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爱穿越的青林,经常一不小心就穿越,虽然我生活在2077年,可穿越成了我的家常便饭……
我书桌抽屉里现在摆着很多宝贝:拿破仑送的能量收集器、华盛顿给的木质自由徽章,还有刚添加枚刻着“致良知”的竹牌等等。
关于竹牌这事儿得从上周说起,上周我正对着王阳明《传习录》的注释抓头发,台灯突然“滋啦”冒了道蓝光,下一秒就穿着卫衣牛仔裤穿越了,落进了一片飘着桂花香的茶园里。
“哎哟!”我揉着发麻的膝盖抬头,远处传来马蹄声,几个穿着青色官服的人正往这边赶,为首那人面容清瘦,眼神却亮得像淬了光,袖口沾着墨痕,手里还攥着卷竹简——这不是课本里画的王阳明吗?
没等我反应,两个随从已经拔刀围过来:“你这穿奇装异服的,是不是宁王府的细作?”
“住手。”王阳明抬手阻止,弯腰扶我起来时,目光扫过我卫衣上的印花,却没多问,只淡淡道,“此地危险,跟我回驿馆再说。”
跟着他往驿馆走的路上,我才后知后觉——这是正德十四年,正是宁王朱宸濠叛乱的节骨眼!历史书上说他只用35天就平定了叛乱,可眼前这阵仗,他身边才十几个随从,连件像样的铠甲都没有,怎么看都不像能创造奇迹的样子。
到了驿馆,王阳明把竹简摊在桌上,上面画着密密麻麻的地图,标注着“南昌”“安庆”“南京”几个地名。我凑过去看,发现地图角落居然有个奇怪的符号——像个小小的指南针,却刻着三圈螺旋纹,绝不是明朝该有的东西。
“将军,这符号是啥?”我忍不住指了指。
王阳明笔尖顿了顿,把竹简往我面前推了推:“你看得懂?”没等我回答,他又道,“这是‘心学罗盘’的标记,能帮我辨明局势。”
“心学罗盘?”我挠着头装傻,心里却咯噔一下——上回华盛顿有25世纪的定位器,拿破仑有未来营养剂,难道王阳明也有秘密?
接下来几天,我假装是他的远房亲戚,跟着他处理军务。白天他忙着写书信、调兵粮,晚上就关在房间里,对着一个巴掌大的铜制罗盘发呆。那罗盘跟普通罗盘不一样,盘面没有刻度,只有个银色的指针,指针转动时会发出细微的“嗡嗡”声,偶尔还会闪过淡绿色的光。
有天深夜,我被雷声惊醒,看见王阳明的房间还亮着灯。我悄悄凑到窗缝前,看见他正拿着罗盘,指尖在盘面轻轻划过,嘴里念念有词:“安庆虽危,却非叛军主力;南昌空虚,若袭之,叛军必回援。”话音刚落,罗盘的指针突然停在“南昌”的方向,绿光闪了三下。
他猛地站起来,在地图上圈出南昌,又写下几行字,脸上露出了然的神情。我正看得入神,他突然朝窗户看过来:“外面雨大,进来吧,别淋着了。”
我推门进去,看见桌上摆着杯温热的茶,他把罗盘推到我面前:“既然你两次都在看它,我便不瞒你了。这不是普通罗盘,是‘时空心鉴’,来自24世纪。”
“24世纪?”我瞪大了眼睛,“跟拿破仑的能量收集器、华盛顿的定位器一样?”
王阳明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倒认识不少‘未来友人’。这心鉴是三年前我在龙场驿时,突然出现在石屋里的,附带的信上说,它能根据人心所向、局势变化,给出最优策略,但最终的决断,还得靠人自己。”
我这才明白,他的第一个秘密,是这枚来自未来的时空心鉴。可历史书上说他平定叛乱靠的是“心学智慧”,难道这心鉴才是关键?
没等我细问,随从突然闯进来:“大人!宁王府的人来了,说要请您去南昌赴宴,怕是鸿门宴!”
王阳明却不慌不忙,拿起心鉴看了看,指针在“南昌”方向闪了下红光。“知道了,备车,我去。”
“您不能去啊!”我急了,“宁王肯定想趁机抓您!”
他却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若不去,他会以为我怕了。你跟我一起去,帮我盯着心鉴的反应。”
到了宁王府,朱宸濠果然没安好心,宴席上全是带刀的护卫,酒里还加了料。王阳明端着酒杯,看似跟朱宸濠闲聊,指尖却悄悄碰了碰怀里的心鉴。我看见心鉴的绿光透过他的袖口闪了下,他突然皱起眉:“王爷,我近日偶感风寒,这酒怕是喝不了了。”
朱宸濠脸色一沉:“王大人是不给本王面子?”
就在这时,心鉴突然发出急促的“嘀嘀”声,指针疯狂转动。王阳明猛地站起来:“不好!外面有异动!”话音刚落,就听见府外传来喊杀声——原来是他提前安排的士兵假装袭击,趁机救我们出去。
坐上马车往回赶时,我才松了口气:“大人,刚才心鉴是在提醒您有危险吗?”
“不全是,”他拿出心鉴,上面显示着一行淡绿色的小字,“它还告诉我,朱宸濠明天会起兵叛乱,目标是安庆。”
我看着心鉴上的字,突然觉得奇怪:“既然心鉴能提前知道消息,您直接调兵去安庆不就行了?”
王阳明摇摇头,把心鉴放回怀里:“心鉴只是给我信息,如何用兵还得看人心。若我直接去安庆,士兵们会觉得我是靠‘妖物’预测,而非真心为百姓平叛,士气反而会低落。”
我这才明白,他就算有未来科技,也从来不用它直接干预,而是把心鉴的信息融入自己的判断,用智慧让士兵们信服。这才是他比拿破仑、华盛顿更厉害的地方——不是依赖科技,而是让科技为自己的智慧服务。
第二天,朱宸濠果然起兵叛乱,很快就占领了九江、南康,直逼安庆。
消息传到驿馆,将领们都慌了神,有人说要赶紧派兵去救安庆,有人说要退守南京。王阳明却坐在地图前,拿着心鉴看了很久,突然说:“不去安庆,去南昌。”
“什么?”将领们都愣住了,“安庆是南京的门户,丢了安庆,南京就危险了!”
王阳明站起身,指着地图上的南昌:“朱宸濠的老巢在南昌,他带走了大部分兵力,南昌现在空虚。我们去袭南昌,他必然回援,安庆之围自解。而且,南昌的百姓早就不满朱宸濠的暴政,我们只要打出‘为民平叛’的旗号,百姓定会支持我们。”
他顿了顿,又拿出心鉴:“心鉴也显示,南昌的民心所向是‘平叛’,而非‘归顺’。这不是我一人的判断,是民心的选择。”
将领们还是犹豫,王阳明却不再多言,直接下令:“明日一早,兵分三路,偷袭南昌!”
我跟着他一起出发,路上看见他一边赶路,一边写书信,让随从送到各个州县,号召百姓一起反抗朱宸濠。有个士兵不解地问:“大人,我们兵力不如叛军,为什么还要让百姓参与?”
王阳明停下马,看着远处的村庄:“打仗靠的不是兵力,是人心。朱宸濠叛乱,是为了自己的野心,百姓苦不堪言;我们平叛,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民心自然在我们这边。就算没有兵力,只要有百姓支持,我们就赢了一半。”
我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突然想起心鉴上的“民心所向”——原来他早就看透了这一点,心鉴只是帮他确认了自己的判断。
第三天清晨,我们终于到了南昌城外。王阳明让士兵们在城外竖起“为民平叛”的大旗,又让会说南昌话的士兵对着城里喊话,说只要百姓打开城门,就保证他们的安全。城里的百姓果然响应,没过多久,就有人悄悄打开了城门。
我们顺利进入南昌,没费多少力气就占领了宁王府。朱宸濠听说南昌被袭,果然放弃安庆,带兵回援。王阳明早就料到他会回来,在鄱阳湖设下埋伏。
决战那天,鄱阳湖上风浪很大,叛军的战船又大又笨,根本灵活不起来。王阳明站在船头,手里拿着心鉴,指针在“东北”方向闪着绿光。“下令,用火攻!”他大声喊道。
士兵们立刻点燃火把,往叛军的战船扔去。风助火势,叛军的战船很快就烧了起来,士兵们纷纷跳船逃生。朱宸濠看着自己的战船被烧,气得哇哇大叫,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就在这时,心鉴突然发出强烈的绿光,王阳明脸色一变:“不好!朱宸濠要突围!”他赶紧下令,让士兵们把叛军的退路堵住。没过多久,就看见朱宸濠的坐船想往东边逃,却被我们的战船围了起来。
最终,朱宸濠被活捉,叛军也全部投降。从他起兵叛乱到被平定,刚好35天。
庆功宴上,将领们都在夸王阳明用兵如神,他却只是淡淡一笑,把心鉴放在怀里:“这不是我的功劳,是民心所向。若不是百姓支持,若不是士兵们奋勇杀敌,就算我有再好的策略,也赢不了这场战争。”
我看着他,突然想起之前的疑问:“大人,您有了心鉴,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地写书信、调兵粮,甚至亲自去冒险?直接用心鉴给出的策略不就行了?”
王阳明拿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心鉴能给我信息,却给不了我人心。就像你有了地图,若不亲自去走一走,永远不知道路上有什么坑洼;若不跟百姓聊一聊,永远不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我要的不是‘赢’,是让百姓真正过上安稳日子,是让这天下不再有叛乱。这不是心鉴能做到的,得靠我们一步一步去做。”
我这才明白,他的第二个秘密,不是心鉴,而是他“知行合一”的智慧——他从来没有把心鉴当成“万能钥匙”,而是把它当成辅助自己判断的工具,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致良知”,去赢得民心。
接下来的几天,王阳明忙着安抚南昌的百姓,处理叛军的后事,每天都忙到深夜。我有时候会帮他整理书信,看见他在信里写:“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里突然懂了——他平定的不只是宁王的叛乱,更是人们心中的“野心”和“贪婪”。
有天晚上,我坐在驿馆的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月亮,突然想家了。我摸了摸口袋里的能量收集器,它居然自己亮了起来,屏幕上显示着“时空通道即将开启,是否返回2077年”。
“要走了?”王阳明不知何时站在我身后,手里拿着个竹牌,上面刻着“致良知”三个字。
我点点头,心里又激动又舍不得:“大人,谢谢您让我见证了这一切。我终于明白,您能35天平定叛乱,靠的不是心鉴,是您的智慧和民心。”
他笑了笑,把竹牌递给我:“这个送给你。不管在哪个时代,‘致良知’都很重要。知道什么是对的,就去做;知道什么是错的,就别做。这比任何‘未来科技’都管用。”
我接过竹牌,紧紧攥在手里,眼泪有点忍不住:“大人,我会记住您的话,也会记住‘知行合一’。”
能量收集器的光越来越亮,形成了一道光柱。我朝王阳明挥挥手:“大人,再见了!”
“再见,青林。”他也朝我挥手,眼神里满是温和,“回去后,好好生活,好好做事。”
等我再睁开眼睛,发现自己正趴在书桌上,《传习录》还摊在面前,台灯的光刚好照在“知行合一”四个字上。我摸了摸口袋,里面放着那个竹牌,还有能量收集器,屏幕上显示着“已安全返回2077年”。
我把竹牌放在书桌上,旁边是拿破仑的能量收集器和华盛顿的自由徽章。看着这三样来自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礼物,我突然明白了穿越的意义——不是为了见证“奇迹”,而是为了明白,不管是科技、设备,还是心鉴,都只是辅助工具。
真正能创造奇迹的,是人的智慧、勇气和对正义的追求。
后来我查了《明史》,发现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的过程,跟我亲眼所见的一模一样——袭南昌、解安庆之围、鄱阳湖决战,每一步都充满了智慧。
历史书上没有写时空心鉴,只写了他“用兵如神”“深得民心”。
我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历史——不是靠科技创造的奇迹,而是靠一个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践行“致良知”,赢得民心的结果。
现在,那个竹牌就放在我的书桌上,每当我遇到困难、犹豫不前的时候,就会拿起它,想起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知道什么是对的,就勇敢去做;知道自己的目标,就一步一步去实现。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落在竹牌上,“致良知”三个字显得格外耀眼。
喜欢未来星空记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未来星空记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