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有光光棍的难处,成家生子的人也有他们的难处。
时代在变化,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也跟着在变化。
给儿子说媳妇的这个重担,已经开始落在了和福平同龄的人身上了。
生活条件的改变,给人们带来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困扰。
首先是彩礼,过去大家都穷,只不过是简单的收点东西。
比方说,给女方家一半袋粮食,或者一袋土豆,
条件稍微好一点的给上几块钱,没有了也不过多的难为,只是走个形式。
所以,过去就有个老话说“有个柳木棍,就有个铁锹头!”
意思就是有了儿子,就有个媳妇。
所以,过去很少有光棍,就是瘸子,家徒四壁,也有媳妇。
可是现在的彩礼,是一年升一个台阶,一家比着一家。
什么红缎子被,录音机,呢子大衣,有的还必须要自行车。
刚给儿子把媳妇接进门的人,已经是倾家荡产了,就连亲戚朋友村里都借了个遍。
一家人整天眼一睁,就得省吃俭用的为还债发愁。
而刚进门的媳妇,整天啥也不干,游手好闲。
油少了不吃,饭不对胃口了不吃。
一家人根本连个不字都不敢说。
以前婆婆整治儿媳妇的规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就废除了。
现在的婆婆见了儿媳,就像是老鼠见了猫一样。
只要新媳妇稍微有点不满意,就会离家出走,俗称跑山了!
那个时候,跑山的新新媳妇多的很,这样一来,就成了鸡飞蛋打。
而且儿子就要打一辈子光棍了。
虽然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局面,但是谁也不会退缩,因为他们都无路可退。
只能穷其一生,再搭上亲朋好友的帮助,要要为儿子说上个媳妇。
有的害怕长大了说不上媳妇,就会在七八岁的时候定下娃娃亲。
而这些没有说下儿媳妇的人家,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是坐立不安。
他们拿着平时自己舍不得抽的烟,舍不得喝的酒,托人说媒!
基本上就是一股不好的风气。
家里女子多的人,就是被别人羡慕的对象。
他们就像是暴发户一样,坐在家里,翘着二郎腿,等着一波又一波的人上门说媒。
说媒的人不能空手去,都是提着礼当。
就一年收的礼也够他们吃喝。
这些生女子多的家庭,说儿媳妇也比较容易。
因为他们几个女子成人后,收的礼,就成为了一户有钱人家。
谁都想把自家的女子嫁过去,最重要的就是能多要点彩礼钱,而且他们能给的起。
每天村里人只要闲下来聚在一起,就会说:
“王庄的一个女子给张村说成了,要了五千的彩礼!”
“你说的那个不高,隔壁村张怀人家说成了个媳妇,要了八千八,而且还要个自行车!”
说着无意,可这些有儿子没媳妇的家庭,听着都能听出一身冷汗。
村里常常会说:“就现在,把钱顶到头上都说不下一个媳妇!”
这就是一个时代和一个时代不同之处。
大城市都在忙着怎样挣钱,而在农村,都是想着怎样能多收彩礼。
福平只是听着,笑着,这件事似乎和他没关系,但是他有自己的打算。
那就是自己的侄子刘阳,可他心里根本不怕,也不慌。
因为他有底气,他的底气就是自己的牛羊。
无论你彩礼如何涨,他的牛羊总能给刘阳换个媳妇。
村里人偶尔会说:
“还是根田命好,有这样一个帮衬的哥!”
“人家不怕,一群羊随随便便就能换一个,而且福平最喜欢的侄子还不到结婚的年龄,人家怕啥!”
福平这时候也会变得骄傲,也会得意的说:
“要挣钱呢,你们光到这里说是没用的,说也说不来钱,也说不来媳妇!”
“挣钱,啥地方挣去!”
“我们这里这样大的山,养上几十只羊,还愁挣不来钱!”
福平只要这样一说,村里人几乎是没人再吭声,因为福平有这个资格说。
他一个光棍,靠着养羊,养牛,供着两个大学生,也支撑着弟弟根田一家。
现在又不费一点力气,就能给侄儿说个媳妇,跟他比,都自愧不如。
这天,在厂里上班的刘阳收到了燕南的一封信,信里面还夹着几张照片。
刘阳打开信,看到了照片,他先是仔细看着照片。
而照片上是一排现代化的机器,刘阳看完照片后,就赶紧看信的内容。
信上说,燕南在学校的带领下,去了一趟深圳。
参观了许多现代化的机械厂,还参观现代化生产的公司。
深圳到处都是自己单干的老板,而且有许多国营转成私营的大公司。
并且肯定的说,这股转型的风很快就会到来。
希望刘阳能够出来到沿海的大城市看看,那里已经干的热火朝天了。
而且城市已经大变样,和我们小地方的城市,已经拉开了很大的差距,希望刘阳能够抓住这次机会!
看了信后,刘阳手里拿着照片,盯着照片上的机器,想着燕南信里说的那种场景。
刘阳已经心潮澎湃,他就想立刻马上去一趟燕南说的这些地方。
可他一想到自己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人,去了那些燕南说的地方又能怎样呢。
就是把这样的机器送给他,他也未必能让机器转动。
刘阳有这样的想法,这也完全不怪他没头脑,最大的就是没有上学,思维还是跟不上。
之所以燕南会让刘阳到大城市看看,这就是一个没文化和有文化的人不同之处。
他总是把有些事情复杂化,对自己不太自信,有些事他想不到。
比方说,燕南让刘阳出去走走看看,是让刘阳去这些大城市寻找机会,学习一些先进的经验。
虽然刘阳已经告诉燕南他这段时间是如何让厂子起死回生的。
但是这些在燕南看来,就是暂时的,迟早会被现代化先进的浪潮所吞食,谁也无法阻挡。
而刘阳只是活在他的一亩三分地里,沾沾自喜。
这一次,刘阳没有听燕南的,他认为,外面先进的一切和自己没有关系。
也和这个厂子没有关系。
喜欢牧羊的绝户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牧羊的绝户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