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说呢,昨天有个很幽默的事情。
鱼昨天不是提了一嘴,说不少兄弟抱怨牢风在家里的弟位不高。
本来就只是一句玩笑话,而且我也压根没打算在这个话题上做什么深入。
但居然真的有个兄弟认认真真地在那分析牢风的继承权问题,搞得好像这是什么女频宫廷文。
那要不让牢风来个当代版玄武门?
行了,玩笑少开啊,鱼没那个兴趣去真的写那种玩意儿。
之所以让牢风在家里显得弟位跟狗一桌其实也就是一时兴起写的一点反差,并且牢风的地位也没有表面上那么低。
作为家里唯一一个在外创业的仔,老登对牢风无论是对外打击宵小还是对内各种投资砸钱那都是不咋含糊的,再加上牢风本就不着家,私以为这样的支持还算够意思了。
要是捞鱼家里能对捞鱼写文有差不多的态度……暂且不提。
不过也正是这位兄弟的出现,让捞鱼觉得有必要再捋一捋主线,顺便聊一些大伙早就想问的话题。
众所不周知,本作的第一个名字是“组乐队,为了不演端木将军”
注意核心是那个“不”字。
至少一开始鱼的设定真就是让牢风老老实实在霓虹呆着,一边组乐队一边和发癫的乐队少女们拉扯,等到功成名就之后再考虑回国拍特摄的事情。
但结果是大部分兄弟对特摄部分的期待值远超我想象,恰好那段时间mujica崩完了,
不知所云的人设和剧情导致鱼没有那么多耐心也没有那么多素材去像传统乐队文一样和乐队少女一个个扯犊子。
于是索性直接把乐队少女这一块从主线转为支线,把ooR彻底扶正为第一主线,特摄为第二主线,于是有了现在这本书的格局。
至于为什么其中有那么多商战的内容嘛……那就要说起让鱼开始的灵感了。
那时候鱼的上本虽然有点摆但还没完结,鱼一边随缘更新一边在各大网站上扫榜研究风向准备开新书。
然后就看到猫上大量的乐队文,也进去看了不少。
写得好嘛?肯定有不少写得好的,但要说真的把“少女乐队从默默无闻到名扬世界”这个过程写好了的,至少我是没看见哪本做得很好的。
举几个可能有点得罪人的例子。
猫上某书,鱼记不得名字了,剧情大概是主角作为制作人拉了一队人出来组杂烩乐队,抄两首歌,炒点热度,好像也都还行。
直到我看到那主角发愁,自己旗下没有主流出道的地下少女乐队,首张专辑首周只卖出了两万张,简直糊的不行的时候,
不是,哥们儿,首周两万是什么很糟糕的数字吗?那霓虹多少武道馆级别的乐队首周连两万张都卖不出去是不是该哭晕在厕所?
热知识,vaundy的出道首张专辑,如果我没记错,首周也就万来张的销量,你比vaundy还牛逼。
第二本,同样是猫上某书,写老团的,双R和萝刚在武道馆对邦玩,后脚就开始谋划着来华开鸟巢。
怎么说呢,鸟巢原来是这么好开的地方吗?
第三本,依旧是猫上某书,这个更是重量级,因为里面居然出现了杰尼斯。
但搞笑的是,那本书里的杰尼斯居然就只有一个艺人,一个姓喜多川的超级巨星,在剧情里的主要作用是和主角旗下的乐队少女抢live场地,以及发现这些乐队少女牛逼之后直接动手挖人。
额……咋说呢……哥们儿可能看了个假日娱。
某b有句话叫做“你可能觉得谁谁谁很懂,直到他讲到了你擅长的领域,”对我来说可能就是这样一个观感吧。
那段时间正是mujica开播前,整个社区最膨胀的时间段,如果我没记错那段时间“乐队高武”大行其道,到后来逐渐发展成了随便一个乐队少女就能够吊打现实中所有的流行艺人。
当时猫上也有个典例,好像是某个和祥老师同居的主角搞文抄,抄yoasobi的歌,
结果评论区一群人表示什么“yoasobi水平太低,祥老师听几遍就能彻底消化他们的音乐风格,然后主角就没用了。”
我寻思要是祥老师真有那么nb,能不能请现实里的mujica先弄一首流媒破亿的歌先?
有一说一,mujica和市一广一做错了很多事情,辜负了很多人的期待,但至少在我看来,他们有一件事,算是弄拙成巧了。
那就是他们以官方操作,向所有人证明了,没有同级别塑造的乐队高武是一个多蠢的概念。
当市一广一拼了命地想要抬高丰川祥子的才华,又是两个月武道馆,又是一个周末两首交响金属,还有mujica剧内那么多不离不弃的狂热粉丝,
结果却在第七集,整出了一个连我们这些向来没啥音乐鉴赏能力的少女乐队粉丝都能够听出有多拉跨的ccclive之后,
好像确实就没那么多人提那个b乐队高武了。
靠着硬写设定去强行立下的标签,只要稍微遇上点挫折,就会一碰就碎,
母鸡卡不就是试图用各种设定强行立起祥老师的形象,然后碰了个稀碎吗?
啥?你说祥厨将这些设定中夸祥老师的部分照单全收,骂祥老师的部分统一打成“编剧的恶意”然后重新把祥老师捧上神坛了?
那只能说人类这个物种还是很有多样性的啊。
扯远了,说回来。
总而言之,在最开始创作这本书的大纲的时候,毫不夸张的说,我是真的带着点对mujica的恶意来的。
这种恶意甚至不是针对祥老师,而是针对mujica这支已经被各路不明人士给吹到世界第一吊打一切的所谓银河战舰。
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一定猜不到这本书最开始的原稿是什么样的,不过我可以给大伙开诚布公地讲一讲。
没有牢风这个角色,取而代之加入女版oNE oK RocK的是——若叶睦本人。
那个黑刀之夜,说出那句“从未觉得组乐队开心过”的睦头恍惚地走出训练室的门,然后在大厅里,被正在物色乐队成员的山下透(娘化山下亨)给逮了个正着。
经过后者坚持不懈的软磨硬泡,终于答应去她那个还没成型的乐队看一眼。
再然后的故事你们都懂的。
睦头会在女版ooR这个全新的团体中逐渐学会真正的“让吉他唱歌的办法”,去真正让自己爱上组乐队这个事情,去真正走出自己身为星二代,困扰多年的心魔。
然后等到祥老师破了大防,灰溜溜回来找睦头人组mujica的时候,发现人睦头早就签了事务所主流出道了。
可能睦头出于对祥老师的爱,还会隐姓埋名跑去mujica干一段时间,但发现祥老师好像在各种pUA自己之后,还没等到喵老师发力。
那天睦头自己主动站起来,小面具一扔,台下一片尖叫:卧槽,ooR的mutsumi!
然后在祥老师震惊的目光中,ooR姬头四悍然杀出,一场对邦大战就此打响。
咋说呢……是不是还挺带感的?
一开始这一版我是打算找个那种纯同人网站发一手的,但后来最终决定,还是写成网文。
也正因此,诸如ooR性转等危险设定被一点点舍去,而睦和ooR之间也逐渐诞生出了一个链接的中转者,也就是牢风。
再加上好感度系统等综漫样板戏元素的加入,最终才弄出了这一本披着综漫皮的日娱文。
但那时候,带着ooR打爆名为mujica的银河战舰,救出里面的睦头人,依旧是我给牢风设定的主线任务。
直到……mujica播出,不用牢风出手,市一广一自己把母鸡卡爆掉了。
这才使这本书逐渐开始野蛮生长,最终演化为现在这副模样。
说这些,既是和大伙聊聊心路历程,也是向大伙表达这样一个事实:
这本书从一开始的立意就注定了,我会非常重视“乐队在乐坛之中打拼,成长,披荆斩棘的过程”
所以这本书里会有大量的商战,会反反复复地折腾杰尼斯,会去提及很多日娱的黑暗内幕。
但无一例外,这些的核心目的,都是为了让大家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如果现实中真的有一支乐队,或者一支少女乐队,想要走到能上东蛋,能开日产这样的高度,那么她们可能会经历多少艰难险阻。
感悟到其中的困难,才会格外珍惜最后的成功。
反例就是mujica,要不然为什么第四集会有那么草率的解散和炸团?
因为mujica这个乐队从刚出道到成功登上武道馆这一部分本来应该大书特书表现祥老师能力的内容,被编剧和系构变成了只有结果的背景设定。
既然是一句话就能够写出的背景设定,那让这些乐队少女用几句话的争吵就将这支干系重大的乐队直接炸掉,等到想要的时候又用几句话重新组起来,不是也很正常嘛?
得来全不费工夫,丢起来自然也就不心疼。
现实因素,至少我理解的现实因素,应该是桎梏创作者的东西,
常识和逻辑让创作者无法用几句话轻率地达到目的,从而必须用大量的塑造和描写来换取读者观众的认同。
而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自然会感受到,想要达成这个目的有多不容易,从而约束自己,不让这个好不容易得来的成果轻率地垮掉。
一旦把这个过程丢了……那就是mujica式的崩塌了。
就是这些原因,让捞鱼愿意去些很多商战方面的事情,去写牢风如何一点点搭建起一个能够让自己的乐队,还有自己喜欢的少女乐队们能够无忧无虑茁壮成长的环境。
但和乐队特摄无关的事情,比如那位兄弟所说的逼宫,捞鱼是一点都不会去碰的。
(最后说个事:因为捞鱼感冒三天了,而且国庆期间虽然没怎么加更,但也完全没休息,所以今天就冒昧地休一天,鱼去看个病,争取明天满血复活给大伙加更)
(顺便也给鱼一天时间思考后面的少女大对邦该怎么弄,以上)
喜欢乐队特摄两手抓,征服日娱养黄瓜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乐队特摄两手抓,征服日娱养黄瓜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