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吐了一晚上的血,刘老汉的屋里,充满着血腥的味,
他已经昏迷了一个晚上了,只有微弱的呼吸声和哀叹声。
老弟兄四个坐在刘老汉的旁边静静的看着,谁都束手无策。
炕的一角,蜷缩着刘老汉的老伴,从老汉病倒以后,她就没有合过眼!
快到中午的时候,刘老汉睁开了眼睛。
他看着这个破烂不堪且熟悉的家。
又看向陪伴了一辈子的老伴汪氏。
还有一旁坐着的老弟兄几个。
一颗泪珠从他的眼角慢慢的挤出,但是没有流出来。
这是刘老汉弥留之际最后一次看他最亲的人了。
苦了一辈子,累了一辈子,终到头还是没能活明白。
刘老汉的四弟凑到他耳边问:
“大哥,你好些了吗?”
刘老汉的嘴唇微微动着说:
“我怕是不行了!娃...娃娃们还都没能安排好!”
说着,他伸出手,他四弟看到后,也把手伸了过去。
刘老汉一把攥住老四的手,他眼里刚才挤出的那颗泪水才掉了下来。
刘老汉的四弟读过几年学堂,也是个明事理的人。
他知道大哥这是在托付后事,他尽量的答应着一切。
老四贴在刘老汉的耳旁说:
“娃娃的事,我会照应的,你放心!”
就这一会工夫,刘老汉就又昏迷了过去。
等再次醒来的时候,可能是回光返照,人说话也有力气了。
他对刘福平说:
“我一辈子想吃牛肉,到现在也没有吃上,我身上还有十块钱,你去给我买些牛肉,我想吃。”
刘福平从他大(父亲)的口袋里掏出来那不知道装了多久的十块钱,朝着镇上去买牛肉了。
刘福平不知道的是,这竟然是他和他大的永别。
就在福平走了十几分钟后,刘老汉不行了。
刘老汉的四弟赶紧喊:
“根田,根田,你大不行了!”
困了一晚上还在睡觉的刘根田赶紧朝着上房里跑去。
他进门后,看到他大靠着他四大,半张着口,半天才出一口气。
刘根田坐在他大眼前,大声的叫:
“大,大!”
刘老汉睁开眼,看着根田,
他不肯断气,似乎想要说什么,可现在连出气都成了困难,啥也说不出来。
还是刘老汉的老伴汪氏知道他的心思,
老伴说:
“娃呀!你大(父亲)是想让你给他生个孙子,好传宗接代呀!”
“赶快给你大说呀!”
刘根田看着奄奄一息的父亲,他说:
“大,你放心,我会给你生孙子的,会给咱们家留后的!”
说完,刘老汉看了一眼这个唯一上过学当教师的儿子,他闭才上了眼睛,永远的离开了。
世事无常,一辈子,啥苦都吃过,啥罪都受过,就是没有吃过一顿饱饭。
刘老汉在三岁的时候,就跟着他吸大烟的大(父亲)逃荒到坪村的。
那时候,刘老汉的三个弟弟还没有出生。
他大为了躲避抽大烟欠下的钱,一路逃到了坪村,
就在村头的大崖下,给自己刨了一口窑,一家三口就躲在窑里。
刘老汉的父亲非常懒,就靠老伴曹氏捡野菜,捡麦穗维持着生活。
后来刘老汉十多岁了,他就去给村里的地主家放羊,当起了长工,
有了刘老汉当长工挣的钱,日子也稍微的好一点了。
但是,刘老汉抽大烟的习惯还是没有改。
常常拿着刘老汉当长工挣的银元去抽大烟。
随着几个弟弟都出生,家里的日子更加紧张了。
刘老汉就辞掉了放羊的长工活,
跟着一个经常挑瓦盆贩卖的老人,做起了瓦盆生意。
刘老汉的力气很大,他去烧瓦盆的窑里,每次都挑二百斤的货。
一路向南走,白天挑着瓦盆卖,夜晚就睡在路边。
瓦盆卖完后,他又得买些粮食,挑着赶紧回家,
每次他挑着粮食回家的时候,他总是怕家里会不会有人饿死。
因为他一路上见到了太多饿死的人。
当回到家里,看到他大和他娘还有弟弟们活着,他才放心的离去。
这时候的刘老汉才二十多岁,他已经为这个家支撑了十年了。
每次回到家,他放下粮食,就得再去挑瓦盆了。
他不敢耽搁,他怕家里的粮食断了他还没有回来。
他母亲曹氏每次都是含泪送别,
刘老汉总是用一双粗糙的大手擦掉母亲的泪说:
“娘,我们可以活着了,我可以养家,你就放心吧!”
说完,刘老汉就朝着小路又去挑瓦盆卖了。
刘老汉上路后,他娘曹氏就一直站在高处,看着儿子的身影从她眼前消失,直到看不见,她都不肯离去。
她心里知道,兵荒马乱的,万一儿子有一天碰到土匪,也许就再也回不来了。
一年后,刘老汉的瓦盆生意干的越来越红火。
除了给家里买粮食吃,还攒了不少银元。
他第一次给家里买了二亩地,也算是在坪村有了根,有了立足之地。
第二年,刘老汉又置办了两亩地,
第三年,又置办了两亩地。
第四年开始,他的瓦盆生意也不好干了。
因为到处都是土匪,有一次差点就回不来了。
刘老汉决定不去挑瓦盆卖了。
有了这六亩地,还有一些银元,一家人饿不死就行了。
刘老汉的大,当他知道家里有钱有地后,开始又抽大烟了。
一遍又一遍的跟刘老汉要钱,不给就打闹。
很快就把攒下的银元给抽光了,
银元抽完后,他大又打起了地的主意。
这让刘老汉对这个父亲非常的气愤。
那个年代,由于各种礼数的束缚,儿子再有本事,父亲的话是不敢不听的。
拗不过他大的刘老汉,干脆就不管了,
刘老汉又去了地主家,给一个木匠长工当起了学徒。
一年以后,这个木匠师傅看刘老汉能吃苦,又能干,就把他的女儿说给了刘老汉。
条件就是一年的工钱归木匠,刘老汉高兴的就答应了。
第二年,两个人的约定到了,刘老汉把一年的工钱给了木匠师傅,他也把木匠的女儿接了回来。
如今,家里已经是八口人了,还都挤在他大(父亲)打的那口窑里。
刘老汉决定,带着家里人再打一口窑洞。
经过他两个月的努力,新窑打好了,
刘老汉和媳妇还有弟弟们都搬了出来,一家人总算不用再挤在一口窑里了。
他用一生挑起了照顾爹娘,拉扯弟弟们,给弟弟们成家,
又把自己的六个子女拉扯成人,也都成了家,
可他就这样还是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喜欢牧羊的绝户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牧羊的绝户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