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当以仁义为本!盐铁官营与民争利,导致百姓贫困,此乃乱世之兆!”一位儒生拍着案几,声音高亢。
桑弘羊冷笑一声,目光如炬:“匈奴未灭,边境不安,若不通过盐铁官营积累财富,军费从何而来?百姓固然重要,但若国之不存,民又何依?”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时,穿越者青林和吉力大师的出现让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两个衣着怪异的人身上——青林的冲锋衣和吉力大师的僧袍,在汉代的宫殿里显得格格不入。
“尔等是何人?竟敢擅闯未央宫议事大殿!”禁军统领拔出佩剑,厉声喝问。
桑弘羊却抬手阻止了禁军,他盯着青林手腕上还在闪烁微光的装置,眼中闪过一丝疑惑:“看尔等衣着,不似中原人士,倒像是...天外之人?”
吉力大师上前一步,双手合十:“吾等来自未来,听闻诸位为治国之策争论不休,特来请教三个问题,若诸位能答出,吾等便即刻离去,绝不打扰。”
儒生们面面相觑,随即爆发出一阵哄笑。一位白发儒生捋着胡须,傲慢地说:“吾等饱读诗书,通晓古今,岂有答不出之理?你且问来!”
穿越者青林上前一步,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人,声音清晰而坚定:“第一个问题,诸位认为盐铁官营与民争利,那请问,若废除盐铁官营,谁会成为新的盐铁所有者?是穷人,还是富人?”
大殿内的笑声瞬间消失,儒生们的表情僵住了。刚才那位拍案的儒生张了张嘴,却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们一直强调盐铁官营损害百姓利益,却从未想过废除官营后,盐铁这种关乎国计民生的资源会落入谁手。
汉代的民间资本根本无法支撑大规模的盐铁生产,最终必然会被富人垄断,到时候百姓要面对的,可能是比官营更高的价格和更苛刻的剥削。
桑弘羊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看向青林:“这位先生所言极是,老夫曾多次向陛下进言,盐铁官营并非与民争利,而是防止豪强垄断,若废除官营,百姓只会更苦。”
一位年轻的儒生不服气地反驳:“即便如此,官营盐铁质量低劣,价格高昂,百姓怨声载道,这难道不是事实?”
青林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抛出了第二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若要让盐铁质量提升、价格降低,需要建立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监管体系,请问诸位,在当前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模式下,如何实现这一点?是靠道德说教,还是靠制度设计?”
这个问题再次击中了儒生们的要害。他们擅长引经据典,谈论仁义道德,却对具体的生产管理一窍不通。
要提升盐铁质量,需要统一的矿石筛选标准、冶炼温度控制、产品检验流程;要降低价格,需要优化运输路线、减少中间环节的损耗——这些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和完善的管理制度,而不是靠几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能实现的。
儒生们陷入了沉默,刚才那位白发儒生皱着眉头,喃喃自语:“《论语》中未有此等记载...《周礼》亦无相关制度...”
吉力大师轻轻叹了口气,接过话头:“诸位饱读圣贤书,却不知治国需兼顾理想与现实。道德是指引方向的明灯,但制度才是支撑国家运行的基石。”
桑弘羊走到青林身边,语气诚恳:“先生的两个问题,句句切中要害,老夫恳请先生提出第三个问题,无论能否回答,老夫都愿洗耳恭听。”
青林环视大殿,目光最终落在那些面露窘迫的儒生身上,一字一句地说:“第三个问题,诸位主张‘重义轻利’,认为国家不应追求财富,那请问,当匈奴入侵、洪水泛滥、瘟疫横行时,没有足够的财富储备,如何抵御外敌、救济灾民、安抚百姓?道义能当饭吃,还是能当武器用?”
这句话如同惊雷般在大殿内炸响,所有儒生都低下了头,再也无人反驳。
他们一直用“义利之辨”批判桑弘羊的经济政策,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国家的运转需要财富,百姓的生存需要物质基础。
没有足够的财富,所谓的“仁义”不过是空中楼阁,在天灾人祸面前不堪一击。
桑弘羊哈哈大笑,拍着青林的肩膀:“先生这三连问,真是字字珠玑!老夫与儒生们争论了三天三夜,都不如先生这三句话说得透彻!”
就在这时,青林手腕上的装置突然发出急促的警报声,面板上的数据流开始紊乱。“不好,时空锚点开始松动,我们必须马上离开!”青林拉着吉力大师,快步走向时空通道出现的方向。
桑弘羊想要挽留,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两人被白光包裹。
在消失的最后一刻,青林回头喊道:“桑大人,治理国家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要平衡理想与现实,兼顾国家与百姓!”
白光散去,大殿内恢复了原样,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一场梦。
但儒生们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傲慢,他们低着头,陷入了沉思。
桑弘羊拿起案几上的盐铁账本,目光变得更加坚定——他知道,自己的政策没有错,只是需要更多像青林这样的人,用清醒的头脑去完善它。
回到未来的实验室,青林摘下头盔,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吉力大师翻开《盐铁论》,在扉页上写下一行字:“时空可以跨越,真理永不过时。”
“这次的穿越很成功,”青林看着屏幕上记录的辩论数据,“我们不仅验证了时空装置的稳定性,还为两千年前的历史留下了不一样的思考。”
吉力大师微笑着点头:“其实,每个时代都有类似的争论,只是形式不同罢了。未来的我们,不也在为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而烦恼吗?”
青林若有所思地看着屏幕上桑弘羊的影像,突然说道:“下次,我们可以去看看王安石变法时期的朝堂,看看那位‘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是否能回答我们的问题。”
吉力大师合上《盐铁论》,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好啊,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向过去学习。”
实验室的灯光柔和地洒在两人身上,时空装置的青铜碎片安静地悬浮在中央,仿佛在等待着下一次跨越千年的对话。
而在遥远的过去,未央宫的议事大殿里,桑弘羊正拿着笔,在盐铁政策的奏折上写下新的改革方案,他的笔尖落下,仿佛与未来的青林、吉力大师,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接力。
这场穿越,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探访,更是一次对真理的追寻。
三连问,没有给出标准答案,却唤醒了人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无论是几千年前的汉代,还是科技发达的未来,治国理政的核心,永远是平衡各方利益,兼顾理想与现实。
而这种思考,不会被时空阻隔,只会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不断升华……
喜欢未来星空记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未来星空记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