是经过无数次声学流体力学模拟优化出来的,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阻带来的振动噪音,并引导能量流高效通过,几乎没有损耗。”
金泽仰望着这宏伟而精妙的结构,内心受到巨大震撼。
铃星的建筑,是真正的“活”的建筑,它们不仅仅是空间的容器,更是能量、信息和声音的载体与放大器。
每一座建筑的形态、材料、内部结构,都与其声学功能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庞大而有机的谐波生态系统。
这背后体现出的,是一种将物理、能量、信息乃至美学完美融合的系统工程学思想,其复杂性和先进性,让他这个来自地球的土木工程师叹为观止。
然而,在他的专业眼光审视下,他也开始注意到一些可能存在的微妙问题。
在观察一些年代稍久、或者位于能量流节点交汇处的建筑时,他偶尔会通过拓奥的感知,察觉到建筑基础与地下主共鸣网络连接处,存在极其微弱的能量涡流或频率偏差。
这些偏差非常细小,对于普通铃星人或者他们的常规监测系统而言,可能完全在容许范围内,但对于深知“细微之处见真章”的工程师金泽来说,这却像是完美乐章中偶尔出现的、几乎无法察觉的走音。
他怀疑,这些微小的不协调,是否与万象风铎那被掩盖的异常有关?是否意味着那个维系整个城市谐波稳定的“基准音”本身,已经出现了难以察觉的漂移或污染?如果整个城市的建筑都依赖于一个可能被“静默派”理念污染或干扰的基准频率,那后果……
他将这个疑虑深藏心底,暂时没有对星铃提起。这需要更深入的调查和证据。
喜欢拓奥奥特曼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拓奥奥特曼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