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章:废土的使者
方舟的边界并非物理的高墙,而是一道无形的能量屏障与密集的自动防御网络。屏障之外,是被称作“废土”的广袤区域,辐射、变异生物、以及在大混乱后以部落形式艰难求生的人类。方舟的理性系统将其视为“不可控变量”与“潜在威胁源”,边界防御协议的核心只有两个词:监控,与消灭。
警报在矫正中心的次级监控屏上响起时,声音短促而克制,并未引发大面积骚动。沈砚被临时抽调,作为具备“外部环境适应性评估”资质的共情师,跟随一支标准战术小队前往边界处理“低级别侵扰事件”。
悬浮车穿过内部区域整齐划一的灰色建筑群,越靠近边界,环境的“非标准化”痕迹越明显。建筑的棱角不再绝对锐利,偶尔能看到未经完全修复的战争疤痕,空气过滤系统的效率也似乎有所下降,带着一丝来自外部世界的、粗砺的尘埃气息。
事发地点是一处靠近废弃能源管道的缓冲地带。三名入侵者已被防御系统的非致命性束缚场困住,倒在地上挣扎。他们与方舟内穿着合成纤维制服、面容整洁的人们截然不同。皮肤粗糙黝黑,布满疤痕和畸变的角质层,身上裹着肮脏的兽皮和破烂的金属片拼接的护甲,眼中燃烧着原始的、混合着恐惧、愤怒与贪婪的野性火焰。他们是“屠夫”部落的人,一个以掠夺和顽强着称的废土势力。
战术小队队长举起武器,标准化的合成音毫无波动地响起:“确认目标,非方舟登记生命体。执行清理协议。”能量武器的充能声在寂静的缓冲带里显得格外刺耳。
“等等。”沈砚上前一步,他的声音不大,却让小队成员的动作为之一顿。他亮出临时的授权指令,“我需要采集行为样本,进行威胁评估。暂时中止清理程序。”
队长冰冷的目镜转向他,程序似乎在进行判断。片刻后,充能声停止,但武器依旧瞄准。
沈砚没有靠近那些充满敌意的入侵者,他停在安全距离外,目光平静地扫过他们。他能感受到对方身上散发出的、如同被困野兽般的暴戾气息,但也捕捉到了一丝更深层的东西——一种近乎绝望的匮乏,以及对屏障内那个“有序世界”本能的、扭曲的渴望。他们不是来毁灭的,他们是来……试探,来抢夺生存资源的。
他调整了自己的生物场,并非共情,而是释放出一种“非威胁”与“绝对冷静”的信号,如同在躁动的狼群前保持静止的观察者。他通过外部扬声器,用缓慢而清晰的通用语(一种在大混乱后简化了的交流工具)说道:
“你们越界了。这里的规则是,越界者,将被清除。”
其中一个最壮硕的入侵者啐出一口带血的唾沫,嘶吼道:“该死的方舟猪!要么杀了我们,要么给我们食物!能源!”
沈砚没有理会他的辱骂,继续用那种没有起伏的语调说:“展示你们的意图。纯粹的破坏,无法为你们的部落换取任何东西。而死亡,是确定的结局。”
他话语的内容是冷酷的,但他的能量场传递出的是一种近乎绝对的理性评估,没有憎恨,没有恐惧,也没有怜悯。这种纯粹的、非情绪化的状态,反而让那些习惯于在情绪对抗中生存的废土战士感到一丝困惑。
另一个看起来稍显年轻的入侵者,眼神中的疯狂稍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算计的光芒,他盯着沈砚整洁的制服和冷静的面容,嘶哑地问:“你们……能给我们什么?”
“信息。”沈砚回答,“用你们部落外围的辐射尘分布数据,交换一次安全的离开,以及……三份标准应急口粮。”他提出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对方恰好可能拥有、且对防御系统略有价值的筹码,同时又给出了对方最急需的、实实在在的生存物资。
这是一个不符合“消灭”指令的行为。这是交易,是沟通。
小队队长的程序似乎再次遇到了冲突,武器微微下垂了几度。
那个壮硕的入侵者还想咆哮,被年轻的那个用眼神制止了。一阵短暂而激烈的、夹杂着粗重呼吸和眼神交流的沉默后,年轻入侵者报出了一串坐标和粗略的辐射读数。
沈砚通过腕部终端快速验证了数据的部分真实性(系统早已监测到该区域辐射异常),然后对战术小队队长点了点头。“协议补充条款:信息交换达成,执行驱逐程序。”
队长接收指令,束缚场解除。三名入侵者踉跄着爬起来,惊疑不定地看着沈砚。那名年轻的入侵者深深看了沈砚一眼,那眼神复杂难明,有劫后余生的庆幸,有对食物的渴望,也有对眼前这个“非人”般冷静存在的深深忌惮。
三份密封的应急口粮被机械臂抛出,落在他们脚边。他们没有再多说一个字,抓起口粮,如同受惊的鼬鼠,迅速消失在废弃管道的阴影中。
战术小队收队,悬浮车无声地滑回方舟内部。整个过程,没有流血,没有激烈的对抗。
但在返程的悬浮车上,沈砚的终端收到了来自陆清玄的一条直接讯息,没有通过战术小队系统转发的痕迹:
【行为记录已分析。偏离标准处理流程。解释。】
言简意赅,冰冷如手术刀。
沈砚看着窗外飞速掠回的、秩序井然的灰色城市,回复道:
【目标表现出可引导的信息价值及初级交易逻辑。尝试非武力威慑与信息获取模式,以丰富对外部威胁的评估维度,验证“可控接触”可能性。清理程序作为最终保障并未放弃。行为符合“威胁评估”职责范围。】
他将自己的“沟通”行为,包装成了一种更具“研究精神”的威胁评估手段。
几秒钟后,陆清玄的回复到来:
【数据已记录。‘可控接触’理论有待进一步验证。保持观察。】
没有赞许,没有批评,只有绝对的、中性的记录。
沈砚关闭了终端,靠坐在座椅上,感到一丝疲惫。他知道,自己刚刚在规则的边缘走了一步。他没有完全遵循“消灭”的指令,他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性——威慑,而非屠戮;沟通,而非灭绝。
这微小的偏离,如同在坚硬的冰面上凿开的一道细微裂缝。它可能很快被冻结,也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引发不可预知的连锁反应。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边界之外,那个年轻的废土战士,在分享那来之不易的口粮时,对同伴低声说道:
“那些方舟人……不全是冰冷的机器。里面有一个……会‘说话’的。”
这句话,如同一粒被风携带的种子,落入了废土残酷而充满变数的土壤中。
而在矫正中心顶层的观察主控室,陆清玄将沈砚的这次边界事件记录,与样本739近期的“进化”数据,并排放在了一起。两个“变量”,一个内部,一个外部,似乎都在以某种微弱的方式,偏离着系统的绝对预测。
他眼中的数据流,流动得似乎比平时,更快了千分之一。
悬浮车无声地滑入矫正中心地下专用通道,与外部粗砺的废土景象彻底隔绝。金属闸门在身后合拢,发出沉闷的密封声,将那个充满原始威胁和不确定性的世界彻底关在外面。车内,战术小队成员如同解除战斗模式的机器人,沉默地检查装备,数据流在他们目镜上安静地滚动,仿佛刚才边界的一切只是一次普通的模拟训练。
沈砚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通道内壁均匀划过的蓝色指示灯。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维持着共情师标准的平静姿态,但体内肾上腺素缓慢消退带来的细微颤抖,只有他自己能感知。他成功地将一次潜在的流血冲突,转化为了一次信息交换和驱逐。这偏离了“消灭”的铁律,但结果符合“维持边界稳定”的最高原则——至少,他是这样向自己,也向陆清玄解释的。
然而,他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回到他那间充斥着柔和光线与模拟自然气息的分析室,沈砚第一时间调取了边界防御系统对那三名入侵者的完整记录,包括高清影像、生物信号扫描和能量场残留分析。他需要确认,自己的判断没有失误,那三个人是否真的具备“可引导的信息价值”,而非纯粹的破坏单元。
影像记录清晰地显示了那个年轻入侵者眼神的变化——从最初的狂暴,到被沈砚非威胁性生物场影响后的短暂困惑,再到最后那掺杂着忌惮与算计的凝视。生物扫描数据显示,在沈砚提出交易时,对方的心率和皮电反应出现了明显的、与“决策思考”而非“战斗或逃跑”本能相关的波动模式。能量场残留分析则表明,他们携带的武器能量等级极低,更像是威慑而非强攻的工具。
这些数据支撑了他的行动。但他注意到一个细节:那个年轻入侵者在离开前,手指似乎极其隐晦地在他破烂的护甲某个部位按了一下。系统记录将其标记为“无意义的肢体动作”。
沈砚将这一帧画面放大,增强处理。在那粗糙的金属护甲片上,他看到了一道极其细微的、几乎与磨损痕迹融为一体的刻痕——一个简单的、歪斜的圆圈,内部有一个点。这像是一个标记,一个符号。它在方舟的符号库里没有对应项。
他不动声色地将这个画面连同相关生物数据一起,加密存档,标记为“边界接触事件-附加观察数据”,并未写入提交给陆清玄的正式报告。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发现,甚至可能毫无意义,但他直觉地将其保留了下来。
***
几乎在同一时间,陆清玄的主控室内。
那面巨大的数据墙上,沈砚边界行动的完整报告,包括他与入侵者的对话记录、生物信号交互图谱以及战术小队的视角记录,正在被逐帧分析。高级算法交叉比对每一个细节,评估沈砚行为的每一个偏离度。
陆清玄站在数据流前,身影如同凝固的雕塑。他的目光扫过沈砚那看似冷静无波的面部特写,掠过那个年轻入侵者眼神变化的微观分析图,最后停留在沈砚提出的“交易”内容上。
【尝试非武力威慑与信息获取模式,以丰富对外部威胁的评估维度,验证“可控接触”可能性。】
沈砚的解释,逻辑上成立。系统本身也包含对“非标准威胁应对策略”的有限容忍度,以收集数据,优化模型。从结果看,边界稳定得以维持,还获得了微不足道但真实的外部数据,消耗的仅是三份低价值口粮。
但是,“沟通”。
这个词在陆清玄的理性思维中激起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涟漪。沟通意味着双向的信息流动,意味着承认对方存在某种程度的“主体性”,而非仅仅将其视为需要清除的“客体”。这与他所坚信的、方舟与废土之间绝对的、基于力量等级的隔离与统治原则,存在潜在的冲突。
他调取了沈砚过去六个月的所有任务记录和共情报告。他发现,沈砚在处理一些内部“情绪临界者”时,也偶尔会使用类似的、超出标准疏导流程的“非直接引导”技巧,有时能取得比强制矫正更好的稳定效果。这些行为之前都被系统标记为“共情师个人风格差异,效果待观察”。
现在,这些细微的“偏离”与这次边界事件的“沟通”行为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模糊但确实存在的 pattern(模式)。
沈砚,这个他手下最敏锐的共情师,似乎在不自觉地探索着系统规则之外的、基于理解和引导的……另一种可能性。
陆清玄的目光再次落到样本739的数据流上。云笙内部的“进化”也在以一种超越现有模型的方式悄然进行。一个内部的变量,一个外部的试探者……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他尚未洞察的隐性关联?还是仅仅是统计学上的巧合?
他沉默了片刻,然后下达了一系列指令:
1. 将沈砚的“可控接触”理论列为低优先级观察项目,允许其在严格监控和限定条件下,进行极小范围的后续测试。
2. 提升对沈砚个人行为及共情波动的监控等级,纳入潜在“认知偏差”风险评估列表。
3. 加强对废土“屠夫”部落的动态监测,分析其此次试探行为的背后动机及后续可能动向。
4. 将样本739的研究与边界威胁评估数据进行交叉关联分析,寻找可能存在的、未被发现的互动模式。
他不会扼杀这种“可能性”的萌芽,因为它可能带来新的数据,新的认知。但他会用更严密的网,将其笼罩起来,观察,分析,评估。一旦其表现出任何超越可控范围的“风险”,他会毫不犹豫地将其连同可能产生的任何“污染”,一同彻底清除。
理性,不容许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意外”。理解,只是为了更彻底的掌控。
而在分析室里,沈砚收到了陆清玄关于“允许后续测试”的批复。他看着那条冷冰冰的指令,心中没有丝毫轻松。他知道,自己获得了一个极其狭窄的、在刀锋上行走的空间。他刚才在边界展现的“沟通”,就像在黑暗的森林里点亮了一盏微弱的灯,既可能吸引迷途的旅人,也可能引来更危险的掠食者,同时,也必然会引起森林看守者更警惕的注视。
他望向观察室的方向。云笙依旧安静地坐在那里,内部的混沌仍在无声地翻涌。
内外的风暴,似乎都因他一个微小的选择,而悄然改变了轨迹。他成为了一个连接点,一个变量,在理性牢笼的铁壁上,敲出了一道细微的、通往未知的裂痕。而这条裂痕最终会将他们引向何方,无人知晓。
喜欢影帝绑定路人甲拯救系统请大家收藏:(m.motiedushu.com)影帝绑定路人甲拯救系统磨铁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